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买可热古丽玉素甫 201001140070 生物技术实验原理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会产生明显的动态变化(细胞连续进行两次的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减数分裂结束形成了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直接与间接的实验依据蝗虫比较常见,容易取材,染色体数目较少,且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各个时期,还可以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实验材料1.器材: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盖玻片,载玻片2.药品:改良苯酚品红2.实验材料:雄蝗虫的精巢实验过程1.取材在九月底十月初采集雄蝗虫,去掉第一对步足及翅,在翅基部的后方(相当于腹部背侧前端) ,用解剖剪将其体壁剪开,见到在上方两侧各有一块黄色的团块,这便是蝗虫精巢精巢有许多排列在一起的精巢小管组成2.固定固定的目的是采用渗透力强大的固定液将组织、细胞迅速杀死,蛋白质沉淀,并尽量保持原有的状态将生活细胞固定后,将有利于后续的解离和染色。
固定液比较常用有效的是 Carnoy 固定液,Carnoy I :冰醋酸:乙醇=1:3固定时间一般为 24 小时,然后将固定的材料转入乙醇中保存,长期保存放 4℃的冰箱中,时间不能超过一年3.制片及压片用取 2-3 条精巢小管于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将其撕破或者用刀片在其中部横切两三刀,轻轻挤出内部细胞,滴加一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 10 至 15min将染色后的材料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盖上两层吸水纸,将多余的染液吸干用左手的食指压紧,防止盖片滑动然后用大拇指压盖玻片,再用解剖针轻敲盖玻片,使材料均匀分散开4.镜检注意将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分辨清楚,特别是对前期 I 的各个时期能够独立辨认减数第一次分裂分为:前期 I、中期 I、后期 I、末期 I前期 I:时间特别长,经此期染色体逐步折叠、浓缩同时出现非姐妹染色体间的交换现象根据细胞核及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将前期I 分为五个时期: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分为前期II、中期 II、后期 II、末期 II由于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因而染色体数目减半从形态上看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体积较小,染色体只有 n。
精子的形成过程(变态):精细胞 枣核状 柳叶状 精子实验结果图 1. 细线期(10×40) 图 2. 偶线期(10×40)图 3. 粗线期(10×40) 图 4. 双线期(10×40)3.2 分析从观察的结果来看,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内的不同阶段基本都能找到,同时还能看图 5. 中期Ⅰ(10×40) 图 6. 前期Ⅱ(10×40)图 7. 后期Ⅱ(10×40) 图 8. 后期Ⅱ(10×40)图 8. 精细胞(10×40)到后期 I 和末期 II 的精细胞其他时期的大部分未能在视野中找到分析原因 :① 在观察中发现部分细胞染色不深甚至未染色,分析原因为染色的时间控制得不好,染色不足② 部分细胞重叠很严重,一方面是压片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应该在显微镜的使用上更加注意,合理利用光圈等调节景深以减少不利影响③ 观察到有细胞破碎的现象,分析是敲打力度过大,或是压片时发生滑动所致3.3 讨论①在第一次敲片时,我力度稍大把盖片敲碎了,如何控制好敲片的力度既不致盖玻片破碎,又要使细胞相互分散开,还要防止细胞破裂②挑选曲细精管时,要挑选较粗的,因为较粗的曲细精管分裂旺盛,具有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容易得到实验结果。
③观察发现,染色体的之间不是很分明,很难数清条数,这在分辨时期上带来了一定难度并且可能导致了结论的错误参考文献[1] 东亚飞蝗染色体的减数分裂观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ISTIC-2010 年 2 期陶红梅蔡志华何正波曹锴吴学芳 TAO Hong-meiCAI Zhi-huaHE Zheng-boCAO KaiWU Xue-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