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语文高考答案及详细解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0098914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语文高考答案及详细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语文高考答案及详细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语文高考答案及详细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语文高考答案及详细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语文高考答案及详细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语文高考答案及详细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语文高考答案及详细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页,共 9 页2013语文高考答案及详细解析12013语文高考答案及详细解析简略答案(解析与得分点见后详细解析)1-4.BDAC 5-8.CCBC 9.(1)如果(他们)不凭借(意译为“靠”也可)贩卖私盐来救活自己,一旦(他们)蜂拥聚集在一起成为盗贼,那么祸患可就严重了。傅先生是天下有才德的人,我尚且不能成为他的朋友,你是什么人,竟敢叫他的名字!(2)张覃科举未中时,张咏致书郡将推荐张覃;敦勉有学行的郡人张及、李畋、张逵参加科举考试10.(1)诗人用远近结合的手法,写听到楼上玉笛声而引起思家之情,可远望去视线又被阔大的水面以及低低的暮云阻挡,更增添了思乡的愁绪。接着诗人又与燕子做类比,燕子

2、筑巢安家,自己却远在他乡。上片对愁绪不着一字,却处处显愁。(2)诗人漂泊异乡,只能在梦中细数家乡的节日,深夜无眠,折得一枝柳条,虽然不是家乡苏堤之上的,却也勾起自己的思想情绪,令人愁眉不展。11.(1)仁者不忧勇者不惧(2)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3)人生代代无穷已不知江月待何人(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12-13.DE D14.扫除偶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探讨事物普遍必然的本质。15.体现了文章中“玄思的方法” ,即“由全体观部分,由部分观全体” 。由整个时代的文化观察个人的著作,由个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文化。16.作者想要骑在马背上走入云端来体验诗情画意的境界,可是马却停下了脚步,此为“

3、不通人意” 。也为下文作者发出“马和驴不同”的感慨做铺垫。17.(1)不似我料想般的凶刁;(2)有几分清高;(3)富有责任感,在悬崖上小心行走,不可通过处便坚持不走;(4)聪明,懂得人的责打是为了促使自己前进。18.第一阶段上马前,因为没有骑过马,也不懂“马性” ,所以没有勇气,不敢骑上去,且观察环境,担心会有性命之虞;第二阶段是骑上马行走在过岭的山路上,置身壮丽情景之中,内心便觉得富有诗意,且有飘飘然之感;第三个阶段是到了迁着马到了山顶,山顶遍地枯草,荒凉萧瑟,马也显得迷茫悲抑,问了行人还有十五里山路要走,隐喻了作者内心里对艰难攀爬之后到达的不一定就是自己想到达的目的地的感慨。19.因为从自

4、然科学角度来看,这些皴法都反映了一定的地质规律,画家根据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画法,描摹出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都恰如其分的表达所画山水的特征,所以说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山水。20.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罗列的各种皴法,介绍了各种皴法的来历,由根据各种皴法的来历,又启下文的对各种皴法都反映了一定的地质规律的叙述,引出下文不同的地貌需要不同的画法的叙述。21.(1)不同的对象需要运用不同的画法才能够展现真实的山水;(2)自然界中的山石千番模样,万种风情,光用已有的二十几种皴法是不能表现完全的,必须不断地丰富、创新。(3)就是同一种风景,创作者也需有不同于前人的画法,

5、探索新的技法,表现新的山水。22.同:两个年龄段的人对自己的志愿行为将会对自己的职业履历有帮助以及志愿服务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两个方面的认同度都比较高。异:两个年龄段的人在支援服务中获得某些技能和支援服务中拓展社会关系两个方面的认识刚好相反。第 页,共 9 页2013语文高考答案及详细解析223.我只是起了支点的作用,才成为你旋转的中心,没有我,你是无法完成转圈的工作的,我们是要靠互相配合才能够创造价值的。24.(略,详见最后)详细解析与得分点1.【答案】B【解析】 (B.bng/png zhn/zhng p/b A.chng/suyn/yn tioC.to zhn/chn po/po D.

