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17周周练语文试题(潜能班、特长班)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0020666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17周周练语文试题(潜能班、特长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17周周练语文试题(潜能班、特长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17周周练语文试题(潜能班、特长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17周周练语文试题(潜能班、特长班)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17周周练语文试题(潜能班、特长班)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17周周练语文试题(潜能班、特长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17周周练语文试题(潜能班、特长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饶中学 2011-2012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 17 周周练语文试题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命题人:王亚芬 第卷 选择题(36 分)一、选择题(15 分,每题 3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吝啬(s) 自诩(y) 糟粕(p) 残羹冷炙(zh) B蹩进(bi ) 针灸(ji ) 讣告(b) 休戚相关(q)C推衍(y n) 粗糙(c o) 要挟(xi) 冠冕堂皇( min)D教诲(hu) 幼稚 (zh) 一刹那(ch) 半身不遂(s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枯燥 称颂 稍纵即失 咄咄逼人B惋惜 崛起 归根结底 唉声叹气C踉跄 找碴 无尚

2、光荣 秘而不宣D嬉笑 犀利 暗度陈仓 惹事生非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喜欢争第一,但要看争来的第一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只是做表面文章,任何冠冕堂皇的口号最后都会形成灾难。 B环境的好坏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都休戚相关。C 今天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尤其是那个扮演英雄母亲的演员的表演真是栩栩如生。D美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从列车广播员的广播中,听到沿途将要经过的一些城市,这当中就有上饶市。B这种肥皂泡的色彩看起来不论多么光彩夺目,也必然要破灭的。C杨辉返校后,对抢救落水儿童的事只字未提,直到一封感谢信送到校长室,这件

3、好人好事才为大多数人知晓。D他本来可以冲上去的,但一片弹片正中咽喉,他没能看到胜利便倒下了。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 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 、 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小雨突发奇想地说:“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博文打趣地说:“去我家?去我家干嘛,扶贫吗?哈哈!”D “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您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啊?还是留下一面啊?”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

4、9 分,每题 3 分)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比如,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吃 饭, 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 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 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因此, 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 则和精神原 则,或者 说,中国之道。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侍德者昌,侍利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 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类造福,

5、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 ,以天下 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 论盘古、女 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 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 的,只要人 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 话。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

6、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 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 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 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 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 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 现代性原则为基础。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 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 在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 们予以现代的阐发,因为文化复兴实际 是文化重建, 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 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最为 助缘。中国之道的理念若是普适的,它就能吸 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就一定会有兼容性。重建中国文化不是恢复传统文化,而是发展中国文化。6. 下列有关本文

7、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之道是指渗透这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B. 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C. 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D. 中国之道建立在普适理论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7.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何生活方式都不足以影响人类的命运,无关乎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B. 中国文化一贯推崇的德性,即时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复兴中国文化的核心C. 只要中国文化不过时,人类就能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D. 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一系列理念与西方现代性原则具有不兼容性。8. 根据文中提供的内容,下

8、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 坚持中国之道,并能吸纳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国文化才能够发展,复兴。B. 西方文化中也可能包含中国之道的某些内容。C. 西方现代性原则不具备有利于人类生存下去的普遍意义。D. 现代中国文化要具备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就必须重建中国传统文化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12 分,每题 3 分)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 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

9、。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 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 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 ”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 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

10、骂引弓射之,众走。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 为贼污 ,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部落子有阴与 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 ”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 得朱将 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节选自宋史 朱昭传)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

11、环绕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10.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一项是( )A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B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C因大骂引弓射之/因河为池D太原旦暮且下/不出,火且尽11.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取传禅诏赦宣读之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妻子不可为贼污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昭跃马从缺城出A. B. C. D.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

12、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第卷(64 分)四、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

13、,然不可复支。(2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14默写。 (10 分,每空 1 分) 元 嘉 草 草 , , 。 据亿丈之城, ,以为固。 , 。 ,一夫当关, 。所守或匪亲, 。 ,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24 分) 执虚如盈张丽钧每当听到学生们背诵弟子规中“执虚器,如 执盈” 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好喜 欢这两个短句!一遍遍在心里默念它,被提醒的顿 悟与被寄望的欣悦暖暖地包围了我。从字面上来看,它很好理解就算你手里拿着的器物里空无一物,你也要当它盛满了东西一样,小心翼翼地捧着,不要生出半点轻慢不恭。我

14、试图让 自己潜入 这两个短句的深层,轻轻叩问一下作者:先生究竟出于怎 样的考虑,号召人们视“虚”为“ 盈”呢?难道说仅仅是为了爱惜器物、不使堕地吗?当然不是。先生 应该是十分看重那 颗“恭肃的心”的。即使是捧着一只粗瓷的空碗,也当那里面盛满了佳肴美馔,不因“ 空”而生狎昵,恭 肃的心,惴惴地 悬了,让“盈”在这一刻成为“ 虚”的别解。我得承 认,我是慢慢喜欢上那种“执虚如盈” 的庄肃感的。在这个美好的提示面前,我 郑重地将自己所打发走的日子归了类,分 为“ 执盈如虚”、 “执虚如虚”、 “执虚如盈”三个阶段。在“执盈如虚”的岁月里,何曾知道自己正“执盈如虚”?生活将那么多盛满了琼浆的精美器物送

15、到我手中,我却没想到它们都是需要我怀着一颗恭敬的心去珍 爱的。 这颗心,与其说是粗疏的,不如说是贪婪的,它惯于挑剔,惯于骄横,惯于在一朵花前遥想另一朵花。后来,生活或是恼了?竟粗暴地略去了“洽谈” 的程序,劈手从我怀里掠走了一些,又掠走了一些。我不能呼告,不能悲鸣,只能默默注视着自己越来越空虚的怀抱,惊恐莫名。于是,赞歌喑哑,腹诽茁长。一双“执虚如虚”的手,注定逃不掉被荒漠吞噬的命运。感谢 那个飘 着海腥味的夏天,它使我幸福地 读懂了“盈虚”的内涵。在那条仿佛被世界遗弃了的夜航船上,我站在甲板上看下弦月,一位写诗的大姐静静地站在我身旁,我 叹口气说:“月缺的日子, 总是多于月圆的日子多像生活!”大姐却说:“换个角度想想,每一天的月亮其实都是圆的你用光明的想象补充上那暗影部分就成了。 ”我把这说法进驻我的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