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6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五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3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202562 上传时间:2016-12-05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6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五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步步高2016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五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步步高2016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五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步步高2016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五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3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步步高2016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五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3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6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五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6年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五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3(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机械能 专题 三 应用力学两大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 考纲解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考模拟 练出高分 考纲解读 找到解答问题的关键点 . 理选择物理规律 考点 一 动力学方法的应用 若一个物体参与了多个运动过程 , 而运动过程只涉及运动和力的问题或只要求分析物体的动力学特点而不涉及能量问题 , 则常常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求解 思维方法 考点 一 动力学方法的应用 例 1如图所示 , 一小球从平台上水平抛出 , 恰好落在邻近平台的一倾角为 53 的光滑斜面顶端 , 并刚好沿光滑斜面下滑 , 已知斜面顶端与平台的高度差 h 0.8 m, 重力加速度取 g 10 m/3 3 求: (

2、1)小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 (2)斜面顶端与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 x; (3)若斜面顶端高 H 20.8 m, 则小球 离开平台后经多长时间到达斜面底端 ? vy v0 v 考点 一 动力学方法的应用 (1)小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 (2)斜面顶端与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 x; vy v0 v 考点 一 动力学方法的应用 (3)若斜面顶端高 H 20.8 m, 则小球离开平台后经多长时间到达斜面底端 ? vy v0 v 考点 一 动力学方法的应用 变式题组 1 如图所示 , 一质量为 的力 到 , 物体飞出后越过 “壕沟 ”落在平台 已知物块的质量 m 1物块与水平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10m, B、

3、 h B、 x 若物块可看做质点 , 空气阻力不计 , 0 m/ :匀变速直线运动 考点 一 动力学方法的应用 (1)为使物块越过 “壕沟 ”, 求物块在 :匀变速直线运动 x=1.6 m h=0.8 m 考点 一 动力学方法的应用 (2)若 37 , 为使物块恰好越过 “ 壕沟 ” , 求拉力 (7 7 :匀变速直线运动 v 4 m/s 考点 一 动力学方法的应用 (3)若 大小不确定 , 为使物块恰好越过 “壕沟 ”, 求力 结果可保留根号 ) :匀变速直线运动 v 4 m/s 考点 二 能量观点的应用 若一个物体参与了多个运动过程 , 若该过程涉及能量转化问题 , 并且具有功能关系的特点

4、 , 则往往用动能定理 、 机械能守恒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求解 考点 二 能量观点的应用 例 2滑板运动是极限运动的鼻祖,许多极限运动项目均由滑板项目延伸而来 如图所示是滑板运动的轨道, 点,圆心角为 60 ,半径 平轨道 m一运动员从轨道上的 m/ C,经 达 后返回已知运动员和滑板的总质量为 60 B、 ,且 h 2 m, H 2.8 m, 0 m/ 点 二 能量观点的应用 (1)运动员从 点时的速度大小 (2)轨道 ; vB 点 二 能量观点的应用 (3)通过计算说明 , 第一次返回时 , 运动员能否回到 如能 , 请求出回到 不能 , 则最后停在何处 ? 考点 二 能量观点的应用 变式题

5、组 2 如图所示 , 从 4 m/m 1 可视为质点 ), 当小物块运动至 恰好沿切线方向进入固定的光滑圆弧轨道 经圆弧轨道后滑上与 静止在粗糙水平面的长木板上 , 圆弧轨道 已知长木板的质量M 4 A、 点的高度分别为 H 0.6 m、 h m, Rm, 小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1 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 g 10 m/ (1)小物块运动至 (2)小物块滑动至 对圆弧轨道 (3)长木板至少为多长 , 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 考点 二 能量观点的应用 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 ta n v 34 ,即 3 7 . (1)小物块运动至 vB h 12 解析 设小物块做平抛

6、运动的时间为 t, 则有: 设小物块到达 小物块运动到 v 1 v 20 v 2y 5 m /s 考点 二 能量观点的应用 (2)小物块滑动至 对圆弧轨道 FN 解析 设小物块到达 从 点 , 由动能定理得 m g h 12 m v 22 12 m v 21 设小物块在 N, 则有 F N m v 22R 解得 v 2 2 7 m /s , F N 4 7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 小物块对圆弧轨道 . 考点 二 能量观点的应用 (3)长木板至少为多长 , 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 f 考点 三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1)求小物块离开 (2)求小物块经过 (3)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

7、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 传送带的速度为 5 m/s, 求 P、 (4)求斜面上 C、 考点 三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1)求小物块离开 (2)求小物块经过 vB 点 三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3)假设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 传送带的速度为 5 m/s,求 P、 审题指导 传送带的速度为 5 m/s m/s 所以:小物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考点 三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4)求斜面上 C、 解析 小 物块沿斜面上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 2 1 mg c o s 2 解得 10 m/方向沿斜面向下 小物块沿斜面下滑时有 mg 2 1 mg co

8、 s 2 解得 6 m/方向沿斜面向下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 5 m/s 小物块由 C 点上升到最高点历时 t 1 v 0 . 5 s 小物块由最高点回到 0.8 s 0.5 s 0.3 s 故 x v C2 t 1 12 a 2 t 22 ,解得 x 0 . 9 8 m 考点 三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变式题组 3 (2013福建 20)如图 , 一不可伸长的轻绳上端悬挂于 下端系一质量 m 1.0 现将小球拉到 保持绳绷直 )由静止释放 , 当它经过 小球平抛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 地面上的 已知绳长 L 1.0 m, 1.0 m, A、 h 0.5 m, 重力加速度 0 m/不计空气影

9、响 , 求: (1)地面上 s; (2)轻绳所受的最大拉力大小 考点 三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1)地面上 s; 考点 三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2)轻绳所受的最大拉力大小 高考模拟 明确考向 1 (2014福建 21)如图所示为某游乐场内水上滑梯轨道示意图 , 整个轨道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 表面粗糙的 点水平相切 点 , 圆弧轨道 , 圆心 一质量为 视为质点 )可从轨道 不计空气阻力 (1)若游客从 到 点 , 2R, 求游客滑到 f; 考模拟 明确考向 考模拟 明确考向 (2)某游客从 好停在 因受到微小扰动,继续沿圆弧轨道滑到 h. =0 高考模拟 明确考向 (2)某游

10、客从 好停在 因受到微小扰动,继续沿圆弧轨道滑到 h. 高考模拟 明确考向 2 滑板是青少年喜爱的体育运动 , 如图所示 , 一位少年正在进行滑板运动 图中 4 圆弧的最高点 在同一竖直线上 , 7 , 该少年从 他在 然后冲上圆弧路段到达 从 其落地点与 .6 m 如果该少年和滑板可视为一个质点 , 总质量为40 不计滑板与各路段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经过 已知重力加速度 g 10 m/7 7 高考模拟 明确考向 (1)在 N 高考模拟 明确考向 (2)该少年在 高考模拟 明确考向 3 如图所示为仓库中常用的传送带传输装置示意图 , 它由两台传送机组成 , 一台水平传送 , A、 m, 另一台倾斜 , 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 37 , C、 m, B、 水平部分 m/ 将质量为 10 端 , 到达 速度大小不变地传到倾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