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完美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99615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8.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三首》(完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古诗词三首》(完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古诗词三首》(完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古诗词三首》(完美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古诗词三首》(完美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三首》(完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三首》(完美版)(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念家乡的情感)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思乡怀人诗词的鉴赏,5 古 诗 词 三 首,泊 船 瓜 洲,秋 思,长 相 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2、,三步读诗法:,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一)知诗人,解诗题,由于他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倔强的性格,其诗常以梅花、苍松、劲竹相比,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句,情真意切。其诗文有不少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他的诗遒劲清新。文集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的父亲一生只做了几任地方州县官吏,最后死于通判江宁(今江苏南京

3、市)任上。王安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的,因此,他视南京为第二故乡。年轻时,中进士。宋神宗时,即公元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因受到守旧派的反对,被迫离职回到江宁, 1075年月,宋神宗再次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官场的复杂,前途的迷茫,使王安石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他两次请求辞去宰相之职,宋神宗都不批准。这年春天,迫于无奈,王安石只好勉强上任。北上京城途经瓜洲时,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泊船瓜洲。此诗抒发的是他上京赴任途中到瓜洲时的心情 。,(一)知诗人,解诗题,“泊”:停船靠岸。 泊船瓜洲:把船停靠在瓜洲的江岸上。, 瓜洲一水间, 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 宋王

4、安石,瓜洲: 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和京口相对。,京口:在长江南岸,今江苏镇江。,钟山: 今南京市紫金山。,京口,钟山,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jin), 钟山只隔数(sh)重(ch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n)?,泊 船 瓜 洲,宋 王安石,读 诗 文,(写景抒情),多 音 字,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jin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二)抓字眼,明诗意,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瓜洲一水间, 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5、我还。,泊船 宋王安石,瓜洲: 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和京口相对。,京口:在长江南岸,今江苏镇江。,钟山: 今南京市紫金山。,京口,钟山,瓜洲,【注释】1. 数重:几层。 2.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3. 何时:什么时候。,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汴京,京杭大运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从 京口到瓜洲仅一江之隔,,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明诗意,京口

6、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水间”“只”“数重山”,离家近,很想还,悟诗情,前两行看是写眼前景象,但在诗中却饱含深情。所乘之船就在瓜洲停靠,却不能回金陵去,可见诗人怀念家乡的感情是十分浓厚的。,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想意境,悟诗情。,交流与讨论,这首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景。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返回,忽然,一阵微风拂来,王安石从沉思中清醒过来,感受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他仿佛来到了充满绿色的江南大地,仿佛漫步在桃红柳绿的家乡。池塘里的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河岸边的柳树吐出了嫩芽,千万条柳枝在微风中摇曳,小鸟在柳条中穿行,还不时传来“

7、叽叽喳喳”的鸣叫声。满山的花草经过春雨的滋润变得更加的精神。山野中小孩在兴高采烈地嬉戏、玩耍,好一幅和谐的江南山村春景图他完全被这美好的回忆陶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处“绿”字诗人曾想过用“到、过、入、满”,为什么诗人最后选“绿”?,?,春风又,绿,江南岸,到、过、入、满,据传,诗人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时,先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来,他觉得“到”字不好,就改为“过” ,接着又改为“入”“满”等字。经过十多次的修改,都不大满意。最后他从“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这句诗受到启发,才决定改用“绿”字。,正是这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带来的变化鲜活地表现了出来。,春风又绿江南岸

8、,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之春。),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家切,不能还,?,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想意境,悟诗情。,古诗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

9、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并不遥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 第三句又写景,点出时令已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出自己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愿望。,面对明月,你还能想起哪些思乡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别枝惊鹊,清

10、风半夜蝉鸣。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明月:蕴涵着团圆之意。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思乡的诗词吗?,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 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月夜忆舍弟唐 杜 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思乡(亲)缘由:外在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

11、,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内在 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 古代思乡怀人诗词一般表达客处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厌倦战争,思念家乡,怀念亲友,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抓住篇中的梦境描写,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古人有诗云:“梦境原虚幻,情真幻亦真。”记梦必须写景,这样,抒发乡思之情就有了依托;梦境往往是奇特的,而情奇就不会使人觉得怪。乡思的愿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而在梦中却很容易实现,“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思乡怀人诗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有哪些?,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寓情于景 情景相生

12、情景交融)托物寄情(月、雁、笛、柳、燕) 想象、联想修辞传情 (比喻 拟人 夸张 双关 对比)因梦寄情即事写情 (看柳、登高、凭栏、用典、闻笛、望月) 虚实结合(化虚为实)衬托(渲染),二、把握思乡怀人诗词的情感,1、羁旅愁思例. 张继秋思2、思亲念友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边关思乡例.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4、闺中怀人例. 纳兰性德长相思,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者唱一唱。,思乡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刘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13、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唐张籍,秋思,张籍(约767约830),字文昌,唐代诗人。曾任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故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 “张王”。为诗手法活泼圆转,有张司业集。,学习步骤1:知诗人 解诗题,秋 思,唐张 籍(j),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 , 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 。,叙事抒情,唐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 。复恐匆匆说不尽, 临发又 。,秋 思,意万重: 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多。,开封: 把封好的信拆开。,行人:

14、这里指捎信的人。,意万重,行人,开封,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诗意: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我想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诗意: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的人要出发的时候, 我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复恐:又担心。临:将要。,写作背景,张籍出身贫寒,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唐朝在安史之乱期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深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在此情景写下这首诗。,秋思:秋天的思念,洛阳城里见秋风。,张籍在 (街上、院子里、大树下 )看到_听到_感到_,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以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但秋风可使秋叶纷纷,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飘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学习步骤3:想意境 悟诗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