窦桂梅的“主题”教学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0259164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窦桂梅的“主题”教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窦桂梅的“主题”教学“主题”教学指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的新课堂教学观。简单地说,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堂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它是窦桂梅在借鉴和学习了西方统整理论和中国古典意境说而提出的,具有温度性、广度性和深度性。第一, “主题”教学的内涵。“主题”教学,是指以立人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同成长为目标,以一个个母题为线索,整合各种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积累” 、 “感悟” 、 “体验”等为形式而进行的一种开放而活泼的母语学习课程方式。“主题”教学是从更高的

2、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在研究过程中,注意两方面的关系与整合: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内在和多重的联系,以求整合;另一方面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互相协调和整体发展。这里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主题的内容的选择是多角度的,结构是灵活多样的,即以人文性为线索,兼顾语文知识和能力以及思维发展等,类似于比较文学中的母题。因此, “主题”教学的模式也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固定的。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单元,或者自己建构的主题单元,挖掘主题内涵,结合相关语文知识灵活地创意、规划、实施。强调整体和综合,强调综

3、合性语文学习。于是,窦桂梅在语文教学中,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和形式重新作一番通整。这样的教学,密度大,容量大,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不可限量的,如信息资源的获得,价值取向的形成,当然也包括知识以及能力的掌握与提高。第二,践行“主题教学”方略。从语文学习规律的角度进行“主题”教学,那么语文学习就要着眼民族的未来,又要着眼学生个体的发展,引领学生关注文化,亲近母语,在他们熟悉的系列生活中,寻找语言文化的根源,汲取语言文化的汁液,让他们在语文生活中找到精神的栖息地,在立体多为的大语文生活中,沐浴着母语文化的光辉,通过体验与熏陶,理解与扬弃,奖赏与反思,使得语文素养在同类的量的积累中获得质

4、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教师既要当主题教学的“设计师” ,更要当主题教学的“建筑师” 。因此落实主题教学的内容和主题教学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收集相关资源,并花心思、下功夫创意教学流程。当一个主题愈具有意义,愈深入或精致地处理,愈能置于情境脉络,愈根植于文化、背景、认知以及个人的知识中,学生便愈容易学习、记忆和生成。当儿童的生活兴奋点与社会建立起不同、具体而主动的关系时,学习就趋于统整,因此,学习的连接就不再是个问题,并能整合地成长也许,这是一次真正的学习。当然,在主题单元学习的最开始,教师就要将整个单元的内容、计划、目的、学习时间以及将要进行的主要活动通盘考虑,

5、全面规划:教学的设计,教材的整合、方法的选择都需要细致策划。甚至可以把“创意”全盘托给学生,和学生一起拟定方案。目的是围绕“主题教学” ,关注人的发展,为师生间和谐发展、共同成长提供条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的活动保证,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的交流和反馈。第三, “主题”教学的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通过文本这一载体表现出来的言语方式、知识信息以及能力附加等;第二个层面是指母语文化系统负载的民族精神、风骨情操等人文积淀;第三个层面是指个体的精神、理想、人格的生长与形成。相比之下,其中第一个层面是显性的,后两个层面是隐性的。不过,三个层面没有顺序之分,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6、,互相包容,交织在一起。1.整合建立第一对关系:人和自然、社会教学时,首先要抓住以上三个层面的“共振点” ,也就是那些连接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触发点” ,即主题。也许我们有这样的感受,学习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人世间的爱恨与冷暖,领悟到的是大自然万物的生命短暂和崇高,感慨高科技带来的神奇和悲欢也就是说,首先吸引你的是无形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语言表达形式。这一个个情感激荡起伏的“兴奋点” ,如“诚信” “亲情” ,以及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恐惧等等,就是主题。当然,主题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窦桂梅指出, “整合的目的是要把原来破碎分解

7、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统整成一个集成块 ,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立体的主题内容。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话题,多角度获取信息,并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得到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7)譬如,窦桂梅曾在落叶纷飞的秋天,在一年级围绕“落叶”这一主题,设计系列主题教学内容:整合几篇文章进行学习,捡地上的树叶进行“拔根儿”的说话游戏,选合适的落叶进行贴画写话的比赛,等等。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们诗意地感受到了周遭的自然美。此外,窦桂梅指出,对于主题教学的主题把握,一定要注意层次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

8、确定。就是说,主题的内涵和外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年龄,让孩子得到相应的感受。因此,这又涉及一个主题教材编排的体系的序列问题应该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升高,同一教材的主题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螺旋上升。而不是这年的一个主题,下一年就不用继续探讨了。在这里,窦桂梅也以“落叶”为我们举例说明,“主题”的内涵和外延要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升高而上升。窦桂梅指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定位要低,让落叶富有“情趣” ,当作大自然给小朋友的最好的“贺卡” ,适当暗含“四季轮回”之哲理即可。对于中年级的孩子,窦桂梅指出,可以从“物质”价值的角度出发,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落叶的形状”研究。还可以引导孩子探讨“落叶

