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导游类专业2013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0046329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导游类专业2013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旅游导游类专业2013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旅游导游类专业2013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旅游导游类专业2013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旅游导游类专业2013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导游类专业2013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导游类专业2013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旅游导游类专业本考纲是以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以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旅游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8 月第 2 版,2012 年 5 月第 11 次印刷) 、旅游职业道德 (第 3 版,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年 7 月第 3 版。责任编辑张毅, )两本教材为基础,参考旅游实践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及技能要求制定的。一、考试对象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专业应、往届毕业生二、考试总体要求第一部分 旅游概论要求学生了解旅游产生的过程,掌握旅游的定义、属性、特点和类型。了解世界和我国旅游,旅游业的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明

2、确旅游业议论的标志,掌握现代旅游业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掌握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闲暇时间的定义和旅游者。旅游资源的分类;了解旅游业的构成要素,掌握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理旅游购物品,旅游娱乐的概念。掌握旅游者队旅游业的基本要求;了解旅游市场形成的条件,明确市场细分在旅游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意义,掌握我国旅游市场的内容及构成情况,掌握我国旅游市场的内容及构成情况;掌握生态旅游与旅游客持续发展的概念,了解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明确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掌握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方法及措施;了解世界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明确发展我

3、国区域旅游的重要意义,掌握推进我国旅游业轻型升级的主要措施。第二部分 旅游职业道德要求学生了解道德与职业道德含义和特点;了解旅游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作用。理解道德与职业道德的功能和作用;理解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掌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理解和掌握旅游职业道德的三项基本要求。掌握并运用旅游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道德修养,确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科学规划自己的旅游职业生涯,使其成为一个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考试内容要点第一部分 旅游概论 (150 分)1、旅游概述(20 分)(1) 了解旅游产生的过程;理解迁徙,旅行旅游

4、的联系。区别,掌握旅游产生的基础条件。(2) 理解旅游的内容;旅行、游览、旅游的联系。区别、掌握旅游的定义。(3) 理解旅游的属性,掌握旅游的本质(4) 掌握旅游的特点和类型(5) 了解旅游组织2、旅游简史(15 分)(1) 了解世界和我国旅游发展阶段及其历史阶段的特征(2) 明确旅游业诞生的标志(3) 理解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4) 掌握现代旅游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2(5) 掌握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历程(6) 明确不同阶级的发展三大旅游市场的发展战略3、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30 分)(1) 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2) 掌握旅游者的概念、条件、类型;理解旅游者的基本要求(3

5、) 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理解旅游资源的含义、类型;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主题公园(4) 掌握旅游业的概念、性质、特点;理解旅游业的影响、作用4、旅游业的构成(35 分)(1) 了解旅游业的构成要素(2) 掌握旅行社的概念、特点、作用、类型;理解旅行社质量保证金;了解旅行社的类型(3) 掌握旅游交通的概念、特点、类型;理解旅游交通的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对交通的基本要求,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交通的因素(4) 掌握旅游饭店的概念、类型、等级;理解旅游者对饭店的要求(5) 掌握旅游景区的概念、条件、特点、等级;了解旅游景区的类型,对旅游景区的要求(6) 掌握旅游购物品的概念、特点、旅游购物的作用

6、;了解旅游购物品的分类,旅游商场的类型(7) 理解旅游娱乐的概念、作用;了解旅游娱乐设施的分类5、旅游市场(15 分)(1) 理解旅游市场的概念;了解旅游市场形成的条件,掌握旅游者的流动规律(2) 掌握旅游市场细分的概念,标准,明确市场细分在旅游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意义(3) 掌握我国旅游市场的内容及构成情况6、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25 分)(1) 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2) 了解生态旅游的现状,意义,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因、原则(3) 明确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掌握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方法和措施7、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0 分)(1) 了

7、解世界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2) 明确发展我国区域旅游的重要意义(3) 掌握推进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4) 了解开创国际化旅游发展模式的措施,大众化旅游圈的概念,发展条件(5) 理解假日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原因、特点第二部分 旅游职业道德 (150 分)1、道德与职业道德(20 分)(1)道德的含义、特点和作用(2)职业道德的特点、功能和作用(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2、旅游职业道德(30 分)(1)旅游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特点和作用(2)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3、旅游职业道德规范(上)(30 分)3(1)热情友好 宾客至上(2)真诚公道 信誉第一(3)文明礼貌 优质服务(4

