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名师导学物理一轮课件 同步测试卷(十二)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201529 上传时间:2016-12-0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名师导学物理一轮课件 同步测试卷(十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5名师导学物理一轮课件 同步测试卷(十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5名师导学物理一轮课件 同步测试卷(十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5名师导学物理一轮课件 同步测试卷(十二)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5名师导学物理一轮课件 同步测试卷(十二)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名师导学物理一轮课件 同步测试卷(十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名师导学物理一轮课件 同步测试卷(十二)(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新课标 名师导学 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 物理 ( 十二 ) 【 P 3 4 7 】 ( 选修 3 5 模块检测 ) 时间: 90 分钟 总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 本卷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分其中 1 7 为单项选择题, 8 10 题为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 0 分 ) 1 如图所示,在光 滑水平面上,一个速率 为 v 、质量为 m 的 木块 A 与一质量为 静止木块 B 做对心弹性碰撞为使木块 B 获得的动量最大,则 k 值应取

2、( ) A 越大越好 B 越小越好 C k 1 D 无法判断 A 【解析】 根据弹性碰撞的公式,有 2 21 则 km 2 km v 21k 1m v 由表达式可知, k 值越大, 我们可以想见, A 弹回的速度越大, B 获得的动量越大,若 B 的质量非常大, A 几乎原速弹回, B 获得的最大动量是 2 m v ( 但这时 B 的速度几乎为 0) 选项 A 正确 2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小 球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细 线长 L ,偏角 ,线的拉力为 F ,小 球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 ,周期 为 T ,在12T 时间内质点动量变化量 的大小为 ( ) A ( F mg ) F 2 m

3、 L D 2 m L 【解析】 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r L ,线速度 v r ,动量的变化量 p m v ( m v ) 2 m v 2 , C 对 C 3 质量为 m 的 A 球以水平速度 v 与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质量为 3 m 的 B 球正碰, A 球的速率变为原来的12,则碰后 B 球的速度是 ( 以 v 的 方向为正方向 ) ( ) A v B v C 【解析】 若 v B v ,则系统动能增加, A 错,碰后 B 球速度不可能与 A 碰前速度相反, B 、 C 都错,选 D. 4 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核外电子的 ( ) A 电势能减小,动能减小,周期增大 B 电势能的减小

4、值小于动能的增加值 C 电势能减小,动能 增大,周期减小 D 电势能的减小值等于动能的增加值 C 【解析】 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原子能量减小,核外电子轨道半径变小,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并且电势能的减小值大于动能的增加值根据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向心力增大,周期减小,只有选项 C 正确 5. 真空中有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分别由铂和钾 ( 其极限波长分别为 1和 2) 制成,板面积为 S ,间距为 d . 现用波长为 ( 1 2) 的单色光持续照射两板内表面, 则电容器的最终带电量 Q 正比于 ( ) 11) 12 2) 11) 2 2) D 【解析】 铂的极限波长为 1,钾的

5、极限波长为 2,因 为 1 2. 由公式 限波长短的极限频率高所以,当以波长 的光入射到两金属板内表面上时,只能使钾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钾失去电子而成为电容器的正极板,光电子运动到铂金属板上后使铂金属板成为电容器的负极板依光电效应方程得 W 2 )2式中 W 为钾金属的逸出功 光电子不断从钾极板发出,又不断到达铂极板,使电容器带电不断增加 ,电压也不断增大,这个电压是使光电子减速的反向电压 当某时刻,光电子恰好到达铂极板时其速度减为零,则电容器的电量达到最大值 Q 这里的电压 U 相当于反向截止电压 ) 由动能定理可以得到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C Sd2 2Q 2 2. 6 关于近代物理学的结

6、论中,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B 光电效应现象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及金属逸出功有关 C 光的干涉现象中,干涉亮条纹部分是光子到达几率大的地方 D 氢原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辐射光子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 A 【解析】 波长越小,波动性越不显著, A 错;由爱因斯坦光 电效应方程 可知 B 对;光的干涉现象中,光子达到几率大的地方,就会出现亮条纹, C 对;由玻尔氢原子模型可知, D 对,选 A. 7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 A 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

