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叶小兵讲座——有关历史教学的几个问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03502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叶小兵讲座——有关历史教学的几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0叶小兵讲座——有关历史教学的几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0叶小兵讲座——有关历史教学的几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0叶小兵讲座——有关历史教学的几个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0叶小兵讲座——有关历史教学的几个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叶小兵讲座——有关历史教学的几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叶小兵讲座——有关历史教学的几个问题(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新历史课程教学的几个问题,新历史课程是用专题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的,所突出的是历史的问题,以便师生围绕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内容的编排与通史体例不同,是以历史状况、现象、制度、格局、面貌等为主,而相对少了过程、人物及事件。高中历史的内容加大,难度不减反增。,刚开始时,我们不知道怎么教;教的过程中,我们感到很难教;现在,我们搞懂了专题的内容,能把这些难讲的内容说清楚了。但是,为什么要这么编排教学内容?教这些难教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意义?学生知道了这些概念又有什么用处?怎样使历史教学更具有教育的功能?,高中历史课标在“基本理念”中写道: 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

2、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这就是要通过专题式历史的教学,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历史,提升多种能力和素养。这样,历史的学习就不再是学习一种对过去的记忆,而是学习怎样看历史,从而显现出历史认识上的教育意义,也就更具有学习的价值。,根据专题式教学内容的特点 历史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 一、感悟历史的情境 二、归纳历史的特点 三、构建历史的联系 四、深掘历史的意义,一 感悟历史的情境 而不仅是搞清教材的文本,探究历史问题的基础,是了解历史的原本是怎样的。只有清楚历史本来发生了什么,然后才能去探讨与历史相关的问题。,从认识的角度讲,事实原本不清 楚

3、,对事实的任何解释都无意义,对事实的评论也就成了天方夜谭。 教科书叙述比较简要,甚至不太清晰历史教师要在备课的过程中搞清楚历史发展的本来面貌把握历史实际上的来龙去脉,如:抗美援朝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7月7日,美国组建“联合国军”, 美国侵朝战争或曰朝鲜民族解放战争爆发。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入朝参战,是为抗美援朝战争。,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内战爆发之初,王军与议会军哪一方占有优势?从控制地区和力量对比看,议会军占有优势。 这是历史的原本。,再如: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确定了政府的组织和职权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4、。 从这样的意义上说,英国没有宪法,只有一些带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如权利法案大宪章等。,搞清历史的原本,就是把握所教知识所反映的历史事实。这对教师来说,既是备课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储备的过程、提高的过程。新历史课程有不少新的知识点、新的知识组合方式,以及新的认识历史角度,这些都需要我们搞清楚,仔细地加以梳理。,历史并不就是写出来的文字叙述,更不是抽象的概念、术语的堆积。历史是曾经具体发生了的事物。要认识历史,就需要进入到历史的情境中,尤其是对历史进行探究时,真实地感悟到历史实情是至关重要的。,要促使学生探究历史问题 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进入到 历史的境况中,使他们感 受和体验到历史的脉动, 由此

5、产生探究历史的愿望。,如: 讲百家争鸣这一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是怎样? 讲改革开放“文革”结束后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讲新中国的外交建国后处于什么样的国际局势? 即使是小的知识点, 也要放在历史条件下来认识。,因此,不能抽象地、表面地去讲述历史,而是要把历史知识沉入到历史的情境中,使知识所反映的事物与历史的境况结为一体,呈现出可以感受到的活的历史。,如果脱离了历史的境况来讲历史,必然会导致主观、偏颇、随意、错误的认识如:“明朝末年,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是不是爱情?是。可是,与民族大义相比,这样的爱情或许显得低俗不堪了。” 直面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爱情故事 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年第

6、9期,二归纳历史的特点 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认识上,尤其是新高中历史模块,内容涉及多个领域的历史发展,认识历史发展的特征至关重要。,在课标中也多次提到特点的认识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如必修一的内容是: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变革、政治发展、政治局势。目的是了解人类社会政治领域的发展进程,探

7、讨政治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必修一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的特点,探讨其在历史上的意义和作用。,必修一第1专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央集 权制度的形成、演变、发展核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 其影响,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基本制度:宗法制、分封制、世卿世禄制 1.夏商王位继承的特点 兄终弟及、叔侄相继、子承父位 由王位世袭制走向嫡长子继承制 2.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血缘关系、宗族统治、等级秩序 “家国同构”,实行奴隶主贵族统治,由于政治权力相对分散在各级奴隶主贵族手中,天子的身份只是“共主”,对诸侯及下属的领地并无

