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预测(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046188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预测(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预测(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预测(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预测(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预测(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预测(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预测(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生物试题卷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 1 至 6 页,第 II 卷 6 至 8 页,考试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30 个小 题,每小 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60分。 )1. 以下关于组成细胞的物质及细胞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能发互补配对B. C、H、0、N、P 是 ATP、DNA、RNA 共有的化学元素C.

2、 线粒体、核糖体、酶等结构或物质的组成中,一定不含有核糖的是酶D. 糖蛋白、抗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2. 某多肽分子式是 C21HxOyN4S2(无二硫键),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某几种 作原料合成的 :亮氨酸(C 6H13NO2)、天门冬氨酸(C 4H7NO4)、苯丙氨酸(C 9Hn N02)、丙氨 酸(C3H7NO2K 半胱氨酸(C 3H7NO2Sh 以下对该多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有 3 个肽键B. 水解后得到 4 种氨基酸C. 含有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分别为 5 和 32D. 只有一个羧基3. 右图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关于其 结构与功能的不正确叙述是A

3、. 和 均为选择 透过性膜B. 光反应的产物有 O2、还原氢和 ATP 等C. 上的反 应 需要光,不需要酶,中的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D 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在 上进行;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在中完成4. 下图表示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 细胞 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下列属 于图示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A. 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细胞之 间的识别和结合B. 膝跳反射时,传人神经元引起 传出神经元兴奋C. 甲状腺细胞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D.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5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当细胞外葡萄糖或氨基酸的浓度低于细

4、胞内时,如果细胞需要,它们仍能进人细胞。关于此 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这说明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是通 过主动运辖进入细胞的C.这说明主动运输既能将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也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C.葡萄糖、氨基黢等分子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时不需要细跑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 量,逆浓度进入细胞时需要D.此现象表明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 进出细胞与浓度无关,所以它们的运输方式应 为被动运输6.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在她 1970年出舨的真核细霣的起源一书中提出“蓝藻被 真核细胞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叶绿体”, 这是解释线粒体、叶 绿 体等细跑器起源的一种学 说,称为内共生学说 以下各项叙述不_很好迪支持

5、该学说的是A.叶绿体 DNA 在大小、形 态构等方面与蓝藻相似B.叶绿体有双层膜结构,其内膜的成分与蓝藻细胞膜相似C.叶绿体中不含有藻蓝素等色素D.叶绿体与蓝藻中都含有类似的核糖体7.ATP 是细胞的能量“ 通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TP 脱去 2 个磷酸基团后是 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C. ATP 的合成总是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中只有线粒体可以产生 ATP 8.将某祌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 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 该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 CO2总量与呼吸作用 CO2的释放量为指

6、标 ,实绘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A. 昼夜不停垲光照.温度为 200C 时该植物不能生长B. 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 400C 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 每天交替进行 12 小时光照、 12 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 350C 的条件下,该植物能正常生长D. 每天交替进行 12 小时光照、 12 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 450C 的条件下,该植物能 正常生长9. 2012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细胞核重编程研究領域镦出杰出贡献的英 国和日本的两位生物学家。所谓 “细胞核重编程”即将人类 成熟的体 细飽重新诱导回干细滬 状态,它们就有再分化形成多种 类型细胞的可能,

7、可应用于柱床医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重编程与绽莕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密切相关B.该项研究为狺床上第决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带来希望C.“动物细胞的分化是一个不可逆的 过程” 将可能被改写D.他们的实验验证了动物绽胞的全能性10. 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组是A. 双缩脲试剂一蛋白质一紫色;健那绿染液一线蓝绿色B. 碘液一淀粉一蓝色;重铬酸钾溶液-酒精-灰绿色C. 二苯胺一 DNA蓝色;斐林试剂一麦芽糖一砖红色D. 醋酸洋红染液一染色体一红色 ;苏丹 IV 染液一脂肪一橘黄色11. 下列关于显微镜高倍镜使用的描述, 错误的是A. 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B