8、)不卑不亢 一视同仁4、旅游职业道德规范(下)(30 分)(1)敬业爱岗 忠于职守(2)遵纪守法 兼洁奉公(3)团结协作 顾全大局(4)钻研业务 提高技能5、旅游工作者的道德修养(20 分)(1)道德修养的目的和要求(2)道德修养的内容(3)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6、旅游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准备(20 分)(1)旅游工作者的职业理想(2)旅游工作者的职业能力(3)旅游工作者的职业选择(4)职业生涯设计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试卷满分为 300 分,其中导游概论部分试卷满分 150 分, 旅游职业道德部分试卷满分 150 分。2.题型结构导游概论部分:填

9、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旅游职业道德部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六种题型。3.试卷的难易结构易:较易:较难:难=4:4:1:1。五、考纲说明1.对口升学考试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入高职或本科院校的重要途径之一,命题者应考虑目前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的特色,以考核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应知应会为主,不出偏题、怪题和似是而非的考题。2.命题应注重基础考查,着力内容创新。命题范围原则上不超出本考纲,凡本考纲未提及的参考教材内容均非考试内容。3.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必要的区分度,以利于升学的选拔

10、,考试中单个题目的分值不应大于 20 分。4附件:山西省 2013 年对口升学考试旅游导游类专业样题山西省 2013 年对口升学考试旅游导游类专业样题说明:1、本试卷分旅游概论 、 旅游职业道德两部分,各占 150 分,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2、答卷前先填写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位号,答题直接写在试卷上。第一部分:旅游概论(150 分)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旅游必须以 为前提,以区别于在常住地进行的游览;旅游的本质是 的特殊经历,以区别于目的广泛的旅行。2、旅游的消费属性属于 消费形式,它是就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而言的。其消费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一

11、类是 ,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实现完美的旅游愿望。3、国务院直属的主管全国旅游行业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的全称是 。4、世界旅游史中,古代旅行和旅游与近代旅游的分界线是 年,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的分界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历史中,古代旅行和旅游与近代旅游的分界线定为 年,近代旅游与现代旅游的分界线是 年。5、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措施是:“大力发展 、规范发展 、全面提升 。 ”6、近 60 年,国际旅游人数增长了 35 倍,收入增长了 370 倍,这说明了现代旅游和旅游业增长的 性;但无论是旅游者的输入还是接待,欧美地区一直占有绝对优势,这说明了现代旅游和旅游业发展的 性。7、如今,国外已将 和旅游地居民的

12、热情爱好态度列为可与 和人文旅游资源同等重要的另一类“资源” 。8、饭店的 是衡量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旅游者队饭店的要求主要有舒适、方便、 、 。9、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 是旅游业经营管理的三大要素。10、旅游业是一个 型的行业,在社会劳动就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迁徙与旅行共同的外部特征是_A 都是自然行为 B 都是自由行为 C 都是空间移动 D 都具有非功利性2、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是 的产生A 农业 B 手工业 C 商业 D 旅游业3、开创了旅行先河的是_A 农民 B 手工业者 C 牧民 D 商人4、人类有自觉目的意

13、识的旅行萌芽于_A 原始社会初期 B 原始社会末期 C 世界文明古国 D 原始社会中期5、旅游的前提是_5A 游览 B 旅行 C 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 具有包容性6、旅游最主要的目的是_A 游览 B 旅行 C 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 具有包容性7、旅游资源以及社会对旅游活动所能提供的各种条件,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说明_A 旅游者具有社会特性 B 旅游客体的社会性C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旅游观念发生变化D 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8、 “山水无绿不成景,风景无文没有情”说明_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A 旅游者 B 旅游资源 C 旅游管

14、理人员 D 旅游从业人员9、旅游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社会活动,说明旅游具有_的特点。A 消费性 B 广泛性 C 社会性 D 综合性10、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国际旅游者的流向继续向 地区转移A 欧洲 B 非洲 C 北美 D 亚太11、工业旅游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德国12、四川九寨沟景区每年 410 月游人如织,而其余月份游客寥寥。该景区某年 11 月起到 3 月底,门票由原来的 220 元降至 80 元。这说明旅游具有 的特点。A 广泛性 B 综合性 C 参与性 D 季节性13、世界上最早旅行者的目的是 。A 朝圣膜拜 B 观光 C 贸易 D 探险14、 “文以地生辉,山以文益秀” ,说明 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A 旅游者 B 旅游资源 C 贸易 D 管理服务15、近代旅游的开创国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管理服务16、2003 年发生在中国的“非典”使旅游业受到重创,说明旅游业具有 的特点。A 涉外性 B 带动性 C 敏感性 D 综合性17、旅游资源的定义包括 4 个方面的含义是 。A 吸引性、垄断性、价值型、变化性B 吸引性、可进入性、价值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