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和学生的相处之道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195709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辅导员和学生的相处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辅导员和学生的相处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辅导员和学生的相处之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辅导员和学生的相处之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辅导员和学生的相处之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辅导员和学生的相处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辅导员和学生的相处之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我该对学生严一些呢,还是多一些亲近?这个答案很明确:亲近一些。这个世界始终不是最优化世界,最佳的方案自然是“宽严结合,张弛有度”,达到这个境界的也算是至人,估计有管理上千人团队 CEO 高管的本事了,次优的方案就是亲近一些,这个对于青年辅导员最实在。最糟糕的,是上来就对学生很严。对于青年辅导员来说,大不了学生几岁,扳着一副面孔对学生训斥,可曾想过若自己是个学生如何评价这样的辅导员呢?很多青年辅导员遇到一些问题后,老辅导员就给出主意:你先得对学生严一些,这样才管得住。问题是,学生真的管的住吗?说实话,在短时间内管不是问题,但时间稍长,谁还理你这套!最糟糕的是,当学生背后骂你的时候,我们的心

2、里会有多么委屈!谁也不想活在委屈中,对吧!所以,很多年轻辅导员,燃起的激情就在学生们的骂声中一下子熄火了。那么该怎么做?聪明的做法是和学生交朋友,先让学生认识你的做人,再谈工作。年龄差距不大,完全有的聊,或者就是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就更好啦。学生们觉得你可亲,在可亲的基础上可敬,放心,学生工作就没什么事能难得住你啦。“不怒自威、亲而难犯”则更是我们追求的境界。这就是在“亲”的基础上的“严”。不管和学生多亲,原则问题按原则办,当然这里面需要操作技巧,但是,整体来说,亲近是基础,严格是辅助。二、 我和学生很亲近,甚至有点太过亲近,到底怎样才算是合适的“度”?答案其实很简单,和学生亲近的标准是:尽

3、量不要让学生进入你的个人私生活,这就是尺度。原因很简单,让学生进入你的生活,一方面影响不好,尤其是和异性学生在一起,是要落闲话的。另一方面,如果学生通过进入你的私生活了解了你的全部“秘密”,你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神秘感,没有了距离感,没有了秘密他们自以为什么都知道,这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恐怕从此以后你就彻底约束不住他了,因为他们完全了解你!其实,除了这两个层次的意思,最实在的一个事:学生们一旦进入你的私人生活空间,你是根本招架不过来的,即使学生们全是好意。我网上认识的一位辅导员和学生关系比较不错,学生经常三个五哥来家里吃饭,来聊天,来 happy,也亏我们这位辅导员有包容力,接待了不少,终于不胜其烦,

4、最后搬家了!因为学生们不明白,他们一个人来一次,这位辅导员家里就是常年“高朋满座”,其实根本受不了。虽然这证明师生关系融洽,但是,毫无自己的私人空间,也是一件受不了的事。三、 我特别担心学生打架之类的,甚至有时候都睡不好觉,我该怎么办?其实这个道理太简单了,只有师生关系远,他不愿意通过你解决,或者把通过你解决当成最后一种办法,才会自己先行大打出手。如果和学生的关系比较和谐,一些苗头性的东西你是会知道的,我曾专写过一篇“辅导员的情报系统”,其实现在想来也没那么麻烦哪怕就是几个最亲近的学生干部,放心,他们什么都能知道,如果他觉得你可以信赖,在这些时刻自然会告诉你,而你只需要把未燃起的火直接扑灭就行

5、了。怕就是怕学生不告诉你!其实说到最后,还是一个师生关系,或者叫师生信赖问题。那些学生经常打架的,说明师生距离较远,他们认为辅导员只是调解者,而不是能站在他们立场想问题的朋友。了解这一点,大部分的打架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因为,有人向你“通风报信”,就根本打不起来。如果打起来怎么办?没事,这也正常。遥想年少时代,谁没有个冲动时候?解决问题就得了呗,当然要让学生们学会更理智地解决问题。四、 我为学生做了很多事,但学生就是不理解,我该怎么办?其实,这倒是未必学生不理解,反而是你自己的认识水平问题,就是说,有一些事情你没有真正理解。你觉得能有多少学生认同你?这样问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仔细想想,到底有多少