8、. 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 细准焦螺旋调节C. 高倍镜下视野较暗,可调大光圈使 视野变亮D. 高倍镜放大了倍数,但观察到的 实际面积缩小12.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 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1866 年孟德 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 遗传定律1903 年萨顿研究艎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1910 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 假说一演绎法假说一演绎法 类比推理法B. 假说一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法 C. 假说一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假说一演绎法D.类 比推理法 假说_演绎法 类比推理法13. S 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

9、 R 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 S 型菌与 R 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C. S 型菌再次进人人体后可刺激记忆 B 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D. S 型菌的 DNA 用 DNA 酶水解后, 仍然能使 R 型菌转化成 S 型菌14. 在一个 DNA 分子中,腺 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 54%,其中一条链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22%和 28%,则由该链转录 的信使 RNA 中鸟嘌呤与尿嘧啶分别占碱基总数的A. 22%和 28% B. 24%和 26% C.22和 24% D. 23%和 27%15.

10、 下面是人体一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染色体和 DNA 在 A、B 、C、D 四个阶段的统 卜数据,那么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16.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表述,正确的是A. 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细胞每一极均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 二倍体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C. 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含同源染色体D.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17. 个基因型为 AaXbY 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 AAaXb的精 细胞.则另三个精细胞的

11、基因型分别是A. aXY,Y B.Xb、aY、YC.aXb、aY、Y D. AAaXb、Y、Y18. 右图所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 该过程发 生在A. 真核细胞内,一个 mRNA 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 合成多条肽链B. 原核细胞内,一个 mRNA 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共同 合成一条肽链C. 原核细胞内,转录和翻译过 程均有碱基互补配对,且配对原则不完全相同D. 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 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 译19. 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 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A. 10/19 B. 9/19 C. 1/19

12、 D. 1/220. 某高等生物基因型为 AaBb,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 的配子。右图为其体内的某个细胞,则A. 该状态下的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B. 与 上的基因分离体 现了分离定律C. 图中基因位点、 、可能分别是 A、b、B、 bD. 该状态下的细胞含有 4 个染色体组,其中 和所在染色体 组成一个染色体组21. 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A.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 B.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C.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 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22. 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在 该地区的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占健康者的 30%,则甲病的遗传特点及 S 同时患两种疾病的概率是A.

1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5%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0.625%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25% D.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23. 如下图所示,为了鉴定男孩 8 与本家族的亲子关系,需采用特殊的鉴定方案,下列方 案中可行的是(图中黑色个体代表已不能提取相应遗传物质的个体)A. 比较 8 与 2 的 X 染色体 DNA 序列B. 比较 8 与 3 的 Y 染色体 DNA 序列C. 比较 8 与 5 的 X 染色体 DNA 序列D. 比较 8 与 5 的 Y 染色体 DNA 序列24. 下列都属于基因重组的选项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片段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DNA 碱基

14、对的增添、缺失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大肠 杆茵细 胞中导人了外源基因A. B. C. D.25.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蕋因型 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 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改 变, 说明物种在进化B. 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 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 为 1C. 基因型 Aa 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 基因的频率大于 &基因的频率D. 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26. 某种鱼的鳞片有 4 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 鳞、无 鳞 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 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用 A、a,B、

15、b 表示),且 BB 对 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 纯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 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的鱼 占 50%,单列鳞鱼占 50%;选取 F1 中的单列鳞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 4 种表现型,这 4 种表 现型的比例为 6:3:2:1, 则 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A. AabbXAAbb B. aaBbXaabb C.aaBbXAAbb D. AaBbXAAbb27. 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 设计 了实验(如下图所示), 过一 段时间,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 渐有了生长素。作为其对照组,最合适的是 28. 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16、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 CD ”,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 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 过“ 外刺激 CDF ”,使手缩回C. 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 过“ 外刺激AC D” ,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 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能完成 H 过程29. 用矮壮素处理可以抑制植株增高.培育出矮化的水仙,提高观赏价值。与矮壮素的 作用效果正好相反的植物激素是A.乙烯利 B.赤霉素 C.2,4D D.脱落酸30. 下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 A、B、C 、D 分别代表不同 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 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 A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减去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B. D 中所含的能量与 C 中所含的能量之比就是能量从 C传递到 D 的效率C. B 同化的能量要大于 B、C、D 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D. 由于流经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