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零班、实验班)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0022274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零班、实验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零班、实验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零班、实验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零班、实验班)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零班、实验班)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零班、实验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零班、实验班)(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饶县中学 2012-2013 学年高二第一次周练历史试题(零班、实验班)一选择题1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3马克思说:启蒙

2、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基于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4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对新中国初期留学热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多选择留学欧美等西方国家B以留学苏联、东欧国家为主C涉及机器、水电等技术领域D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5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是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B,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D伟大的

3、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6他的墓志铭上写着这样的话:他以超乎寻常人的智力,用他所发明的数学方式,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 。此人是A哥白尼 B牛顿 C达尔文 D普朗克71957 年,若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你的道批 次 留 学 时 间 留 学 初 衷第 一 次 清 政 府 晚 期 的 留 学 潮 富 国 强 兵第 二 次 民 国 初 期 的 留 学 潮 实 业 救 国第 三 次 国 民 政 府 时 期 的 留 学 潮 科 技 救 国第 四 次 新 中 国 初 期 的 留 学 潮 建 设 祖 国第 五 次 改 革 开 放 后 的 留

4、学 潮 创 业 立 业演讲主题例证瓦特英国工业革命法拉第第二次科技革命爱因斯坦第三次科技革命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下列作品与在路上风格一致的是A 西风颂 B 等待戈多 C 人间喜剧 D 十日谈8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他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一开始便在我们心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 ”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C提倡

5、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9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讲话中,高度评价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 , “经济的大繁荣往往会带来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B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C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D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反对封建制度 10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 ,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强调的是A理论联系实际 B理论的指导性C学习经典著作 D实践检验真理11梁启超在五

6、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 )A器物 制度 文化 B器物 文化 制度C文化 制度 器物 D制度 文化 器物12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 “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3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 1899 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 ,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新兴的中国工人阶

7、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19 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 B C D14 “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A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 B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C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D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15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

8、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16 1912 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 1924 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

9、“欺人之弱,乘人之丧” , “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 ,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 。关于胡适这一态度不能说明( )A胡适坚持契约精神 B胡适反封建精神不够彻底 C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 D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17 1880 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 ”上述史料表明A先进的中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B西方文明程度高,中国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C感受近代都市文明,康有为思想发生转变D近代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18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五卷中

10、谈及中西文化时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法子,绝对是两样” , “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 。对此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A正确评价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 B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C承认文化的时代性和社会差异性 D儒家文化传统已不适应现代社会19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时间和著作是( )A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 B井冈山时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C延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等 D共和国时期的论十大关系等20 1977 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A改革开放急需

11、新型人才 B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C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1希腊人认为神是和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仅是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这一看法直接源于希腊人( )A长期的海外贸易 B繁荣的商品经济C丰富的人文精神 D成熟的民主制度22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

12、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23 19 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兴趣了浪漫之风,艺术家、文学家们期望通过以自己的创作来抒发情感、表达理想。以下属于这一类型作品的一组是A.巴黎圣母院 、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唐璜 、 田园交响曲C.英雄交响曲 、 战争与和平 D.田园交响曲 、 日出印象24“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宣者,得以永存,此谓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峰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这段话提到的学说与下列哪项的内容有关A牛顿的运动三定律 B法拉第的电

13、磁感应现象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5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 ,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 案题 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 案二主观题26 (18 分)中西思想文化交相辉映,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

14、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 、 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等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说:“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材料三 张之洞说: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经文,而必先无悖于经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活动的内容和作用( 照抄材料的不给分)。 (4 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认为孔夫子的“真理”是什么? (2 分) (3)19 世纪中期至 19 世纪末,传入中国的西方思想主要有哪些 ?在此基础上,中国产生了哪些进步思想? (6 分)(4)依据材料三,在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上,张之洞提出了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个原则在处理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进步性。 (6 分)27 (20 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历来重视教育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以少壮 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 闭门学作诗赋 ,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