6、能尊敬自己,顺从自己,可是为什么自己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一个辅导员,能有 60%学生认可,这个数字就已经很好了,能达到 70%,就是很优秀的辅导员,如果能达到 80%以上,这个辅导员就是青年辅导员中的佼佼者了,说明你的辅导员生涯很成功。这意味着什么?你为学生做了很多事情,但学生不理解其实大部分学生是理解的,问题是你看到的不理解的只是那一小部分不认同你的学生,而你恰恰被这一假象所迷惑你不能用这一小部分的不认同来否定自己啊!这个问题想通了,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顺便说一句,干任何工作,在任何单位、公司、企业,如果员工的认可度能达到 80%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数字,而这 80%通常是沉默的,剩下的 20

7、%不认同者反而容易兴风作浪,给管理者容易造成一种员工不认可的印象。但聪明的经理人会正确区分那些是主流,哪些只是旁支反过来再想想自己的辅导员生涯,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呢?五、我总会遇到几个让我特别难堪,甚至让我下不来台的学生,我很苦恼!这太正常了,哪个辅导员不得碰上几个经典学生。有了上一条的基础,你得知道,大部分学生是尊重你的,而不安分的只有一小部分。这个比例大概是:可能有 20%的学生不太听话,可能有 10%的学生公开和你“叫板”,那又怎么样?这样的学生,专门有个名字叫“特殊学生处理”,几个这样的学生可能占去你一多半的工作经历,这和管理学上的“二八”原理完全想通。20%甚至 10%的学生占去你 8

8、0%或者 90%的精力,可是你是否知道,一个辅导员最大的慈悲心,就在这几个关键学生上?对于他们,处理方法不是一两句说得清,但有一点,就是得多动脑,不断和他们“周旋”,直至有一天把他们降服为止。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慢慢学习,体会,急是急不来的。六、我的学生总是那么不听话,他们是不是不尊重我!完全错了!不听话,不等于不尊重。这些宝贝孩子们,在自己的家长面前,一方面他们极度尊重自己的家长,但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听话,你能说这种不听话就是不尊重吗?对我们来说是一样的,当我们安排一些事情后,有的学生不照办,或者打折扣,或者就是反着干其实他未必不尊重你,只是你当前的决定他不支持,不想做,显得不听话,在心

9、里却知道你是对的这就是学生们啊。其实,我们是学生的时候,都是听话的嘛?反正至少我不是,对着干的时候也有过,但是,从内心来说,我是一个非常尊重我认同的师长的人,即使我完全不同意他的看法!所以,不听话和不尊重不能划等号,完全不能,否则,这个辅导员工作真能把人气死的!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啰嗦几句。学生们不听话,不照做,很正常,辅导员就是干这个的,每天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直到让学生认同了,听话了为止。你还别笑,这就是和学生们打交道的黄金原则之首不怕烦。七、学生们在背后给我起外号,还骂我,我可是太伤心了。这有两种,第一种,是你可能确实在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这一种,必须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

10、。但很可能是第二种,学生们骂你,却不代表不尊重你!回想我们学生时代,曾否给师长起过外号?其实只是好玩而已,或者是某位老师在某一方面特别有特点,于是有了个经典外号。这些外号通常在学生内部传递,说一说,就会心一笑,是不是?那么反过来说,学生们起个外号,或者骂两句,你是否知道他心里是真的不尊重你还是一种调侃呢?很多时候,可能会是后者。即使学生有时候骂老师,他也知道老师是对的,他也知道自己不应该,他也知道自己是错,他也知道尊重老师,只是过过嘴上的瘾罢了!所以,以一种开怀的心态,不要轻易给学生们的一些行为定性,一笑了之,一笑而过,何不是一种美好的人生态度呢?题外话:学生们最容易给的称呼,就是“小 XX”

