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992866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 2014-2015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西汉初,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A墨家思想 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2汉武帝时,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开始产生,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包括()A王国威胁 B边境不宁C土地兼并 D儒学正统地位动摇3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A孔子 B荀况C董仲舒 D老子4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2、带有浓厚迷信思想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A BC D5西汉时期灾害频发。每当灾害发生时,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A “天人感应”学说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 “大一统”的主张D “三纲五常”说6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7下列关于董仲舒的思想评论不正确的是()A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是专制

3、主义的表现B突出儒家主导地位,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8 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一家学派的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A它主张“仁政”B它主张“天人感应”C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学D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9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诗书墨子春秋A BC D10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是()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如果你考试合格的话,可以到政府任职A BC D11汉武帝时期

4、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下列与此相关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B大一统的文化体制形成C民间私人办学蔚然成风D选官方式和程序排斥民意12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A BC 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

5、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 ,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请回答:(1)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思想?结合历史背景,说明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出董仲舒怎样的心态?简析他产生这种心态的思想根源。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1)该故事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2)该故事为什么受到统治者推崇?(3)你怎样看待这一文化现象? (2)既要维护君主权威,加强集权,又企图限制君主暴政。董仲舒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学说。14. (1)“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2)“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忠” ,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3)父子关系是人伦中最根本的关系,因此“孝”就成为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和中心。 “孝”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核心,在现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从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