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99515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露醇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甘露醇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甘露醇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露醇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露醇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甘露醇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观察 20%甘露醇对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效果,毒副作用及护理干预。方法:按常规治疗同时,静滴 20%甘露醇250ml,每日一次或每日二次。结果:应用 20%甘露醇治疗前房积血 38 例,取得了满意疗效,但亦不能忽视其药的毒副作用。结论:患者滴注 20%甘露醇时通过密切观察,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无一例毒副作用发生。 【关键词】甘露醇;前房积血;观察;护理 外伤性前房积血是眼的常见外伤性疾病。其可由眼球钝伤或内眼手术所致。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而影响视功能。20%甘露醇因其不易透入组织,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可把组织内过多的水吸至血液中

2、,而起脱水、降眼压、渗透性利尿1,具有价廉、疗效好,临床上不可代替。但该药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通过我们临床观察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无一例毒副作用发生,现将我院使用 20%甘露醇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38 例均为单眼。挫伤性前房积血 29 列,穿孔所致 7 例,年龄最小 6 岁,最大 75 岁。挫伤前房积血以青少年为主,继发性青光眼6 例。一级(前房积血少于 1/3)23 例;二级(前房积血 1/3 以上达 1/2)11 例;三级(前房积血达 1/2 以上)4 例。 2 治疗方法 2按常规处理同时,静滴 20%甘露醇 250ml,每日一次或每日二次,或 500ml 每日一

3、次。 3 毒副作用及护理干预 3.1 电介质紊乱 :主要表现为精神差,表情淡漠,嗜睡,不善言谈,护理人员在使用 20%甘露醇同时监测电介质以静脉补充K+、Na+,开始每日查电介质 1 次,以后隔日查 1 次,直到停止使用。 3.2 组织坏死 :甘露醇作为一种高浓度液体,若在输入过程中不慎漏入组织,可引起局部皮肤发红、酸、麻、胀痛等症状,有时有水泡,水泡破溃后形成溃疡,引起组织坏死。所以静滴甘露醇时宜选择粗而直的血管,要有计划地选用静脉,固定针头牢固;勤巡视病房;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或长时间输注甘露醇,因距穿刺部位 1cm处多见红管周围炎症,纤维组织增生及血管内瘀血现象2。3.3 静脉炎: 使用甘

4、露醇时需快速注入而达到脱水作用,对血管刺激性大,引起局部疼痛,使用血管壁增厚,弹性消失,管腔闭塞,不充盈等现象。因此用时尽量减少同一静脉注射次数,另外酒精湿敷局部,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并建议使用套管针输注甘露醇3。置管时间应观察穿刺部位的变化,一旦出现静脉炎,立即拨除套管,并给予硫酸镁冷湿敷。 3.4 肾损害 :主要现为腰痛、血尿、蛋白尿、少尿、无尿、甚至全身水肿致肾功能衰竭。因此,使用甘露醇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尿量的3变化,尿量每日少于 500ml 时慎用,静脉速度不宜过快、滴速以10-15ml/min 为宜,用量不宜过大,尿有异常时行肾区热敷,静滴本品前可注射血管扩张药 654-2 注射液或酚

5、妥拉明注射液,以改善全身微循环,补充生理盐水以阻止细胞外的 Na+进入细胞内,或在二次用药期间加一次速尿 40mg。联合使用可扩张肾血管,改善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预防肾小管的坏死。 4 结果 一级前房积血 3-5 天完全吸收;二级前房积血 5-8 天全部吸收;2 例三级前房积血 7-9 天完全吸收。1 例继发性出血无效,用药期间,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无一例毒副作用发生。 5 小结 甘露醇属于高渗剂,它可使血浆渗透性快升高,造成血浆和眼内液间的渗透压递度,使眼内液进入了血液而达到降低眼压的作用。且甘露醇能渗入血凝块,具分散血疑块促其均匀混合于房水的作用,此利于积血的吸收。 参考文献 1郝向阳,况建国.甘露醇的临床应用进展 J.江西医药,2003,38 ( 2):146 2伍旭东,曲在屏,杨霞等.甘露醇静脉注射对外用静脉及周围组织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1998 ,33(2 ) ,68 3药晋红,故牧,张平.静脉留置套管与静脉炎 .实用护理杂志,1997,13 : 3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