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哈布斯堡的纸上超无畏舰

豆浆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2KB
约12页
文档ID:2019424
哈布斯堡的纸上超无畏舰_第1页
1/12

转帖】哈布斯堡的纸上超无畏舰原作者:蒸汽装甲舰只有创意和口号的战列舰1911 年 3 月 2 日,经过一系列讨价还价,奥匈帝国国会终于通过了一笔庞大预算,同意为海军不经国会批准私下开工的四艘泰格霍夫级战列舰买单泰格霍夫级战列舰或称为奥匈皇帝级)这笔预算还包括 3 艘侦察巡洋舰和 6 艘现代化的装备涡轮机的驱逐舰 在这项拨款通过之后不久,更新的战列舰的计划就浮出水面了当时的奥匈帝国海军联盟在其刊物《旗帜》上发表文章,认为“君主级战列舰必须被更强力的新舰替 换掉”,因此有人称此型战列舰为“君主级换代舰”不过在奥匈海军的文件里,这型舰首先是被授予项目编号 projectI、II、III 或者是以设计吨 位称呼,比如 22,000 吨战列舰,23,400吨战列舰以及最后的版本——24,500 吨级战列舰,这些代号所指的都是“泰格霍夫级改进型战列舰”,这 才是奥匈海军对该级舰的正式称呼颇有意味的是,这型战列舰的提案并非奥匈海军的构想,它的主人是为泰格霍夫级提供主炮的斯科达公司在完成了泰格霍夫级战列舰的 12 寸炮之后,斯科达需要进一步的合约来养活他的大批熟练技工,更重要的是保持火炮开发的延续性1911 年 4 月 18 日,斯科达公司向奥匈帝国海军部提交了一份详细计划,提出建造装备 345mm 毫米炮的战列舰,它的主炮安装在沿中线梯次配置的三联装和双联装炮塔内。

这一构想走在了海军的设计师们的前面,令人注意的是它和同时期的英国炮塔的设计有相似之处译者——我看未必,皇家海军当时还没有三联装炮塔,其实倒是和对岸的意大利人的设计很是相似)因为斯科达的提案还有些技术方面的问题,另外海军也对该公司指手画脚的行为感到愤怒,他们直接了当地拒绝了斯科达的提案但奥匈帝国的海军大员们于 1911 年 6 月 3 日开始为新一代的战列舰征求设计,他们提出了两套互为备选的技术要求:A 案: 23,000 吨, 10 门 45 倍径 305mm 炮, 18 门 150mm 炮, 24 门 75mm 炮B 案: 24,600 吨, 10 门 45 倍径 345mm 炮, 18 门 150mm 炮, 24 门 75mm 炮两个案子的排水量标准为装载全部弹药和半数补给品,这一排水量是由当时奥匈海军举力为 23,800 吨的 1 号干船坞所决定的基于奥匈处于海军亚德里亚海的 地缘位置,因此他们相信通过限制燃料的装载量到足以巡弋亚德里亚海的程度,该级舰还是可以和当时的可能敌手抗衡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技术要求,都允许为 新舰选用柴油机或者蒸汽轮机,不过由于混烧锅炉的优势,使用柴油机的许可很快被排除出技术要求。

1911 年 12 月,奥匈海军技术委员会(MTK)对 AB 两案提出了他们的设计,采用两炮共用的连通炮廓(twin casemates)来容纳比泰格霍夫级更多的 150mm 副炮以下是 1911 年 12 月的设计:日期------------排水量------------------武备1911 年 12 月------22,000 吨---------------全部采用三联装炮塔尺度------------161×27.6×8.4 米--------12×45 倍 305mm 炮---------------------------------------------------22×50 倍 150mm 炮,每侧前部4 座连通炮廓、后部 2 座连通炮廓---------------------------------------------------24×50 倍 75mm 炮1911 年 12 月------23,400 吨---------------双联装炮塔和三联装炮塔梯次配置尺度------------165×27.8×8.4 米--------10×45 倍 345mm 炮---------------------------------------------------22×50 倍 150mm 炮,每侧前部4 座连通炮廓、后部 2 座连通炮廓---------------------------------------------------24×45 倍 75mm 炮1911 年 12 月------24,500 吨---------------双联装炮塔和三联装炮塔梯次配置尺度------------165×27.8×8.4 米--------10×345mm 炮倍径未知---------------------------------------------------22×50 倍 150mm 炮,每侧前部4 座连通炮廓、后部 2 座连通炮廓---------------------------------------------------24×75mm 炮倍径未知通过减短尾楼长度等等减重措施,设计师们竭力避免超过严厉的排水量限制,在下表中可以看到 1912 年 2 月的这个设计要求的变体:1912 年 2 月-------24,500 吨---------------全部采用三联装炮塔尺度------------161×27.6×8.4 米--------12×45 倍 305mm 炮---------------------------------------------------22×50 倍 150mm 炮,每侧前部4 座连通炮廓、后部 2 座连通炮廓---------------------------------------------------24×50 倍 75mm 炮(部分减短尾楼)竞争者的设计1911 年 12 月,私营船厂主们试图保持他们在舰船设 计上的优势,船厂 Ganz & Co - Danubius, Stabilimento Tecnico Triestino, Cantiere Navale Triestino and the naval architect Silvius Morin 一共抛出了不少于 26 个设计方案。

