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智敏教授治疗高血压经验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98291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潘智敏教授治疗高血压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潘智敏教授治疗高血压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潘智敏教授治疗高血压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潘智敏教授治疗高血压经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潘智敏教授治疗高血压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潘智敏教授治疗高血压经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潘智敏教授治疗高血压经验【关键词】 高血压病 潘智敏 临床经验潘智敏是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中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潘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30 余年,诊治内科杂症临床经验丰富,现就其对高血压的诊治经验整理如下。1 调畅气血 以平为期 潘老师结合前贤经验,重视近现代相关研究,认为虚、瘀是高血压病发病的基本病理环节。高血压患者有血液黏滞度增高的倾向,瘀血内阻,气血不畅,因瘀致虚,实乃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之一,理瘀求本是潘老师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法。潘老师认为,血压升高不纯粹是消极的病因病理破坏,而是机体为克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血流供求不

2、平衡所作出的代偿反应,所以治疗上不应当只是控制血压升高,而应当应用活血化瘀法,使血行流畅,全面改善血液供求关系,积极扶持机体的自稳调节能力,使血压调控实现和谐状态,此即中医所谓“疏其气血,令其调畅,而至和平” 。22 辨病辨证 切合病机 潘老师认为,在突出“虚” 、 “瘀”特点的同时,还应注意临床证候的分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利主药在适合患者证情的不同药剂配伍环境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针对高血压共性与体质因素特异性相结合后所作出的反应。潘老师临床上常把高血压分为三型:肝火亢盛,治以泻肝清火,常选用龙胆草、黑栀子、黄芩、夏枯草、石决明、丹参、玄参、白菊花、决明子、茺蔚子、牛膝、赤芍、

3、连翘等。阴虚阳亢,治以滋阴潜阳,常选用生地、首乌、桑椹子、龙牡、鳖甲、萸肉、枣仁、丹皮等。痰湿壅阻治以熄风化浊,常选用天麻、钩藤、胆星、姜半夏、石菖蒲、莱菔子、橘红、竹茹、枳壳、神曲等。潘老师常说,临床上所见高血压大多各证型相兼,虚实夹杂,应结合中药的现代研究成果,酌情加减运用相应的中药,以提高疗效。如有防止脑血管硬化作用的槐米、首乌、杜仲、连翘、地龙、白菊花之类;对血压降低有协同作用的车前子、泽泻、益母草等;只有详加辨证,切合病机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所谓“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3 明确脏腑 虚瘀并理 3根据中医理论,与高血压病变相关的脏腑为肝、脾、肾,三脏皆与“血”相关, “肝藏

4、血” ,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 “脾主统血” ;“肾藏精,生髓,通与脑” ,“精血互生” , “肝肾同源“等。既然高血压与“血”密切相关,又有“虚” 、 “瘀”并存之特点,潘老师在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尤其注重对血液具有调节作用的中药,如大剂量运用葛根、川芎、桂枝、益母草、丹参、毛冬青(毛披树根)等以行瘀活血、畅通血流,并以养肝补肾之首乌、枸杞子、生地、杜仲、桑寄生之类顾本补虚,补中寓泻,泻中有补,以求固本清源。4 治验举隅患者,女,90 岁。主诉“反复头晕 10 年余,加重 3 天” 。患者于 10 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呈阵发性,测血压偏高达

5、180/80mmHg,症状严重时伴有视物旋转、耳鸣、站立不稳,头晕与体位等无明显关系,无胸闷心悸,无肢体活动障碍,遂开始服用降压药(具体不详) ,血压控制一直不理想,尤以下午偏高。目前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3 天前,患者头晕再发,无视物旋转,无胸闷气急,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曾自测血压4170/80mmHg。刻诊:诉头晕头昏, 后枕部与四肢时感麻木,口淡且苦,食无韾味,苔黄中根腻,脉细。中医诊断:眩晕,辨证气滞血瘀,脾湿内蕴;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治则:活血通络,清肝化浊兼以渗利。拟方:川芎、炒黄芩各 15g,丹参、茺蔚子各30g,夏枯草、白菊花各 9g,炙地龙、白僵蚕各 12g,莱菔子18g,佩兰、厚朴、枳壳各 12g,泽泻、车前草各 30g,姜半夏9g。5 剂,水煎服。二诊:诉服药后,头晕减轻,血压已降,但仍时有后枕部强硬感,苔腻根薄,纳食见增,脉细弦,上方去地龙、茺蔚子、姜半夏,加葛根、石决明各 30g,炒楂肉 12g,7 剂,水煎服。后随访诉血压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