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船花的认识龙船花,(拉丁学名:Ixora chinensis)又名英丹、仙丹花、百日红,为茜草科龙船花属植物植株低矮,花叶秀美,花色丰富,有红、橙、黄、白、双色等株形美观,开花密集,花色丰富,终年有花可赏,是重要的盆栽木本花卉,是缅甸的国花,植株低矮,花叶秀美,花色丰富,有红、橙、黄、白、双色等在中国南方露地栽植,适合庭院、宾馆、风景区布置,高低错落,花色鲜丽,景观效果极佳在中国广西省南部,人们习惯称它为水绣球龙船花花期较长,每年 3-12 月均可开花龙船花原产中国南部地区和马来西亚在 17 世纪末被引种到英国,后传入欧洲各国龙船花株形美观,开花密集,花色丰富,终年有花可赏是重要的盆栽木本花卉广泛用于盆栽观赏 形态特征:龙船花,常绿小灌木,老茎黑 色有裂纹,嫩茎平滑无毛叶对生,几乎无柄,薄革质或纸质,花冠裂片及雄蕊均 4 枚浆果近球形,熟时红黑色叶对生,革质,倒卵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6-13 厘米,宽 2-4 厘米聚伞形花序顶生,花序具短梗,有红色分枝,长 6-7 厘米,花序直径 6-12 厘米,有许多红色至橙色的花,十分美丽。
花直径 1-2 厘米,花冠筒长 3-3.5 厘米,有 4 裂片,花冠红色或橙红色花期夏季灌木,高 0.8-2 米,无毛;小枝初时深褐色,有光泽,老时呈灰色,具线条叶对 生,有时由于节间距离极短几成 4 枚轮生,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6-13 厘米,宽 3-4 厘米,顶端钝或圆形,基部短尖或圆形;中脉在上面扁平成略凹入,在下面凸起,侧脉每边 7-8 条,纤细,明显,近叶缘处彼此连结,横脉松散,明显;叶柄极短而粗或无;托叶长5-7 毫米,基部阔,合生成鞘形,顶端长渐尖,渐尖部分成锥形,比鞘长花序顶生,多花,具短总花梗;总花梗长 5-15 毫米,与分枝均呈红色,罕有被粉状柔毛,基部常有小型叶 2 枚承托;苞片和小苞片微小,生于花托基部的成对;花有花梗或无;萼管长 1.5-2毫米,萼檐 4 裂,裂片极短,长 0.8 毫米,短尖或钝;花冠红色或红黄色,盛开时长 2.5-3 厘米,顶部 4 裂,裂片倒卵形或近圆形,扩展或外反,长 5-7 毫米,宽 4-5 毫米,顶端钝或圆形;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长约 2 毫米,基部 2 裂;花柱短伸出冠管外,柱头2,初时靠合,盛开时叉开,略下弯。
果近球形,双生,中间有 1 沟,成熟时红黑色;种子长、宽 4-4.5 毫米,上面凸,下面凹花期 5-7 月 生长习性:生于海拔 200-800 米山地灌丛中和疏林下,有时村落附近的山坡和旷野路旁亦有生长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耐半阴,不耐水湿和强光耐旱植物,喜阳,较耐旱,喜温暖湿润气候适生于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龙船花原产我国南部地区和马来西亚在 17 世纪末被引种到英国,后传入欧洲各国广泛用于盆栽观赏荷兰、美国和日本栽培较多地理分布:产于中国台湾省、福建省、广西省等地,马来西亚、印尼也有产福建、广东、香港、广西分布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地区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质壤土为佳盆栽用培养土、泥炭土和粗沙的混合土壤,pH 在 5-5.5 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