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979922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姓名 学号摘要 :外来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巨大的。关键词 :生物入侵 危害 一个外来物种的建立和扩散威胁到生态系统.生境或物种,造成经济或环境危害时,被称为外来入侵种。人类被视为最具影响和破坏的外来入侵种。大约 10 万年前人类离开非洲;46 万年前到达澳大利亚;1.52 万年前到达美洲,第一批亚洲人带去了狗;1000 年前人类始达新西兰岛。定义入侵物种的标准: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 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 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 4)国内被引出其

2、本源地的物种和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物种。每种生物都经过自身的进化生活在特定的生态系统内,并和其他生物种群保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等联系,彼此之间保持着平衡。当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破坏其原有的物种平衡关系形成优势种群,导致生态群落的物种组成和构成发生改变,最终彻底破坏整个生态系统。 艾尔特于 1954 年在动物入侵生态学中率先提出“生物入侵”的概念。而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因外来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造成的巨大危害和经济损失,这才真正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入侵物种不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导致局部或区域性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农业

3、生态系统的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构成威胁,甚至损害人体健康等。 生物入侵决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极其复杂极其棘手的问题。1935 年,澳大利亚政府从海外将百余只甘蔗蟾蜍引入昆士兰州,用来对付吃甘蔗的昆虫。然而未曾想到,这些甘蔗蟾蜍不仅胃口大,而且繁殖速度快,用它们消灭害虫的目的非但没有达到,反而演变成一场生态灾难。现在,科学家又发现,它们的进化速度惊人,已经进化出长而有力的后腿,生存能力剧增。 目前,这种重两公斤的蟾蜍种类已将活动范围扩展到澳大利亚热带和亚热带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无情地挤压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在甘蔗蟾蜍入侵的前线(达尔

4、文市以东 60 公里处)找到它们的位置,接着用时 10 个月捕捉,在给其中一些做上记号后,再将它们放回野外。随后,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甘蔗蟾蜍在潮湿天气时每晚能跳跃 1.8 公里,这可是青蛙和蟾蜍的最高记录。但更加惊人的发现还在后头:最先到达的甘蔗蟾蜍的后腿比迟到达的甘蔗蟾蜍更长。 研究人员表示,从长远来看,高死亡率是鳄鱼的自然选择结果,但鳄鱼将更加耐受甘蔗蟾蜍的毒性。此现象在黑蛇中已经出现了,它们曾经被甘蔗蟾蜍袭击得更加严重。然而与此同时,甘蔗蟾蜍的毒性将对年幼的鳄鱼更有毒性,表明鳄鱼的生育率将面临巨大危机。甘蔗蟾蜍体态丰满,模样丑陋,有毒性,其毒液可以毒死鳄鱼、蛇以及其他一些食肉动物。其实

5、,这种致命的毒蟾蜍是全世界最大的癞蛤蟆,有的可长 24 公分、重达 13 公斤。但鳄鱼意识不到这种动物的危险,象吃鸟一样将它们吞食,从而导致死亡。到目前为止,澳大利亚方面对付甘蔗蟾蜍的种种努力都以失败告终。事实上,甘蔗蟾蜍的毒性十分厉害。几十年来,澳大利亚本土的巨蜥、淡水鳄鱼、野狗等动物因为吃蟾蜍而丧命的已经不计其数。这种甘蔗蟾蜍头上长有 3 个毒囊,能喷射剧毒的毒液,杀死其他动物。遇到威胁时,蟾蜍会将毒腺转向攻击者。毒液通常是流出来的,但它们恼火时也会喷出少量毒液。毒液可通过受害者的眼睛、嘴和鼻子进入体内,导致剧痛、暂时失明和发炎。 目前中国已记录的外来入侵物种达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造成

6、的经济和环境损失每年超过亿元。 为了控制外来人侵生物,大量使用杀虫剂、农药等有害物质,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还会影响航运、交通等公共安全问题。 外来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和农业生物的安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触目惊心的。因此,不少科学家将外来生物入侵比作“生态系统的癌变” 。 最近几年生物入侵对多样性的影响成为了一个主要的问题。 入侵物种破坏了复杂的生态系统,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使濒危动植物受到侵害。今年美国农业部研究人员打算在关岛空投携带化学物质的死老鼠,遏制褐树蛇大肆繁殖,保护生态环境、旅游业和人类安全,防止它们“入侵”夏威夷。美农业部野生动物管理局官员 23 日告诉华盛顿

7、邮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的蛇患像关岛这样严重。褐树蛇原产于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二战后,它们搭乘美国军舰, “登陆”关岛,由于没有天敌,迅速繁衍,数量约达 200 万条。这种蛇体长通常为 1 米,最长可超过 3 米,有毒,但对人类不致命。它们栖息在树上,捕食鸟类,数十年来几乎把关岛原生鸟类赶尽杀绝。它们有时爬上电线杆,造成短路和停电,还会潜入住所伤人,包括婴儿。当局打算 4 月或 5 月在关岛美军安德森空军基地周围空投携带醋氨酚的死老鼠,引诱褐树蛇捕食。这种化学物质对人类无害,却可致死褐树蛇。为避免其他动物食用有毒死鼠,他们设计一种带飘带的装置,死鼠将挂在树枝上,不会落到地面。他们说,这