8、实际的治权,因此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王权”。中国古代“王权”的建立,始于战国时期的改革,最终在秦朝统一后实现。,秦以后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基 本 特 征 国家的一切政治权力,如行政 权、司法权、立法权、军权、 财政权、监察权、选官权等, 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最后集 中在皇帝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奴隶主贵族政治的不同特点1. 形成最高的、唯一的、绝对的政治权力皇权。2. 皇帝通过各级官僚机构和官员来行使政治权力。 各级机构和官员对皇帝负责。3. 贵族基本上排除在核心权力之外。若要有权力, 则要加入官僚机构中;只有当官,才有权力。4. 只有皇帝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以维护政权的稳定。 而

9、所有官僚是任命的,不是世袭的,可以随时调 换和罢免。5. 官僚的选拔原则上归皇帝,而由官僚机构来执行。 选官的原则是凭才能德行,而不是血统家世。,再如,必修一第7专题: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内容:英、美、法、德四国的政体形式: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核心:四国法律所规定的权力结构,特点:法律的保障 议会的权力 政府的作用 权力的均衡 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限制最高统治者滥用行政权力,再如: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材中有礼仪变化的内容应把握古代和近代以来礼仪的特点 古代:政治观念、等级分明、 抑制个性、繁文缛节。 近代:个人尊严、平等自由、 尊重女性、简单实用。,归纳历史事物特点的方法

10、:一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二是把握事物新有的变化;三是对前后事物加以比较;四是分析事物造成的影响。,三 构建历史的联系 而不是孤立、分散地看待历史,从认识历史的角度讲,只有将相关史事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 才能搞清楚历史的真实面貌。 从学习历史的角度讲,只有将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在一起,才能建构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历史的发生和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历史的联系往往是多方面的和深远的。通过历史的联系,可获得更深层的认识。 如:牛耕 为什么会在春秋时期出现?,再如:隋唐时期 社会阶层发生变迁,出现新兴官僚阶层。 出现人口向城市流动,大都市人口增加。 文化中心向大都市转移。 等级观念发生变化,门阀世族地位

11、下降。 婚姻观念发生变化,尤其是择婿标准。 诗歌的繁荣,传奇的兴起。 园林游赏活动的出现。 这些都与科举制有着关系。科举制 的推行不仅涉及到教育、选官等方 面,而且引起了多方面的社会变化。,新历史课程的教学要加强 模块之间 专题之间 课题之间 的联系与沟通包括:史事的联系 认识的联系,如:必修一与必修二、三的联系,即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文化现象背后的社会因素 如:元曲、明清小说的兴盛 市民阶层与大众文学的关系 就与必修二的有关内容相关,历史的联系有多种,如前后联系、内在联系、因果联系。 在进行联系时,通盘考虑相关的历史事物;多角度地认识事物的作用;注意史事联系中的“支点”,即史事

12、联系发生的关键处。,四 深掘历史的意义 而不是仅仅知晓过去的事情,探讨历史的问题,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认识历史的意义所在。 以大历史的视野,从历史发 展的角度,来审视历史事物 的地位、作用、意义、影响。,认识历史的意义,是专题式编排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主要特征 在高中课标的内容标准中写到 影响:14处;意义:15处 作用:10处;地位:3处可见这是课标对教学的要求,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 1. 政治上,由于其统治力量是强大的,故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国力的增强。 2. 经济上,由于国家干预管理经济,故有利于全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 3. 文化上

13、,国家在意识形态、文化教育上发挥巨大作用,有助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 4. 管理上,有相当严密和完备的制度、机构和规章,运作得当则有相当高的行政效率。,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 1. 基本上是人治,人在位则有权,甚至是权大于法,极易滋生腐败。 2. 缺乏监督机制和自我调节机制,易造成管理上的僵化,加剧行政问题。 3. 机构庞大而重叠,职责不分,人员冗滥,使得办事效率低,易出现推委搪塞或走形式的状况。 4. 国家干预经济和文化,对经济、文化的自由发展有压制的作用。,如:百家争鸣繁荣了学术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的第一次高峰,是中国主流学术思想的源头,为后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

14、了根基。,又如: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的努力,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是中国步入国际事务大舞台的开始。万隆会议后的十年里,中国与34个亚非拉国家建交,中国的国际地位大为提升。,再如: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中国政府是用谈判的方式解决政治争端,以平等协商来处理历史的遗留问题;而且根据具体的国情,以维护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保障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达成以不同社会制度的共存来处理历史和现实中的问题,求得平稳过渡,最终实现了港澳的回归。这种成功的范例,对国际事务的解决作出了很好的借鉴,为处理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因此说是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总之,我们要把历史课教得是历史课,有历史的韵味,有历史的深度,有历史的启示,有历史的魅力。,“习史使人明智”因为历史中充满了智慧,了解历史需要智慧,认识历史更需要智慧。但历史中也常有荒谬,对历史的阐释也有歪曲,评判历史也有舛错。 只是知道和记忆他者的结论, 是不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慧的。 习史也不会自然地使人明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