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婚外情现象的思考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997612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农村婚外情现象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农村婚外情现象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农村婚外情现象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农村婚外情现象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农村婚外情现象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农村婚外情现象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农村婚外情现象的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农村婚外情现象的思考基于辽宁省丹东市 C 村的调查韩庆龄传统的中国农村是乡土社会,男耕女织,婚姻较为稳定。随着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农村开始了非农化进程,农民的收入来源不再主要依靠农业,非农化(离土)己经成为当今农村的主要特征。“离土” 不仅改变了农民的就业方式,提高了农家的经济收入,也导致了城乡文化的交融和农民观念的改变,这对传统的农村社区和农村家庭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乡土观念保守的农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婚外情开始在农村社会中较为疯狂的出现。笔者以辽宁省丹东市 C 村的调查为例,对农村婚外情现象进行思考和阐述。一、 当地婚姻的现状笔者调查的 C 村时典型的移民村落,

2、人口流动性大,当地村民大多是清光绪末年因水灾从山东文登一带迁移而来,村庄历史不超过 150 年。全村约 1400 口人,340 户,分 7 个村民小组,人均土地 1.5 亩,土地以种植玉米为主,一年一熟。C 村是一个纯农业型的村庄,村庄无集体资源,村民的种地收入亦无较大差别,家庭收入分化主要来源于务工收入的差异。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 C 村的婚姻状况较为稳定,据该村妇女主任介绍,近 10年来,该村离婚的案例共 16 件,这 16 起离婚的案例中,有小部分当事人并未通过法律程序来终结婚姻,而是男女分别外出打工,以长期分居的形式代表离婚。离婚集中的年龄段在 30-45 岁之间,离婚的原因主要有三:其

3、一男女一方婚外出轨;其二因生育和照看孩子问题而离婚;其三性格不合,出现家庭暴力或家庭冷暴力。整体上讲,该地的婚姻状况比较稳定,但婚外情现象却十分泛滥。该地的婚外情在 80 年代就一直存在,近 10 年来尤为严重。该地的婚外情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公开的恋情,彼此较为明显的交往,不在乎村民的议论,村民对此也习以为常;另一种是隐秘的婚外恋,采取偷偷摸摸的形式地下交往,村里这种形式的婚外恋占多数。村里 30%的已婚女性存在出轨现象,男性的婚外情现象比女性严重的多,50-60 岁的男性更倾向于找小姐,这部分男性群体可能因与老伴性格不合,也可能因老伴去逝无法满足自己的性需要。该地婚姻有较低的离婚率,却存

4、在较高的婚外出轨比例,其间的悖论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二、婚外情的发生机制婚外情的发生之所以能成为当地农村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说明该地存在发生婚外情的诸多条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该地的婚外情现象与该地的消费习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是相契合的。1、无计划的消费习惯使得追求个人生活享受形成攀比之风。该地村民的消费多是一种无计划的随性消费,多追求此时的个人生活享受,且这种生活享受形成一种攀比之风。居路口的一家小卖店兼营烧烤的生意,老板娘介绍烧烤小摊的收入与当地煤矿工人的收入是相挂钩的,光顾烧烤小摊的多是村里的煤矿工人,晚上散工后便有一伙人聚于此喝啤酒、吃烧烤、谈说笑。去年煤矿效益好,烧烤店最高的日收入

5、达到 700、800 元,今年煤矿经常停工,煤矿工人没了收入,烧烤店日收入到 200 元即为高收入。这种据收入定支出的消费习惯使得口袋里有钱的男性急于消费以求个人享受,有的去镇上找小姐,有的与村里的公共女性厮混,推动村庄婚外情现象的滋长。2、富有弹性的经济结构为婚外情的发生提供了金钱资本和闲暇时间。该地的经济结构是年轻男女外出打工,中年男性下煤洞、修车为主,中年女性则以种地为主,闲暇时间多,聚于小卖铺打麻将是该地妇女的主要职业,清晨7 点半小卖铺的麻将桌便基本满员。该地男性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女性有充足的休闲时间,且村里的公共活动的空间如扭秧歌的广场、打麻将的小卖铺、谈笑的街头都为婚外性的发生提