8、项计划目的不是彻底消灭褐树蛇,而是减少和控制它们的数量。褐树蛇在夏威夷同样少有天敌,当地政府担心,如果它们登陆并大量繁殖,将危害当地经济。国家野生动物研究中心研究显示,如褐树蛇在夏威夷泛滥程度与关岛相同,每年将给当地造成 5.93 亿至21 亿美元损失,包括停电和吓跑游客。夏威夷距离关岛大约 4800 公里,相比褐树蛇的老家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关岛距离更近,褐树蛇密度更大,它搭乘飞机和船只抵达夏威夷的几率更高。夏威夷防止外来有害生物机构发言人克丽斯蒂马丁说,夏威夷本地鸟类不知道如何对付这种蛇, “如果它们来到这里,我们将永远无法控制局面” 。当局先前防止褐树蛇大批“偷渡”夏威夷的努力有成

9、效。在夏威夷发现褐树蛇的报告不多,过去 17 年未见这类报告。 “如果我们继续这样做,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农业部官员说, “如果我们停手,我认为,褐树蛇必将登陆夏威夷。 ”褐树蛇在关岛已造成了 12 种鸟和当地 9 种本土蜥蜴的灭绝。研究机构的研究和引入也会造成生物入侵,非洲爪蟾是一种全球范围实验用标准两栖类, “非洲爪蟾”原产地是非洲东南部。根据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局的规定,美国不准私自养殖非洲爪蟾,不少人不忍杀生只好把这些非洲爪蟾放生到当地的池塘里。而美国一些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机构在实验结束后,也没有遵从有关规定处理爪蟾,而是将它们放生于当地池塘。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加州的生物学家日前发出生

10、物入侵警告,声称一种名叫“非洲爪蟾”的生物正在旧金山湾以及加州中央湾疯狂繁殖。由于这种“非洲爪蟾”十分贪吃,食量极大,生命力极强,所以在当地已经造成生物入侵式的生态威胁,如果不及时防止,恐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有些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如紫茎泽兰,微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都是靠自然因素而入侵我国的。它们同样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危害。 针对外来物种入侵,应该建立健全出入境动植物检疫检验制度。对引进的物种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

11、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只有经过环境安全影响评价的外来物种才能引进,应用和商业化必须制定专门性的法律法规来加以防治.专门性的外来物种防治法应以外来物种作为管理对象,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的基本问题作出系统、全面的规定,为有效的管理提供基本条件和法律依据相关的管理项目应有所有利益相关者参加,其中包括民间组织与大众.我国抵御外来物种入侵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制定专门系统的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并针对不同的人群分层次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对于社会公众,应增加其在外来入侵物种方面的知识,并增强对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对于相关的管理人员则应进行定期的专业

12、培训.另外还应在各项制度中规定公众参与的程序,增加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过程的透明度,为公众参与提供机会等.总之,只有调动起社会各界力量,在全社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可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部门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我相信外来种入侵问题将会一个个得到解决,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那些外来种终会得到有效的控制。要想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美好,我们就应当积极行动起来,以身作则参与到对抗外来入侵物种的大军中去。中国部分外来入侵种名单: 哺乳类 Mammals:獭狸 Nutria ( Myocastor coypus) 麝鼠 Musk rat ( Ondatra zibethi

13、cus) 褐家鼠 Brown rat ( Rattus norvegicus) 鸟类 Birds: 小葵花凤头鹦鹉 Sulphur-crested cockatoo ( Cacatua sulpurea) 虹彩吸蜜鹦鹉 Rainbow lorikeet ( Trichoglossus haematotus) 加拿大鹅Canada goose ( Anser canadensis) 爬行类 Reptiles: 巴西龟( 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两栖两栖类 Amphibians: 牛蛙 Bull frog ( Rana catesbeiana) 鱼类Fishes: 鳙

14、 Bighead ( Aristichthys nobilis) 鰕虎鱼 Gobies ( Gobiidae) 麦穗鱼 Topmouth Gudgeon ( Pseudorasbora parva) 食蚊鱼 Mosquito fish ( Gambusia affinis) 胎鳉 Livebearers ( Poeciliidae) 鲈 Perch ( Perca fluviatilus) 鲢 Silver carp (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甲壳类 Crustaceans: 克氏螯虾 Crayfish ( Procambius clarkii) 软体动物

15、Mollusks: 福寿螺 Amazonian snail ( Ampullaria gigas) 非洲大蜗牛 Giant Africa snail ( Achatina fulica) 昆虫 Insects: 白蚁( Termite) 松突圆蚧 Pine Scale (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美国白蛾 Fall webworm, American White Moth ( Hyphantria cunea) 蔗扁蛾 Banana moth ( Opogona sacchari) 湿地松粉蚧 Loblolly pine mealybug ( Oracella acuta) 美洲斑潜蝇Vegetable Leaf Miner ( Liriomyza sativae) 稻水象 American rice water weevil (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美洲大蠊 American Cockroach ( Periplaneta americana) 德国小蠊 German Cockroach ( Blattella germanica) 苹果棉蚜 Woolly Apple Aphid ( Eriosoma lanigerum) 葡萄根虫 Grape Root Louse ( Phylloxera vitifoli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