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检测试题(三)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19979629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检测试题(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检测试题(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检测试题(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检测试题(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检测试题(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检测试题(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检测试题(三)(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检测试题(三)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1下列属于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方案的是南水北调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西电东送工程退耕还湖还林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晋煤外运工程A B C D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也是国际化大都市。据此回答 23 题。2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上海市建设浦东新区是因为 上海市人口出生率高 城市规模扩大的需要 经济发展的需要 解决上海市城市问题的需要A B C D3浦东新区的产业结构(1997 年)为第一产业占 O8,第二产业占 621,第三产业占 371,这说明A浦东新区的第三产业很不发达 B浦东新区的

2、农业非常落后C工业是浦东新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D浦东新区的产业结构很不合理下图为“某地区经济水平与劳动力分布状况图” ,、是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曲线。读图回答 45 题。4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该地区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是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不断上升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快速上升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增长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5关于该地区经济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 I 阶段大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大B从处开始,该地逐步由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升级C从阶段 I 至阶段,该地区

3、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小D在阶段主要作为外来产业的承接地,为当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 ,回答 68 题。6图中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2A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B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7图中、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A荒漠化、水土流失 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8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问题B促进了调出区人们资源保护意识的提高C资源调配的前提是保障调出区和调入区社会经济共同的可持续发展D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读“

4、我国某区域图” ,完成 911 题。9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河流 B山脉 C交通线 D民族分布10近些年来,日本、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的企业纷纷到该地投资建厂,这些企业在此投资的主要原因有工资低廉,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交通便利,利于产品的出口 资本充足,借贷成本较低 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A B C D11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A广东省 B江苏省 C山东省 D黑龙江省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 ,回答 1214 题。1219 世纪 80 年代,汽车首先在乙地诞生。有关汽车工业的正确叙述是A汽车工业出现在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B汽车工业不易与相关工业集聚C欧洲工业化早,发展汽

5、车工业基础好D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工业13第一次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条件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314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丙地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产业优势主要得益于A原料、燃料丰富 B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D重视科技投入环渤海地区三省二市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读“中、日、美三国主要贸易示意图” ,回答 1617 题。15图中表示中国、日本、美国的序号依次是A B C D16与、两国同类的国家共

6、同具有的优势条件是A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 B资源丰富C地广人稀 D拥有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17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吸引资金最多的是A与国同类的国家 B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的国家C经济和技术落后的地区 D与、两国同类的国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 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重为35、50 7 、45 8 。2005 年我国 GDP 中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是63、54 7 、39 。结合下图回答1819 题。18到 2020 年左右,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将基本完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业占 GDP 的比重将稳中趋升B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会显著下降C届时经济增长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会

7、提高D第一产业比重将有所提升19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B第二产业发展偏快,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C第二产业开放程度远高于第三产业,阻碍产业结构升级D农村城市化进程缓慢,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读图,完成 2021 题。420图示反映了区域的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C开放性特征 D稳定性特征21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地理位置差异 B气候、地貌差异C人种分布差异 D矿产资源条件差异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表示的两个不同的区域图,完成 2223 题。2

8、2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23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方向在区间调配的主要是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廉价劳动力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 ,回答 2426 题。24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B甲区域降水较少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D甲区域高温多雨25下列说法符合乙区域土地条件特点的是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26丁省与丙省相比A劳动

9、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 D第三产业的比重小“我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心不会动摇,政策不会改变,力度不会减弱。 ”2009 年 10 月 16 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西部国际博览会上宣布,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制定新的 10 年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同时倡议西部开发加强国际合作。据此回 答 2728 题。527下列省份中属于西部大开发省份,但不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A新、青 B川、滇 C内蒙古、桂 D鲁、陕28我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注意了很多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意改善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借助沿边贸易优势,成为

10、我国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基地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草场的资源优势,加强牧区建设,发展好畜牧业A B C D读下图,回答 2931 题。29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30甲图中 P 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31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水稻土 水田 水稻种植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工业基地 旱地耕作业A B C D“川气东送”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

11、四川达州市,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 1700 千米。“川气东送”可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到2010 年,中石化每年将往上海输送 19 亿立方米天然气。据下图回答 3233 题。32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 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 运输线路短A B C D633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

12、济的发展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D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热量条件制约着农作物的种类和分布范围。读下图,完成 3435 题。34对 E 值要求最高的作物是A油菜 B水稻 C甜菜 D小麦35若到 2100 年全球增温 45,则我国A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扩大B春小麦种植范围向南扩展C南方山地毛竹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D辽东半岛适宜种植甜菜的面积扩大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 3637 题。36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

13、,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37图中 A、B、C 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AA-B-C BBCA CCAB DB-A-C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7据此完成 1920 题。38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冬季气温逐渐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人类活动逐渐减弱,

14、自然生态变化逐渐减小土壤发育程度降低,生物种类由多到少再到较多A B C D39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40我国东部季风区大致可以划分为北方旱地农业区和南方水田农业区,这种划分是 A根据地形特征划分的 B根据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划分的C按照自然要素的相似性划分的 D按照人文要素的差异性划分的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41下图表示设在亚洲地区的日本企业的用人规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日本向该地区输出工业的主要原因是(2)日本的一家汽车生产厂在马来西亚设立分厂,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