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局部炎症反应与创面修复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001077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局部炎症反应与创面修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皮肤局部炎症反应与创面修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皮肤局部炎症反应与创面修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皮肤局部炎症反应与创面修复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皮肤局部炎症反应与创面修复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局部炎症反应与创面修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局部炎症反应与创面修复(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皮肤局部炎症反应与创面修复【摘要】 本文主要关注机体皮肤损伤后在修复过程中所涉及的局部炎症反应。汇总迄今为止对该领域的研究结果和科学认识,主要涉及皮肤损伤后修复过程中局部无炎症反应、适度的炎症反应和异常的炎症反应三种情况。当一些特殊时期的胚胎皮肤组织(如人类仅限在胚胎 2224 周胚胎皮肤,小鼠仅限在 16 天的胎鼠皮肤)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则无需涉及炎症反应,因为这类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等附件有更新能力以及具有无瘢痕修复的正常真皮基质形成;当皮肤毛囊和皮脂腺等附件没有更新能力,但皮肤损伤后尚有完好的毛囊和皮脂腺等附件,适度的炎症反应则有利于创面修复;当局部皮肤炎症反应一旦出现失衡现象,则导致修复

2、失衡瘢痕形成或创面难愈。【关键词】 皮肤; 损伤;炎症反应; 创面修复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som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local inflammatory reactions and wound regenerations in skin,which involves the non inflammatory reaction,suitable inflammatory reactions and abnormal inflammatory reactions.Noninflammatory reaction

3、 occurs in the specialperiod(at around 22th to 24th weeks of gestation 2in the human fetus and at about 16th embryonic day for mice) wound regeneration,because these skin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newal of skin appendages such as hair follicles and sebaceous glands,in addition to the restoratio

4、n of a normal dermal matrix and no scar.For the suitable inflammatory reactions,the skin appendages have no renewal abilities exept the useful functions of accelerating the wound regeneration.The abnormal inflammatory reactions occur in wound skins,which induce the abnormal regenerationsscar formati

5、on or hard healing.Key words:skin;injury;inflammatory reaction;wound regeneration机体皮肤损伤后往往会涉及炎症反应,损伤严重还会导致全身早期应激反应和全身炎症反应,而该题目的讨论将涉及更多范畴的信息和资讯。本文主要关注机体皮肤损伤后在修复过程中所涉及的局部炎症反应,汇总迄今为止对该领域的研究结果和科学认识,主要涉及损伤局部的适度炎症反应、无炎症反应和异常的炎症反应三种情况1,2。1 皮肤损伤后局部适度的炎症反应3人类成体机体局部皮肤损伤后导致的创面局部炎症反应是创面修复的必经途径。诸如有自我修复能力且能达到完全愈合

6、的成体皮肤切口伤和浅烧伤创面等损伤,在伤后的自我修复过程中,一定经过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在这类炎症反应过程中,首先中性粒细胞进入损伤区,其主要功能是分泌大量趋化因子,诱导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进入局部创伤组织成为巨噬细胞,除此之外,中性粒细胞分泌大量的酶类,一定程度起到杀伤某些微生物的作用;实施主要功能后,中性粒细胞将通过凋亡程序消失。巨噬细胞通过分泌包括各种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在内的各类细胞因子诱导各类修复细胞到达损伤部位,并通过自分泌、旁分泌、近分泌等途径导致这类细胞因子级联式的生物学效应,促进各类修复细胞的增殖迁移,行使其修复功能。因此适度的炎症反应有利于创面愈合。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由于生命科

7、学中生物化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重组 DNA 技术的产生,使人们在体外能合成大量的各类细胞因子(包括各类生长因子和酶类) ,从而导致试图在局部应用一种或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因子或包括各类生长因子及相关的酶类产品等,来缩短炎症反应及加速创面修复的进程,由于受到生命科学本身发展的一些限制以及伦理学和法律等诸多社会学范畴规则的限制,尚未有一整套评价局部创面应用合成的细胞因子或各类生长因子(包括各种酶类) 后缩短炎症反应及加速创面愈合的4进程的科学评价体系,故迄今为止,局部创面应用合成的细胞因子或各类生长因子(包括各种酶类) 尚未能成为经典的临床治疗手段和方法。2 皮肤损伤后局部无炎症反应一些

8、胚胎皮肤组织可以不经炎症反应过程达到修复愈合。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一些特殊的胚胎皮肤组织与人类成体皮肤组织不同,可以无炎症反应且达到无瘢痕修复愈合,并且这种胎儿无炎症无瘢痕的愈合3-5可以快到伤后 24 小时就完成。这可能与这类胎儿皮肤(在人类仅限在胚胎 2224 周胚胎皮肤,在小鼠仅限在 16天的胎鼠皮肤)有很强的再生能力直接有关,如这类胚胎皮肤中毛囊和皮脂腺等附件的可以更新以及真皮基质的无瘢痕修复(这类胚胎皮肤损伤后产生的新生胶原是与正常皮肤中胶原排列相同的网状结构,而不是瘢痕组织中平行排列的束状结构)等。这些特有的再生能力使早期在成体炎症反应中的内皮细胞、炎症细胞等没有进入这类胎儿皮肤创面

