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卓越学案高考物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考前复习方略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202054 上传时间:2016-12-0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版卓越学案高考物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考前复习方略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6版卓越学案高考物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考前复习方略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6版卓越学案高考物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考前复习方略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6版卓越学案高考物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考前复习方略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6版卓越学案高考物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考前复习方略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版卓越学案高考物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考前复习方略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版卓越学案高考物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考前复习方略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热点一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 201 5 高考海南卷 ) 某同学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圆柱体工件的直径和高度 , 测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 _ _ _ _ 高度为 _ _ _ 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关键点拨 (1)游标卡尺读数时不估读 (2)螺旋测微器读数时要估读到毫米千分位 解析 图甲为 20 分 度的游标卡尺 ,其精度为 0 m m . 主尺读数为 12 游标尺上第 4 条刻线与主尺上的一条刻线对齐 , 故测量结果为 12 4 1 螺旋测微器的精度为 0 由图乙知固定刻

2、度读数为 可动刻度读数为 “36 . 0” , 故工件的高度为 6.5 36. 0 0 m m .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总结提升 ( 1) 游标卡尺不估读 , 以 单位 , 10 分度卡尺读数 , 小数点后只有 1 位 , 20 分度和 50 分度读数 , 小数点后有 2 位 ( 2) 螺旋测微器要估读 , 以 单位 , 小数点后必须有 3 位 ,同时还要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热点二 纸带类实验问题的处理 (含频闪照相 ) ( 2015 江西八校联考 ) 为了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3、其中 M 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 , m 为砂和砂桶的质量 ( 滑轮质量不计 )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 1) 实验时 , 一定要进行 的操作或保证的条件是 _ _ _ _ A 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B 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 , 以平衡摩擦力 C 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 先接通电源 , 再释放小车 , 打出一条纸带 , 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 改变砂和砂桶的质量 , 打出几条纸带 E 为减小误差 , 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 m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M 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 2) 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 ( 相邻

4、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没有画出 ) 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 50 H 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 _ _ _ m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 3) 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为横坐标 , 加速度a 为纵坐标 , 画出的 a F 图象是一条直线 ,图线与横轴的夹角为 , 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 , 则小车的质量为 _ _ _ _ A 2t a n C k 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关键点拨 ( 1) 对小车的拉力数值等于测力计示数的 _ _ 倍 , 平衡摩擦后 ,该拉力即为小车受到的合力 ( 2) 用逐差公式求加速度 ( 3)

5、角与 a 、 F 轴的单位长度选取有关 , 故小车质量 不能用 表示 , 用 F 、 m 、 a 列出的牛顿第二定律方程为 _ _ _ _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解析 ( 1) 由实验原理图可以看出 , 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到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的大小 ,故不需要测砂和砂桶的质量,也不需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 m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M , A 、 E 错;为保证绳上拉力提供合外力 , 必须平衡摩擦力 , B 对;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 , 先接通电源 , 再释放小车 , 同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C 对;为了多测几组数据 , 需改变砂和砂桶的质量多做几次实验 , D 对

6、( 2) 由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 a 2 , 将 T 150 3 s s , 代入可得 a 1.3 m /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 3) 由题图结合牛顿第二定律 , 有 2 F M a , 得 a 2M F 则图象斜率 k 2M, 得小车的质量 M 2k, 故 A 、 B 、 C 错 ,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总结提升 打点计时器及纸带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 1) 打点计时器的认识和正确使用 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低压交流 4 6 V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压为交流 2 20 V. 工作时应先接通电源 , 后释放纸带 ( 2) 纸带的应用 判

7、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a 若 x 0 , 则可判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 若 x 不为零且为定值 , 则可判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求解瞬时速度 如图所示 , 打 n 点时的速度 vn 12 T. 用 “ 逐差法 ” 求加速度 如图所示 , 由 ( ( a (3 T )2得 a ( (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热点三 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 ( 2015 高考山东卷 ) 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步骤: 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 , 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 . 甲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8、 如图甲所示 , 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 , 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 , 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 ,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 记录弹簧秤的示数 F ,测量并记录 即橡皮筋的长度 l ) 每次将弹簧秤示数 改变 N , 测出所对应的 l, 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F /N 0 l /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找出 中 F N 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 , 重新标记为 O 、O , 橡皮筋的拉力记为 F . 乙 在秤钩上涂 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 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 , 使秤钩的下端达到 O 点 , 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

9、为 A 、 B , 橡皮筋 的拉力记为 的拉力记为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 1) 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 F l 图线 , 根据图线求得 _ _ _ _ _ _ _ _ _ _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答案 如图 1所示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 2) 测得 7 则 _ _ _ _ _ _ _ N. ( 3) 根据给出的标度 , 在图中作出 的图示 丁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答案 如图 2 所示 图 2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4)通过比较 F与 _

10、的大小和方向 , 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关键点拨 ( 1) 作出 F l 图象与 l 轴的交点横坐标即为 ( 2) “ 在秤钩处涂抹少许润滑油 , 将 橡皮筋搭在秤钩上 ” , 即为“ 活结 ” , 则 ( 在 F l 图线中得出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解析 ( 1) 根据表格数据 , 作出 F l 图线 , 图线的横截距即表示橡皮筋原长 , 因此 1 0.0 ( 2) 橡皮筋总长 l 1 根据 F l 图线 , 可读出橡皮筋长度 l 13. 60 时的拉力为 N . ( 3)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 , 对角线表示合力 F .

11、 ( 4) 若 F 与 在误差范围内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 就表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正确的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总结提升 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注意区别横、纵坐标轴的物理意义、标度及单位 ( 2) 描点要准、连线不一定通过所有数据点 , 应尽量使数据点合理地分布在线的两侧 , 且 线要细 ( 3) 明确图象的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 ( 4) 作图时常通过选取适当的坐标轴使图线线性化 , 即 “ 变曲为直 ”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热点四 力学创新实验 ( 2016 山东 5 校一联 )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量滑块 A 与

12、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长木板水平固定 , 细线跨过定滑轮与滑块 A 、重锤 B 相连将细线拉直 , 测出 B 离地面的高度 h , 将重锤从 h 高处静止释放 , B 落地后 , 测出 A 在木板上滑动的总距离 x ;改变 B 释放高度重复实验 ,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专题限 时训练 栏目导引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h / x / ( 1) 若测得 A 的质量 3 B 的质量 1 A 和 B 间细线的长度 L 1 木板的长度 l 98. 0 要达到实验目的 , 以 上四个量中没有必要测量的是 _ _ _ ( 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 ( 2) 作出 x 随 h 变化的图象 ( 3) 由图象并结合 ( 1) 中所测数值求得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_ _ L、 l 见解析图 题十二 力学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