9、”的色彩为何不同,为何会从树上落下等。最后写成的研究报告,就是很好的作文。随着年级的升高,窦桂梅指出,研究还可以继续提升,比如, “落叶”后面藏着如遭遇人生打击的“寂寥萧瑟”甚至“悲凉痛苦” ,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学习这样的文章,如屈原的“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王勃的“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再比如鲁迅的秋夜中“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 ,以及他在病重期间写的腊叶的感叹。如果再往上走,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从“落叶”的主题中反映人如落叶的一种“归宿” ,还可以以“落叶”作为一种哲学命题“世界上没有相同

10、的叶子” ,这又和当年研究叶子的形状的内容有了链接并提升到精神层面。2.积累建立第二对关系:人和母语文化主题教学好比一个背景。这个背景既包括母语文化和世界文化这个巨大的“场” ,也包括母语文化的承继、世界文化的吸纳,还包括每个学生成长的精神环境,这些都是语文教学要考虑的必要因素。让所有孩子拥有基本相似的母语文化背景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小学阶段是个体开始体认人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过程的重要阶段,依靠有限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引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丰富人生的涵养。窦桂梅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才把超越教材看得如此重要。但是,怎样让学生在目

11、前学习科目繁多,学习压力大的前提下,对于母语文化的积累做到高效率这确实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比如,对于我国古代诗词的积累。有些教师只注重量的积累,并没有过多考虑如何积累更有效。如果利用“主题”来建构,比如按照四季、地域、风俗等分别组合成“山水”“离别” “节日”等,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轻松许多,从而学会对比与区分,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实现学习的快慰、成长的欢欣和人生的积极。譬如对蕴含在童话、寓言、对联等中外文化精神的传承,采用主题教学的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内涵,既有精神成长、社会生活以及世界万象的内容,更包括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对母语文化的深刻认同。如果说整合是为了学生

12、在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分辨自然人和社会人异同的话,积累则是在建立人和母语文化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学会分辨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异同。也就是说,教学除了积累语文知识,还要基于对地域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尊重。教学内容应尽可能以母语和世界文学精品为主要内容,体现国家、民族的精神。惟其如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语言才不只是学生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是学生存在的精神家园,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全的发展,这将为其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语文知识的组织和统整必须置于个人、社会、学习研究所形成的脉络中。当真正的课程统整后,你会发现知识学科不但不是敌人,而且是必要的盟友从更为广阔的

13、文化知识天地中汲取人类的文明和思想的养料。 ”总之,母语教育强调文化背景的渲染是十分重要的。主题教学的过程就像在一幅伟大作品的背景或者框架中,整体把握、螺旋渐进,积累包括语言材料、篇章样式、人生体验、思想情感等多方面内容。学生知识和情感的大楼以及母语文化的画面主体,就一点一点地被“描绘”出来了,从而在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的过程中,完成了一幅壮美深远的图画。3.自省建立第三对关系:自我的确立如果说强调积累是强调对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那么主题教学中的另一个层面,反省自我的确立,就是强调对于个体人格或个性的塑造。努力让所有孩子拥有个性化的精神世界是语文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窦桂梅的基本立场是:

14、不是在教学中造就学生的思想,而是学生个人的思想从课堂学习中汲取营养而成长,由种子到大树,到开出花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因此,主题教学也是学生的灵魂吸取自身成长需要的营养的过程。她不是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视为一元思想的灌输,而是引导每个学生在获得基本认同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个性及经历产生不同的感受,走上正确便捷的知识积累和精神成长的跑道,并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丰满而充满活力的生命世界。主题教学中感性的情感和理性的思想,可以在不自觉中引领着学生品味课文遣词造句来体味其匠心所在。反之,学生得到的将是没有生命的读写之“技” ,丢弃的却是影响终生的精神之“道” 。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主题教学下的语文学习,学生

15、知识积累多了,眼界开阔多了,思想认识自然就变得开阔起来,进而产生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放飞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认识,开掘他们的智慧。随着时间的推进,这样的课堂标准化的结论、服从化的关系、程式化思维的坚冰就会打破。也许丰富多维的立体主题教学的过程,就是很好地践行陶行知的“先生最大快乐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懂得“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过程。总之,围绕特定主题教学所带动的人文性就像是一首乐曲的主旋律,那么得到落实的工具性就是那不断颤动的琴弦,而教师就是指导学生弹奏高妙乐曲的琴师。因此,主题教学作为一种“文化” ,就统领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把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

16、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主题课堂教学,目的是不只是限于教材一隅,不只是单纯的教和学,而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共同探索,在感受课堂的情感涌动中一起幸福成长。努力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健全的发展,努力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譬如,窦桂梅在以“亲人”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中,以同一作者魏巍的再见了,亲人 、我的老师为主讲材料,从不同的角度,结合现实生活,补充丰富的语文资料。跨越时代,跨越国籍,跨越自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探讨对亲人的理解。教学时,从会意字“亲”入手,想象“树木高高立,枝壮叶儿绿;父母和子女,就像叶连枝” ,领会亲人之血脉相连。然后引导学生从抗洪抢险的战士、抗战“非典”的白衣天使以及“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身上体会毕竟是同一个祖先同一中华的亲人之爱。接着重点引导学生跨越国界,放眼世界,学习再见了,亲人 ,体会其中爱的奔流与燃烧,人间至贵的爱的轰轰烈烈。最后回到我的老师中平平淡淡的爱。最后,窦桂梅推荐给学生几本表现各种亲情的书,如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