7、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B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减小 C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一定有质量亏 损,释放出能量 D 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主要是核裂变反应 C 【解析】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A 错;核外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要辐射光子、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 错;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主要是核聚变反应, D 错, C 对 8 三个原子核 X 、 Y 、 Z , X 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 Y 核, Y 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 Z 核并放出一个氦核 ( 24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X 核比 Z

8、 核多一个质子 B X 核比 Z 核少一个中子 C X 核的质量数比 Z 核质量数大 3 D X 核与 Z 核的总电荷是 Y 核电荷的 2 倍 【解析】 设原子核 X 的质量数为 x ,电荷数为 y ,依题意写出核反应方程,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 数守恒,可得原子核 Y 的质量数为 x ,电荷数为 y 1 ,原子核 Z 的质量数为 x 3 ,电荷数为 y 2. 由此可得 y ) 比 Z 核的质子 ( y 2) 多 2 个, A 错;由此可得 X 核的中子 ( x y ) 比 Z 核的中子 ( x y 1) 多 1 个,B 错; X 核的质量数 ( x ) 比 Z 核的质量数 ( x 3) 多 3

9、 个,C 对; X 核与 Z 核的总电荷 (2 y 2) 是 Y 核电荷 ( y 1)的 2 倍, D 对本题正确答案为 C 、 D . 9 地球的年龄到底有 多大?科学家利用天然放射 性元素的衰变规律,通过对 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中 铀和铅含量的测定,推算出 该岩石中含有的铀是岩石形成初期时 ( 岩石形成初期时不含铅 ) 的一半铀 238 衰变后形成铅 206 ,铀 238的原子数的相对含量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N 为铀 238 的原子数, 和铅的总原子数 由此可以判断出 ( ) A 铀 238 的半衰期为 90 亿年 B 地球的年龄大致为 45 亿年 C 被测定的古老岩石样品在 9

10、0 亿年时的铀、铅原子数之比约为 1 4 D 被测定的古老岩石样品在 90 亿年时铀、铅原子数之比约为 1 3 【解析】 设 t 0 时刻,纯铀 2 38 的原子数为 N0,t 时刻铀 23 8 的原子数 为 N ,则 N 1212、铅原子数之和为 2时, t T 45亿年, B 对 年时,4,此时,铅原子数为 N , N13, D 对,选 B 、 D . 10 关于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观粒子也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B 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跟光子不一样,它们都不会发生衍射现象 C 波粒二象性中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或大量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的

11、行为,这种波动性与机械波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D 波动性和粒子性,在宏观现象中是矛盾的,对立的,但在微观现象中是统一的 【解析】 在微 观领域,各种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即出现在各个位置的概率不同,因此均出现加强区和减弱区,形成干涉,衍射现象,从公式 E 知,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统一的选 A 、 C 、 D . 二、填空题 ( 本大题共 2 个小题,共 14 分 ) 11 (6 分 ) 如图乙所示为气垫导轨上两个滑块 A 、B 相互作用后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频闪的频率为 10 如图甲所示,开始两个滑块静止,它们之间有一根被绳子捆住压缩的轻弹簧,绳子烧断后,两个滑块向相反方向运动 . 已知滑

12、块 A 、 B 的质量分别为 200 g 、300 g . 根据照片记录的信息,释放弹簧, A 、 B 离开弹簧后, A 滑块做 _ _ _ _ 运动,其速度大小为_ _ _ ,本实验得出 “ 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两滑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 这一结论的依据是_ _ _ 匀速直线 m/s 释放弹簧前后总动量均为零 【解析】 释放弹簧后,相邻 A 位置间距都是 9 相邻 B 位置间距都是 6 A s 0. 09 m/ s 向左, B s m/ s 向右 . 因为 m A v A m/s 向左, m B v B m /s 向右 所以释放弹簧后, A 、 B 系统的总动量为零 . 12 (8 分

13、)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 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 A 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 B 相 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小车 A 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 50 长木板右端下面垫放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 (1) 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 ( 已标在图上 ) , A 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 _ _ 段来计算 A 的碰前速度,应选 _ _ _ 段来计算 A 和 B 碰后的共同速度 ( 以上两格填 “ 或 “ 或“ 或 “ ). (2) 已测得小车 A 的质量 m A 0 小车 B 的质量 m B 0 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为_ _ _ m/s ;碰后总动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