6、pi/bisngi/y)字音题与往年比没有任何变化,依然是成对考查,依然是集在形近字、音近字和多音字三个方面。该题型是广东高考一贯题型,如果出现变化,应该会提前在考纲中有所体现。2.【答案】D【解析】(A.“阳春白雪”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这里符合使用对象和语境;“通常”就是一般、平常,表示大多是,符合语境;“迥异”相差很远,大多用与“风格”搭配,此处符合语境;“高高在上”用来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也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孤高,含自以为是之意,用在此处形容艺术,属于对象不当。)08-12年词语辨析题目考频分析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1.选不正确项2

7、.语段式,两个成语、两个两字词语,形成稳定格式3.错误项为望文生义1.选不正确项2.语段式,三个成语、一个两字词语3.错误项为理解词义错误1.选不正确项2.语段式,四个成语3.错误项为褒贬误用1.选不正确项2.语段式,四个成语3.错误项为不合语境1.选不正确项2.语段式,四个成语3.错误项为对象错误词语辨析题的形式依然是延续前几年的语段式形式,也延续了2012年比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两个成语、两个两字词语”的形式,错误项的设置也与2012年相同,都考查了成语的使用对象,且今年所考查的成语和词语难度都低于2012年,所以考生在这里失分的可能性非常小。就2012和2013年两年该题型的设题形式看,似

8、乎是形成了较稳定的形式,但是在考纲要求范围内的“俗语”在近6年的高考中都还未涉及,所以在2014年的高考备考中,应注意对常见俗语的复习和训练。3.【答案】A【解析】 (B.成分残缺, “缓解”没有宾语,应改为“缓解地铁线路载客压力” ;C.成分赘余(语意重复) , “短期内”与“一时”重复,去掉“一时” ,或者去掉“短期内” ,将该句改为“一时难以恢复” ;D.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可去掉“关于” ,并在“禁令”后加冒号,或者将“禁令”放到“含糖饮料”的后面。 )08-12年病句辨析题考频分析2008 2009 2010 2011 2012语序不当 (C、D)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

9、乱 B、D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D)病句辨析题目的考查中,C 选项的语意重复是在近6年中第一次考查,D 选项的句式杂糅则第 页,共 9 页2013语文高考答案及详细解析3是广东高考的热点,近6年中已经是考查了5次。本次命题中既有成分的残缺,又有成分的赘余,在命题上显得不是很科学,但因为 C选项的“赘余”是属于语意上的,也还可以理解,但在选题时候完全是可以选择另一种病句类型来命题的。因为常见病句类型就是六种,在备考过程中也难以挑出哪几种类型来特别练习,所以在备考上不应有特别的侧重,就是常规复习。但在此预测明年的病句考查将会集中在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和结构混乱三种类型。4.【答案】C【解析】 (句

10、中的“以至”语意上照应横线前“过分的” “过度的” ,所以判断为首句,排除 A、B 两项。第句的“看不到”对应第三个横线前的“无视” ,可确定句排在第三个横线处。由第三横线后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一句,可确定在第二个横线处选填句,由此其实可以确定答案了,但是我们不妨继续往下分析,主要是两句如何排,句是宏观说法,讲人的观念,句是人的具体做法,所以正确排序应该是。句作为后面几个句子的总起,由最后一个横线后的“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可以判断,只有“科学技术的发达” ,才可能有这样的作用。 )语意连贯年份 题型2012年 散句衔接2011年 散句衔接2010年 嵌入式衔接,多空2009年

11、嵌入式衔接,多空2008年 散句衔接该题型前两年均是散句衔接,所以在2013年设置了嵌入式衔接,从近5年命题形式看,2014年多为嵌入式衔接形式,此处在备考复习时候可多进行嵌入式衔接题型的训练。5.【答案】C【解析】 (绳,制裁,惩治。可结合成语“绳之以法”来理解)年份 考查实词20121.不正确项2.实词:擢、豁、举、卒3.一词多义(重要实词)20111.正确项2.实词:苦、纵、官、抵3.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一词多义(重要实词)20101.正确项2.实词:语、委、识、恙3.名词做动词、一词多义(重要实词)2009 1.正确项2.实词:奇、起、诛、驰第 页,共 9 页2013语文高考答案及详

