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4届高三第九次周考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019587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4届高三第九次周考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2014届高三第九次周考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2014届高三第九次周考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2014届高三第九次周考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2014届高三第九次周考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4届高三第九次周考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4届高三第九次周考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题人、命题人:刘汉国 张恒月 王蘋 马欣波 丁戈 张贺 2014.1.20第 卷 选择题(136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12 O16 F19 Si28 S32 Ca40 Cu64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脱氧核苷酸是组成核糖体的成分之一B.核糖体是所有生物共有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C.核糖体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一定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多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直接由核糖体 RNA 决定2、 下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 A 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 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 b、 c 可分别代表被下一

2、营养级摄入和排便的能量流动途径B若 A 代表叶绿体基质, a 代表光,则 b、c 可分别代表该场所产生的H和 ATP C若 A 为调节中枢, a 为渗透压升高,则 b、c 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减少和产生渴觉D若 A 代表人体 B 细胞,a 为抗原刺激,则 b、c 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3、右图为某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仅画出部分染色体) ,图中的现象是什么,若该细胞产生的配子参与受精,会发生何种情况 ( )A交叉互换 囊性纤维病B基因突变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先天性愚型D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性腺发育不良4、下列对于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正确的是( )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

3、实质:F1 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C基因型 Dd 的豌豆经过减数分裂会产生雌雄各两种配子,雌雄配子比例是 1:1D利用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组织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四倍体5、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C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6、下列叙述中最确切的是()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

4、本原因是正常血红蛋白分子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B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C某些家庭兄弟姐妹甚多,但性状不尽相同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D某基因的一条链上有 2 个(占碱基总数的 0.1%)C 变成了 G,表明发生了基因突变,且该基因连续复制 4 次后,突变基因占 50%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个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5、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 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烷和 Cl2 的反应与乙烯和 Br2 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乙醇、乙酸均能与 Na 反应放出 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A.1 B.2 C.3 D.48下列叙述 I 和 II 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9.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Na 2S2O3 溶液中加入稀盐酸:2S 2O32 2H =SO42 3SH 2OB100ml0.1mol/L FeI2 溶液与标况下 0.224L Cl2: 2Fe2+ Cl2=2Fe3+2Cl-C

6、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3Fe 3O428H NO 3 9Fe3 NO14H 2OD向明矾溶液中滴加 Ba(OH)2 溶液,恰好使 SO42-沉淀完全:2Al3+3SO42-+3Ba2+6OH -=2 Al(OH)3+3BaSO410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 890.3 kJmol-1, 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 =2CO2(g)+2H2O(g) H = - 890.3 kJmol-1B已知 C(石墨,s)=C(金刚石,s) H 0, 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已知 S(g)+O2(g) = SO2(g)H 1; S(s)+O2(g)

7、 = SO2(g)H 2, 则 H1H2D已知中和热为 H =-57.4 kJmol-1,则 1mol 稀硫酸和足量稀 NaOH 溶液反应的反应热就是中和热11 25 时,将 V1 ml 0.1 mol /L NaOH 溶液和 V2 ml 0.1 mol /L 的 CH3COOH 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该混合溶液中有关粒子的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Ac (Na+)= c (CH3COO-)+c (CH3COOH) Bc (Na+)c (CH3COO-) C c (Na+) + c (H+)c (CH3COO-) Dc (Na+) c (CH3COO-) 12有 50ml0.1mol/L

8、 碘水,当通入足量 Cl2 完全反应后,共转移了 0.05mol 电子,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 H2O 是反应物之一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5C氧化产物为 HIO3 D若有 1 mol I2 参加氧化反应,转移 10 mol e-13一定条件下,将 3molA 和 1molB 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 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s)。2minA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 0.8molD,并测得 C 的浓度为0.2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条件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约为 0.91B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3mol/(Ls)C

9、B 的转化率为 60%D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18 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9-21 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6 分,选对但不全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4.如图所示的 xt 图象和 vt 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 2、3、4 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线 1 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两图象中,t 2、t 4 时刻分别表示物体2、 4 开始反向运动C xt 图象中 t1 时刻物体 1 的速度小于物体 2 的

10、速度Dvt 图象中 0 至 t3 时间内物体 4 的平均速度大于物体 3 的平均速度15.如图所示,物体 A、B 用细绳与弹簧连接后跨过滑轮.A 静止在倾角为 45的粗糙斜面上,B 悬挂着.已知 mA3m B,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 3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簧的弹力变小 B. 物体 A 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减小C. 物体 A 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D. 弹簧的弹力及 A 受到的静摩擦力都不变16. 如图所示,某生产线上相互垂直的甲乙传送带等高、宽度均为 d ,均以大小为 v 的速度运行,图中虚线为传送带中线一工件(视为质点)从甲左端释放,经足够长时间由甲右端滑上乙,滑至乙中线处

11、时恰好相对乙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件与乙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dgv2B、工件从滑上乙到恰好与乙相对静止所用的时间为 vdC、工件在乙传送带上的痕迹为直线,痕迹长为 2D、乙传送带对工件的摩擦力做功不为零17.地球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为 g,物体在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 a卫星甲、乙、丙在如图所示的三个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卫星甲和乙的运行轨道在 P 点相切不计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甲、乙分别经过 P 点时的速度相等B、卫星甲、乙在 P 点时受到的万有引力相等C、 如果地球的转速为原来的 倍,那么赤道上的( g a) /a 物体将会“ 飘 ”起来D、卫星甲的机械能最大,卫星

12、中航天员始终处于完全失重状态;18. 如图所示,O 点为均匀带正电的导体棒 AB 的中点,P 点为 AO 的中点,a 、 b 两点分别处在 P、 O 两点的正上方。若将某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分别放在 a、 b 两点, 则 A、试探电荷在 a 点受到的电场力小于在 b 点受到的电场 力B、试探电荷在 a 点受到的电场力等于在 b 点受到的电场力C、试探电荷在 a 点受到的电场力大于在 b 点受到的电场力D、不能确定19.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向左做匀加速运动时,质量为 m 的小球恰045好与斜面保持静止,当小球与斜面的速度从 v 增加到 2v 的过程中,其中正确的是A. 斜面对小球支持力的大

13、小B.小球 m 的合外力大小为 mg 2gC. 斜面对小球 m 做功 D.重力对小球 m 做功不为零23v20. 历史上曾有科学家将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量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定义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 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 , “另类加速度” 的定义式为 A=(v -v0)/x,其中 v0、v 分别表示某段位移 x 内的初、末速度A0 表示物体在做加速运动,A 0 且保持不变,则 a 逐渐变大 C、若 A 不变,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 20vD、若 A 不变,物体所受合外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21 U型金属导轨构成如图所示斜面,斜面倾斜角为 , MN,PQ间距为L,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

14、场垂直导轨平面,导轨电阻不计,金属棒ab质量为m,以速度 v沿导轨上滑,并与两导轨始终保持垂直且接触良好,导轨与ab棒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b棒接入电路电阻为R, ab棒沿导轨上滑位移为S时速度减为0,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这一过程中Aab棒沿导轨向上做变减速运动Bab棒受到的最大安培力大小为2sinBLvRC 导体棒动能的减少量等于mgssin +mgscosD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 mv 2mgssin mgscos1第卷 (非选择题 共 164 分)二、实验题:本题共两小题,22 题 6 分,23 题 10 分,共 16 分。22.(9 分)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

15、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1 )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 、 1、2、3、4 、5、6、7 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 4 个连续的点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 a= m/s2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A. 滑块运动的时间 t B.木板的质量 m1C.滑块的质量 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m3(3 )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