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第二课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99697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第二课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醉翁亭记 欧阳修,一、整体概括,理清线索,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记了些什么内容?2、身处醉翁亭的作者感受如何?试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3、文中含“乐”的句子很多,请找出,看看作者写了哪几种“乐”?,归纳总结,文中含“乐”的句子有:1段: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2段: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众宾欢也。四段: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从以上句子看,全文以“乐”字为线索,作者共写了五种乐: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太守之乐。,二、走进琅琊山,感受山水之乐,1、醉翁亭坐落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极力描写亭子周围环境有何用意?2、亭子是谁建造?缘

2、何得名?点明作者情趣的句子是哪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文中的作用:点明题旨。,3、第二段采用哪一种结构形式?,分(句)-总(句),4、文中描写早、晚、春、夏、秋、冬的句子分别是?,早:日出而林霏开 晚:云归而岩穴暝春:野芳发而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 冬:水落而石出者,5、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人处其间,有何感受?,明确: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3、三、一起出游,感受作者情怀,1、第三段的”至于”有什么作用?本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果把它划分为四个层次,你能用文中的三字短语概括各层的意思吗?,2、滁人出游是否开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他们游乐的场面从侧面反映了什么?,3、太守宴席里的酒菜如何得来?从中可看出滁州的社会环境如何?,4、“太守醉也”,想一想,太守为何而醉?,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究竟以何为乐?,6、通观全文,这篇游记抒发了怎样的情怀?,5、第三段的”至于”有什么作用?本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果把它划分为四个层次,你能用文中的三字短语概括各层的意思吗?,“至于”起承上启下作用。表明由山水之

4、乐过渡到游人之乐。,画面:官民同游琅琊山,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第四段写到“太守醉”,结合全文,说说太守“醉”的原因有哪些?,(1)被优美的山水美景所陶醉。(2)因不胜酒力而醉。(3)指心醉。即自己辖区内的百姓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而陶醉。,文章点名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话?,醉能同其乐。,四、中心思想: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醉翁之意在于山水。乐于心而寓之酒也。,品味以下四句话表达效果有何不同,五、品味语言

5、,用“也”字收束句尾,形成了一种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极有特色。,古人早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 独善其身”之说,“兼济天下”者,以天下为己任,关心人民疾苦,爱国爱民;“独善其身”者,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或安贫乐道、随缘自适,或洁身自好,不慕荣利,请结合已学过的课文,谈谈你的理解。,拓展迁移:,提示: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刘禹锡陋室铭 周敦颐爱莲说“独善其身”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 龚自珍己亥杂诗“兼济天下”(古仁人之心),五、练一练,“日出而林霏开”(早晨之景),“云归而岩穴暝”(傍晚之景),野芳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 (夏),“水落而石出”(冬),

6、“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滁 人 游,醉翁亭记,太 守 宴,醉翁亭记,众 宾 欢,醉翁亭记,太 守 醉,醉翁亭记,你会做吗?1、本文选自 ,作者 ,他是 时著名的 家, 家。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是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是:“。 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4、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5、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桃花源记中则是用“”来指代。,2、第四段中乐有哪三中情境?,本段中“乐”的三种情境是“一、禽鸟之乐;二、游人之乐;三、太守之乐。,下列句中的“乐”字的含义分别是

7、什么?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太守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 乐趣 乐趣 以为乐 快乐,3.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归纳:(l)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4、 本文以“乐”为线索 作者是怎样步步深入、表现 “与民同乐”的 主旨的?,山水之乐,四时之乐,滁人游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山林之乐,太守之乐,(游宴之乐),滁人游说明百姓和乐,太守才能尽情享受这“山水之乐”,体现了文章“与民同乐”的主旨。,第三段把“太守宴”放在“滁人游”之前写好吗?,5、本文都写了谁的“乐”?,禽鸟乐、滁人乐、众宾乐、太守乐,负者歌于途,从太守游而乐、宴酣之乐,山水乐、宴酣乐、乐民之乐,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