6、供了牵线的机会。3、流动的社会结构使婚外情的发生少受舆论的压力。该地的社会结构是流动性的,没有很强的地方性的规则和共识,伦理道德的意识较薄弱,公开的婚外恋情也能得到大众的基本认可,这里看似稳定的家庭结构实则包裹着重重矛盾,是一种脆弱的稳定状态。在这种没有较强约束感的社会结构塑造的生活空间里,该地的男性认为找小姐是正常的事情,已成为男性之间公开的秘密,女性则比较隐晦,都认为婚外情、找小姐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承认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但都对其持不赞同的态度。三、发生婚外情的原因婚外出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婚外出轨的女性一般家庭条件欠佳,婚外情是其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这种情况下的出轨女性的

7、丈夫往往对其采取从容的态度,因为能够改善其家庭的经济状况。第二个方面是男女双方互相看中,不存在经济利益的牵扯,纯粹是满足生理本能的需求。传统的性观念以及女性三从四德的老思想在这里已经远远不见踪影,男女之间追求自由的性爱关系,已婚男女之间多数是以地下情的方式偷偷摸摸的交往,男性找小姐的话则只对其妻子隐秘即可,村里的男性表示“10 个男人有 9 个半找过小姐” 、“ 男人犯点错误很正常。 ”四、婚外情与婚姻的关系在该地婚外情泛滥的情况下,婚姻家庭结构却非常稳定,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基于孩子的考虑,孩子无疑是婚姻离异的最大牺牲品,父母的离婚对其成长造成身心两方面的不良影响,且父母对下一代的责任意识往

8、往远远高于其对上一代老人的责任感,这也与老人的地位每况愈下有关系。孩子成为父母之间重要的连接桥梁,当一方知道另一方的出轨事宜时,往往两人之间争吵或协议解决;其二是离婚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离婚往往伴有财产的纷争,且婚姻的再次结合也需要一笔不小的数额;其三是社会舆论的影响,当地地下的婚外情是主要形式,一旦浮出水面便会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笑谈,虽然村民对这种现象已经见而不怪,受基本道德伦理的约束,当事人终究愿意以若无其事的态度进行秘密的婚外性行为,以免受舆论的压力和道德的谴责。该地离婚的主要原因是男女一方出轨,但该地总体的离婚率却很低,所以,当地的婚外情对婚姻的稳定威胁不大,婚姻对人们的约束作用在极大

9、的下降,不再确保性关系的唯一性。婚外情与婚姻的这种隐性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婚外情的发展。五、思考与小结农村婚外情的滋长与村庄的消费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密切相关,婚姻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使婚外出轨失去了惩罚的重要来源,且简接默许、支持了婚外情的发展,给予其泛滥的空间。婚外情在一定程度上是婚姻的变异现象,结为夫妻意味着对彼此负有忠贞的责任,婚姻不仅对夫妻双方有法律的约束作用,更兼有传统的道德责任的约束,婚外出轨不管是从法律还是从道义讲,都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可是,在当下的许多农村,婚外情已经成为见怪不怪的事情,甚至在有些农村形成泛滥之势。婚姻和性本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最为私密的部分,现在,在传统观念保守的乡土社会,性行为开始走向公开,甚至出现了攀比性伙伴多少的现象,且婚外情已不再是男性的专利,女性也因各种原因婚外出轨。在封建社会寻花问柳、三妻四妾是男性的权利,且在古老的传统社会,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把女性严格的压制在家庭的范围里,女性出轨会受到严厉的社会惩罚,现如今,女性出轨也开始被民众宽容的接受,实则让人感慨。总体上讲,笔者认为,婚外情的发生与上文提到的部分乡村社会没有较强的地方规则的约束关系最大,脱离了公共规则的制约,个体往往缺乏自我理性的控制,易随欲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