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一中高三语文下册周末自主训练3学生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0244506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涟水一中高三语文下册周末自主训练3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涟水一中高三语文下册周末自主训练3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涟水一中高三语文下册周末自主训练3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涟水一中高三语文下册周末自主训练3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涟水一中高三语文下册周末自主训练3学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涟水一中高三语文下册周末自主训练3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涟水一中高三语文下册周末自主训练3学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偏僻譬如 褒义电饭煲 伎俩栉风沐雨B缉私稽查 捭阖柏油路 磕头不落窠臼C案牍渎职 骁勇肖像权 污秽百喙莫辩D奶酪贿赂 米粥文绉绉 祛除曲尽其妙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A第 28 个教师节前, 中国青年报记者作过调查,超过 60%的教师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职业病” ,慢性咽喉类首当其冲。B李娜首次夺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震动中国体育界,振奋人心,人们额手称 庆时,娱乐界许多明星也纷纷祝贺。C广东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令人扼腕,一个月后,山东烟台“最美女孩”车流中勇救伤

2、者的事迹则感人至深,荡气回肠。D今后沿海三岛将同时开发成造船基地、旅游休闲娱乐之都,这是幅前景广阔的图景,面对规划展台,尤总经理显得踌躇满志。3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在横线上续写合适的一句话,不超过 15 个字。 (4 分)匠人们在选择小提琴木料时,非常在意 树木的年轮。在他们看来,每棵经历岁月洗礼的大树中都藏有一个精灵,而 这 个精灵正是一把提琴的灵魂。木料选出, 风干切割后,放入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房间四到五年。 这样,本来混沌的木板就有了灵异,万 籁俱寂中那些曾经吐纳的自然之气、收藏的百 鸟之声,才会像沙漏一 样从木 头中渗透出来。琴的制作如此,人的成长也是如此。一个人要成大器,必须 。4.2

3、012 年伦敦奥运尘埃落定,某报引用莎士比亚的诗句“少壮时欣欣向荣,盛极又必反,繁华和璀璨都被从记忆抹掉”来评论中国女排无缘四强、澳大利亚游泳光环褪尽、俄罗斯体操后继乏人、日本柔道辉煌不再的体坛现象,贴切又有文采。(5 分)(1)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麦克白、奥赛罗、 、 。(2 分)(2)请你用简约的文字对此体坛现象进行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50 字以内。(3 分)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老苏先 生墓志铭 欧阳修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

4、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 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 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 辩宏伟,读者悚然想 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曾祖讳祜,祖讳杲,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三世皆不显。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 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 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

5、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 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 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 可矣!”由是下笔顷刻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其志也悫 ,故得之精。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 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 别之。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遂除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 县主簿,使食其禄,与 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 成,方奏未 报而以疾卒,实治平三年

6、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天子闻而哀之,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于蜀。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彭山之安镇乡可龙里。君生于远方而学又晚成,常叹曰:“ 知我者唯吾父与欧阳公也。”然则非余谁宜铭?注:悫:笃实。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闻于蜀之人久矣 闻:闻名 B.间而出其所有 间:间或,断断续续C.举进士再不中 再:又,还 D.遂除秘书省校书郎 除:授于官职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洵“禀厚志悫”的一组是(3 分)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

7、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至和、嘉祐年间,苏君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共同来到京城,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到了苏洵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并推荐给朝廷。B.苏序对苏洵的学习放任不管,乡邻和亲戚都去责怪他,有人问他原因,苏序也只是笑笑而不回答。C.自从苏洵来到京城,一时之间,年轻人、求学者都尊崇他的贤能,学习他的文章,并当作典范来效仿。D.苏洵跟姚辟一起编成了一百卷的太常因革礼,书编写好了以后,

8、刚刚上奏朝廷没有得到答复就因病去世了。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3 分)(2)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4 分)(3)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3 分)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学,科,网 Z,X,X,K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江上别柳中庸 李端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远游何处去,旧 业几时归。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注释:柳中庸:河东(战国时属秦地)人,李端诗友。此诗为李端送别他时所作。(1) “握手便沾衣”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情

9、景?(2 分)(2)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 ( 4 分 )(3)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 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2)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4)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6)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7)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琅琊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10、20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一个人的春天艾小羊咖啡馆里并不常见老先生。他来的时候,穿一件浅蓝夹 深灰的格子衬衣,深灰西 裤 ,没有系皮带,而是用了深米色的皮质外用背带。衬衣里面一定穿了保暖衣,春寒料峭,大多数人还穿着短风衣。老先生的头发已经灰白,没有染,国字脸上有很深的法令纹。他自我 介绍姓方,我们便称他为方先生。方先生在某个下午轻轻推门而入,接下来的几天,总在午后的三四点钟准时到来。他点一杯蓝山咖啡,不加糖与奶精,手机随意地放在桌上,是很老款的诺基亚,早已下线,却不知他用什么办法保持了它的崭新与清洁。打 过几通电话 后,会有一两个人来与他碰面,从偶然传来的只言片语,我知道