11、“小赵”“小钱”“小孙”“小李”“小周”老师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八、我的学生们很懂事,怎么突然又这么不懂事了?这是一个问题。学生到底懂不懂事?答案是,学生们既是非常懂事,又是非常不懂事。什么地方懂事,在一些大是大非,人世间大的道理上,他们非常之懂事,甚至有时候虔诚的懂事的让人感动。但给一句比较实在的描述,学生们对于已知事物,体验过的事物,认识过的事物,基本上都是懂事的。而另外一些事情上,我们可能都有过被学生闹得哭笑不得,甚至气得不行不行的时候,学生们有时候就是太不懂事了!比如,半夜 12 点的电话,原因只是他丢了一点东西。比如你辛苦为学生们争取到了某些东西,学生却认为你在其中做了什么手脚。比如

12、你卖了好多人情给学生办了一件事情,学生连一句谢都没有,这样的经历,恐怕都有过吧?这就是学生们不懂事的一面,虽然是大学生,但是对于人情世故的了解,对于生活的体察远远不够的,做出的事情有时候确实让人失望。而我们这些辅导员呢,就是面对着这样的学生的,说实话,我们还得对学生们不懂事的一面宽容一些!九、有很多事情,我强调过很多遍了,可是学生们就是不听,这怎么办啊。其实这个问题,在前面的里面已经解释过了(和前面的一些问题可以说是同一问题,读者可自行理解),不想再多废话。只是想做一句解释:选择当了辅导员,就是选择了这样的一种生活。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是根本不存在的,做学生工作,就是每天麻烦事不断,面对这样一群

13、既懂事又不懂事的学生,我们清闲不了,所以,我们需自己想开了才好办啊!十、有几个学生,总是懒懒散散,自己什么都无所谓,甚至都不管自己的学业,能不能毕业都不关心,我比他们还急,遇到这样的该怎么办?其实,这一类学生应归结于特殊学生处理中,是最难处理的一类学生,本不应该专门拿出来当专门分类的。但是为什么要拿出来,并作为本篇文章的结束之词呢?因为,这个问题,直接引出了我们对于教育的理解。什么是教育?我的教育理解,现阶段的,不再是多么大,多么高尚,惠及多少人的东西,和我以前的完全不同。我现在的教育理解是,我如果能真正改变一个学生,就是我最大的功绩。哪怕只是改变一个!这道理很简单。每个人的生存,都有特定的生

14、存状态,即使你是老师,他是学生,你觉得你真能改变他吗?一个人去改变另一个人,知道有多难吗?所以你是否觉得,一个人能改变另一个人,是一项真正大的成就吗?回到这个案例上,这样的学生肯定存在,他们什么都无所谓。如果你联系他们的父母,会发现他们的父母拿他们也没办法,反正就是这样甚至父母早就绝望了,只希望你在学校把他看好,别出什么事就行!他们自己呢?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不着急,反正就是这样!这个时候,你知道想改变他有多难吗?他自己的父母都绝望了的事情,你能做到吗?答案是,有可能,但更多的是做不到。所以,反过来想,如果你真的改变了这样的一个学生,让他变得阳光、积极、向上起来,这不是成就是什么?这是一个老师

15、最大的道德,最大的慈悲,最大的成就!其实就是这么回事,问题是,我们是否选择作为。说实话,我遇到的这个案例,处理的失败了。现在这个学生已经挂了很多科,降级了,而且很快就面临退学。我带他做了长期的心咨询,我专门找了几个得力助手陪着他,看着他,我找他谈的次数更多,至于联系家长的次数就更多了。虽然面临退学,他的家长没有怨恨我,反倒是对我是很感激的,可是我知道,在改变这一个学生的事情上,我失败了。坦白说,我们的事业中,本来就是有很多解不开的结的。这样的案例,我想大家也许都碰到过?那么什么是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我不想就这个问题谈感受了,但是我想说,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时时刻刻深思!一口气洋洋洒洒 5000 字,可否有让你触动的地方?其实,我们很多的问题,还真不是简单的方法的问题,只是因为我们想不通,我们的认识水平还不够。等到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才发现原来这才是事物本来的样子,对不对?那么如何想通呢?其实时间会给我们最佳的答案。但是,我们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激励自己,多阅读,多体验,多总结,以提高自己的素质作为基础,这才是以不变应万变之道,青年辅导员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