9、,其内在形成机制迄今不明6-10。但这类胚胎皮肤无炎症反应、无瘢痕愈合的再生能力随着胎儿期的延长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与出生后皮肤一样发生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形成纤维化的愈合。此外,这种胚胎皮肤无炎症反应、无瘢痕愈合的再生能力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形成与成人皮肤组织一样有炎症反应、有瘢痕愈合,如当损伤超越了这种特有的有限的再生修复能力以及在应5用重组外源性细胞因子 IL6 或生长因子 TGF1 于这类创面局部时,这类胚胎皮肤损伤后也会形成瘢痕修复11-14。3 局部失衡的炎症反应当成体皮肤遭遇的损伤超越机体能自我修复并达到接近正常皮肤组织结构和功能的能力时(如损伤到大部或全部上皮附件的深度烫伤等

10、),这种皮肤损伤机体也能自我修复,只是需要大量的炎症细胞进入创面。这种炎症反应不仅量过渡且时间也会延长,我们称之谓“局部过渡的炎症反应” 。这种损伤区的炎症细胞则会分泌过多的各种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在内的各类细胞因子及各种酶类,诱导各类修复细胞到达损伤部位,并通过自分泌、旁分泌、近分泌等途径导致级联式的放大效应,驱使各类修复细胞的增值、迁移进入创面,可能还会诱导成体干细胞进入局部损伤区。早先的研究已表明:一些深度创面局部新来的成纤维细胞可能就是来源于血循环中的单核细胞,而究竟这类能“演变”成成纤维细胞的核细胞是已经存在于循环中的单核细胞,还是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诱导分化而来,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

11、研究进行证明。这类进入创面的修复细胞及其“衍生产品”(新生的血管和新生的胶原等)共同形成早期的肉芽组织,之后这种肉芽组织逐渐纤维化后演变称瘢痕组织15-19。另一类的炎症反应失衡也会影响创面修复。一些较为严重的6全身性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这种成体机体的组织细胞由于长时间处于高糖环境,使局部皮肤组织细胞、蛋白质等被糖基化,其糖基化的组织细胞蛋白质则形成新的刺激原,可以诱导炎症细胞进入尚未受外界刺激(如外来的物理、化学、机械损伤和过量微生物侵袭后等导致的损伤)后受损的皮肤组织,形成皮肤的“隐性损害” 。当这类皮肤再度受外界刺激损伤后,则会导致这类损伤后早期的中性粒细胞进入损伤区的滞后及不足以及以后的

12、炎症反应时间过长等炎症反应失衡现象,影响这类创面的修复,形成“难愈创面”20-25。总之,当皮肤组织有足够的再生能力时,如皮肤毛囊和皮脂腺等附件的更新以及真皮基质的无瘢痕修复等,皮肤损伤的修复过程则无需炎症反应;当皮肤毛囊和皮脂腺等附件等没有更新能力,但皮肤损伤后尚有完好的毛囊和皮脂腺等附件,适度的炎症反应则有利于创面修复;当局部皮肤炎症反应一旦出现失衡现象,则导致修复失衡 瘢痕形成或创面难愈。【参考文献】1 王正国,付小兵,周元国 .分子创伤学 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26.2陆树良,青春,刘英开.瘢痕形成机制的研究:真皮 ”模板缺损学说”J.中华烧伤杂志, 2007,23

13、(1):6-12.73Wang XQ,Qing C,Lu SL.Isolation,cultur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from human hypertrophic scarJ.Endothelium,2008,15:113-119.4Wang XQ,Qing C,Lu SL.Antimitotic drug injections and radiotherapy: a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for hypertrophic scars and keloidsJ.Int

14、ernational J lower Extremity Wounds,2008,7(3):151-159.5Beanes SR,Hu FY,Soo C,et al.Confocal microscopic analysis of scarless repair in the fetal rat: defining the transitionJ.Plast Reconstr Surg,2002,109(1):160-170.6Cass DL,Bullard KM,Sylvester KG,et al.Wound size and gestational age modulate scar f

15、ormation in fetal wound repairJ.J Pediatr Surg,1997,32(3):411-415.7GawronskaKozak B,Bogacki M,Rim JS,et al.Scarless skin repair in immunodeficient miceJ.Wound Repair Regen,2006,14(3):265-276.8Roy S,Khanna S,Nallu K,et al.Dermal wound healing 8is subject to redox controlJ.Mol Ther,2006,13(1):211-220.

16、9Wilgus TA,Bergdall VK,Dipietro LA,et al.Hydrogen peroxide disrupts scarless fetal wound repairJ.Wound Repair Regen,2005,13(5):513-519.10Olutoye OO,Zhu X,Cass DL,et al.Neutrophil recruitment by fetal porcine endothelial cells: implications in scarless fetal wound healingJ.Pediatr Res,2005,58(6):1290-1294.11Lorenz HP,Lin RY,Longaker MT,et al.The fetal fibroblast: the effector cell of scarle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