11、他是一个来出差的生意人。咖啡馆优雅宁静的外衣下,有一 颗八卦喧嚣的心。大家纷纷好奇一位年长的男人,经历了什么样的半生,才会习惯 于在异乡的咖啡馆里谈生意。那日,方先生约的人似乎爽 约了。他喝完咖啡,百无聊赖地坐在靠窗的桌边。他的手机仅有接打电话功能,他也没有随身携 带笔记本电脑的习惯 。咖啡馆的旁边有一所小学,正逢学生下 课。家 长领着小学生从窗前 经过,不时有孩子将脸紧贴在落地窗上,苹果似的小 脸蛋挤成了一个比萨饼 。“有点吵。 ”我抱歉地说。“我喜欢。 ”方先生笑笑。“您一个人出差?” 我问。“去年冬天,我太太走了。我把本来已 经交给儿子的生意接 过来。一个人,在家呆不住。尤其”他顿了一下

12、,深深的法令纹为笑容蒙上了一层阴影,接着说道:“这春天来了。 ”来源:学&科&网Z&X&X&K“夫人很漂亮吧?” 这样的时候,他一定愿意谈谈与她有关的事。“唔,很爱 漂亮。 ”他沉静的眼眸里 跃起一丝顽皮的火花,仿佛要故意保留自己的赞美,以免让她太过骄傲。 “她每天晚上都问我第二天穿什么,然后熨烫整齐挂在衣帽钩上。有 时候我不耐烦,年轻气盛的时候 还经常为此吵架。 现在,她走了,每晚睡前准备好第二天的衣服倒成了我的习惯。 ”“您是我所见过穿着最优雅的老人。 ”我想换个话题。“她听到要高兴死了,比夸她自己还高兴。 ”方先生把话题又拉回太太身上。得知方先生明天就要离开,我请他吃一块大理石芝士蛋糕,

13、算作饯行。他点了一杯鲜榨西芹汁,说这是一顿健康而完美的晚餐。我转身欲走,他忽然又开口了。 “你一定在想,我一个人,为什么还要这样注重保养?因 为如果我的生命没有熄 灭,她的 记忆就不会死亡。 ”我什么也没有说,想说的话,被一种美好而感伤的情绪紧紧 地凝结在喉管。那一天晚些时候,我打电话给 一位对婚姻持否定态度的朋友,讲了方先生的故事。(中国青年 报2012 年 5 月 8 日,有删节)11方先生的“优雅”体现在哪些方面?(6 分)12简析文中画线段落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4 分)13说说题目“一个人的春天”的含义。 (4 分)1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本文的主旨。 (6 分)六、现代文阅读:实用

14、类文本(18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7 题。国商张謇1853 年 7 月 1 日,张謇出生于江苏通州(今南通) 海门常乐镇。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后被称“四先生 ”。张家世代 务农,直到他的父 亲张彭年 时,才在务农之余兼营一个制糖的作坊。也许没有人想到,这个农家子弟将来会成为名留青史的一代 “国商”。张謇 进入历 史视野的身份是弃官从商的中国实业先驱。这个带有转折性的身份蕴涵的内容很多。他在 40 岁之前苦苦求取功名,坎坷非常,到 41 岁才功成名就。张謇曾言:“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1898 年他守制结束,到北京销假,正值“百日维新”,恩师翁同龢被罢官

15、。心知官 场险恶难测的张謇,决心 远离官场, 走上实业之路, “三十年科举 之幻梦,于此了结”,便在第二年辞 职返乡,转而经商。中国士大夫阶层历来以“学而优则仕” 为事业,经商曾经是中国读书人所不屑于选择的一条道路。弃官而从商,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对儒家传统的背离;但是经商之后的张謇又从来没有放弃“尧舜之治”、 “圣王之道”的儒家社会理想,作 为商人的张謇甚至做了不少从商人的角度来看并不十分正确的决定。张 謇生活的 时代对商人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代。此时的商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权利,国家的 经济政策仍未走出小农时 代的框架,即使是很微 观的商业活动都需要得到政府的批准, 处处受牵制,也没有好的融资环境和渠道。张謇经历了许多艰苦,有许多感慨,对后代来说,这一代企业家的历程留下了许多启发。虽 然张謇从商之后,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经营,却很少有人简单地把他称为“商人” 。这或许是因为他的政治和社会声望实在太耀眼了。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