不过资深的舰船设计师佛朗茨•匹茨英格(Franz Pitzinger)不希望他的设计象上次泰格霍夫级的竞争中一样被驳回,因此所有其他的设计案都被放弃了与此同时,海军部要求斯科达公司再提出一个使用 345mm 炮的新设计不过由于奥匈采用新标准的炮弹穿甲能力下降,1912 年 5 月 12 日的一次会议要求采用 350mm 炮替代345mm,以保持炮弹的威力决定采用 350mm 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和德国朋友们保持火炮的兼容性,德国的马肯森级已经决定选用 350mm 炮截至 1912 年 5 月 12 日会议前的设计:1912 年 5 月-------25,200 吨---------------1 座三联装,4 座双联炮塔尺度------------175×28.5×8.5 米--------11×45 倍 345mm 炮---------------------------------------------------16×50 倍 150mm 炮,双层炮廓从首楼延伸到前部烟囱---------------------------------------------------18×50 倍 75mm 炮1912 年 5 月-------25,200 吨---------------4 座三联装炮塔尺度------------175×28.5×8.5 米--------12×45 倍 345mm 炮---------------------------------------------------16×50 倍 150mm 炮,双层炮廓从首楼延伸到前部烟囱---------------------------------------------------18×50 倍 75mm 炮1912 年 5 月-------25,200 吨---------------3 座三联装,2 座双联装炮塔尺度------------175×28.5×8.5 米--------13×45 倍 345mm 炮---------------------------------------------------16×50 倍 150mm 炮,双层炮廓从首楼延伸到前部烟囱---------------------------------------------------18×50 倍 75mm 炮1912 年 5 月-------25,200 吨---------------2 座三联装,3 座双联装炮塔尺度------------175×28.5×8.5 米--------12×45 倍 345mm 炮---------------------------------------------------14×50 倍 150mm 炮,双层炮廓从首楼延伸到前部烟囱---------------------------------------------------18×50 倍 75mm 炮1913 年 1 月,海军技术委员会再次提出了新的设计。

永远停留在绘图板上的超无畏舰1913 年 1 月-------24,500 吨---------------2 座三联装、2 座双联装炮塔,三联装在上的背驮式设计尺度------------172×28.5×8.4 米--------10×45 倍 350mm 炮---------------------------------------------------18×50 倍 150mm 炮,每侧前部双层炮廓---------------------------------------------------22×45 倍 90mm 炮,包括 6 门高炮由于泰格霍夫级改进型异常严格的排水量限制,设计师们不得不想出种种办法来一吨一吨地抠排水量比如削减副炮的数量,把后部指挥塔和主桅合并,为了减少水 下船体为武备安装进行的扩容,设计师甚至把三联装炮塔叠在双联炮塔的后上方(译者-看来为了限制排水量,小炮塔驮大炮塔的设计早已有之,在这里看到了彭萨 科拉式炮塔的前辈)1913 年 4 月-------24,500 吨---------------2 座三联装、2 座双联装炮塔,双联装在上的背驮式设计尺度------------172×28.5×8.4 米--------10×45 倍 350mm 炮---------------------------------------------------18×50 倍 150mm 炮,每侧前部双层炮廓---------------------------------------------------20×45 倍 90mm 炮,包括 4 门高炮三联装炮塔在上的设计严重影响稳性,因此这种设计的弹药装载量被迫减少,到了 1913年 4 月份,这份设计还是重新采用了双联炮塔在上的布局,就是上表的设计。

奥匈帝国的海军设计师们觉得要服从这种严苛的无异于五花大绑的设计要求,则很难在速度、火力和防护上达到适当的平衡于是在 1914 年 1 月,他们提出了一 套二选一的放大版设计案,这套设计表明增大排水量可以使该舰各方面获得出色的平衡性,并且航速可以从 21 节提高到 23 节I 号预研案--------29.600 吨,航速 23 节, 12 门 350mm 炮, 18 门 150mm 副炮 II 号预研案 -------32.000 吨,航速 23 节, 13 门 350mm, 18 门 150mm 副炮最 终 设 计即使有 I 号和 II 号预研案的比照,对于吨位的严格限制依旧没有松动,在这种情况下最后一种设计变体出现了,为了减少重量,150mm 副炮的数量被减少到 14 门,这是在该级舰定型前已知的最后设计下表是该设计的概貌:19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