12、细解析43.意动用法、一词多义(重要实词)20081.正确项2.实词:振、收、造、悦服3.一词多义(重要实词) 、名词做动词(两个单音词误解释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本次考查的实词没有出现词类活用现象,也没有特殊用法,本题基本上学生只需用代入法就能够判断出答案。6.【答案】C【解析】 (C.都表示顺承关系;A.介词,把/介词,因为;B.动词,作为/与“所”连用,表示被动;D.代词,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年份 考查虚词2012 1.相同项2.均为阅读材料中虚词:为、之、所、以2011 1.不相同2.均为阅读材料中虚词:其、之、且、以2010 1.不相同2.均为阅读材料中虚词:为、之、于、所2

13、009 1.相同项2.均为阅读材料中虚词:其、之、乃、以2008 1.不相同2.均为阅读材料中虚词:因、与、于、以本次考查到的虚词有“以、为、而、者” ,在2012年也考查到了“为、以”两个虚词,在近6年的高考中, “以”字考查了5次, “为”字考查了3次, “而、者”两字在近6年中都是第一次考查。由此可见,广东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注重在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中选择最常见的。根据命题趋势,广东省对虚词的选择倾向于有两个是在近两年内考查过的,两个在近两年内绝对没有考查过的,所以2014年重点关注的虚词应该是“而、所、乃、于、则” 。7.B8.【答案】C【解析】C 项的“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一句与原

14、文不符,原文表述“俟秋成,当仍旧法”意思是等到秋天有了收成后,还是按照原来的法度惩治。所以原文并未表示以后都减轻刑罚的意思。9.(1) 【答案】如果(他们)不凭借(意译为“靠”也可)贩卖私盐来救活自己,一旦(他们)蜂拥聚集在一起成为盗贼,那么祸患可就严重了。傅先生是天下有才德的人,我尚且不能成为他的朋友,你是什么人,竟敢叫他的名字!【解析】得分点:“自活”宾语前置句式(1分) ,虚词“以” ,译为“凭借” (1分) , “蜂聚”,蜂,名词做状语,像蜂一样聚集起来(1分) , “深”译为“严重” (1分) 。得分点:判断句(1分) , “名”字名词做动词,译为“叫他的名字” (1分) ,句子大意

15、(1分) 。年份 文言断句与句子翻译2012 3句翻译,采分点: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句、重要实词含义2011 1.断句4分2.两句翻译:采分点:重要实词、省略句、判断句2010 1.断句4分第 页,共 9 页2013语文高考答案及详细解析52.两句翻译:采分点:重要实词、古今异义、省略句2009 1.断句4分2.两句翻译:采分点:重要实词、省略句2008 1.断句4分2.两句翻译:采分点:重要实词、虚词含义、名词做动词该题型在2012年变化一次,2013年依然在改变,由3句翻译又回归到1个断句和2句翻译,且断句变成选择题,降低了难度。翻译题目的得分点设置没有超出这几年的命题喜好,依然集中在省略

16、句、判断句、名词做动词和重要实词几个方面,但今年的宾语前置句的考查是近6年来的第一次。明年的文言句子翻译的复习,保持常规即可。(2) 【答案】张覃科举未中时,张咏致书郡将推荐张覃;敦勉有学行的郡人张及、李畋、张逵参加科举考试【解析】本题型是广东省第一次出现,前5年的考查形式均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设置为选出全部表现传主某一种品质的一组,今年变换为问答题,要学生自己在文中挑选答案,是题目难度加大的一种表现,但是因为文本阅读起来不难,故本题难度不大。继2012年广东高考试卷文言文的一次小变动后,2013年,广东高考依然在文言文上“做文章” ,纵观整套试卷,一切的变化都是在文言文,其他题型都保持一贯的稳定。2012年拿掉断句题纯属虚晃一枪,估计有一些老师在备考时候就已经减少了在该处的复习时间甚至有的是直接忽略,没有复习了。但2013年该题型又出现了,幸好是变成选择题,难度不大。而减少的对传主品质的判断的选择题后,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