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977763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设计一、教学准备1教学组织准备:将学生分成 4 个探究学习合作小组,布置任务。2教学资源准备:视频史说汉字 ;故宫角楼的图片;课件:甲骨文及其他字体的“明” 。关键词文明、清洁、明白。二、教学过程播放课件:甲骨文“明”的写法及寓意由月和一个密集型的结构组成,表示月光照进窗内,有光亮之意。(接着展示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的“明”字)引导学生思考:能用“明”字组成哪些词?学生讨论发言:明天、明亮、明媚、明白、明日、明朗、明确、明朝、明证、文明、高明、清明教师引导:明字可以组很多词,我们就用其中的几个词做为我们这节课的关键词。首先谈一谈“文明” (字幕上打出“文明” )探究问

2、题 1:世界上最初的几种文明的发祥地在都在哪里?探究结果第一小组: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华夏文明、希腊文明探究问题 2:从发展结果看,华夏文明与其他文明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探究结果第二小组: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在公元初年最终湮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历经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而中心粗气断,中华文化延续至今。探究问题 3:这些文明古国,都曾创造了自已独特的文化,但除华夏文明外,其他文明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感化文明发展史上的遗憾!我们的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惟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这说明我们中华文化具有怎样特征?探究结果第三小组:源远流长是中华文

3、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板书: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探究问题 4:斯人已去,历史与我们渐行渐远,但今天的我们依然能触摸到悠远、辉煌的古代文化。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它借助的是什么?什么是源远流长的见证呢?板书:1.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探究结果第四小组: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播放视频:“史说汉字” 。综合探究:透过视频,你认为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汉字起了什么作用?四个小组从不同角度谈对文字特别是对汉字的理解:文字是文化的基本,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五千年的演绎和发展中,无论在意蕴上,抑或在形态上,汉字的丰富性

4、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都无法比拟的。比如说“明”字,有本意,有引申意、明的本意是指光明,如光亮,引申后表示人的眼睛明亮,如明察秋毫。由眼睛的明亮引申为严明、贤明、通晓等意,如明君,人贵有自知道之明,等等。汉字不但内涵丰富,而且形态也是多样的,这更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文字所不能比拟的。繁体之古朴美,隶书和楷书之端庄秀美,行书和草书之飘逸迤美,总能给我们艺术的享受。我们的汉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书体,造就了灿若繁星的书法大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底蕴和风格,代表了民族精神和根。所以,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教师引导:如果说,汉字

5、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那么将珍珠穿成串就是典籍。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第二个见证。说到史书典籍, “清明”这个关键词就该出场了, (字幕上打出“清明” ) 。今年清明节同学们去扫墓了吗?每到清明节我们都要去扫墓,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那古人也像今人这样做吗?你怎么知道的?在“触摸历史,感情文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的第二小组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第二组代表展示探究结果:古人也像今人这样过清明节,我们是通过查阅典籍文献知道的。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有“四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 ”这些诗句都

6、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梦梁录记载:在古代,清明节这一天, “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 ”有一首唐诗描写当时的情景:“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当成红杜鹃。 ”还有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教师引导:作为现代人,我们是通过史书典籍的相关记载,来了解古人在清明节中的传统习俗的。可见,史书典籍在传承中华文化中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一及相传的重要见证。据统计:今年清明节,扫墓的人数约为 4 亿人次,很多人是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回到去祭奠先人。据报导,4 月 4 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携夫人参加了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黄帝陵

7、被称为“中华第一陵” ,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每年都有六十多万海内外华人到黄帝陵拜谒始祖。可见,海峡两岸是血肉相连啊!展示故宫角楼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故宫的角楼里,珍藏着大量的史书典籍。你知道的有哪些?我国的史书典籍有什么特点?小组代表发言: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可谓是浩如烟海,灿若星河。(承上启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那中华文化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说到这里, “明白”这个词也该出场了(字幕上打出“明白” ) 。什么是明白?一个人怎样才叫活得明白?至少对自己要辩证,定位好昨天,把握好今天,规划好明天。一个国家怎样才叫明白?要了解历史,正视现在,展

8、望未来。现在就让我们把探索的目光拉到五千年前,一起走过五千年华夏文明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板书:2 古代辉煌的历程。综合探究: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探究结果(四个小组从不同角度谈):中华文化曾拥有过辉煌。中华文化经历了不同的朝代,最终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在每个朝代都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在这里我特别想说一下秦文化。我去西安秦始皇兵马俑纪念馆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属于陶塑艺术,它庞大的军阵,千人千面,呼之欲出让人为之震撼。更让我们震惊的是出土的青铜宝剑在地下埋了二千多年居然还锋利无比,一点也不生锈。经检测,原来上面涂了含铬的抗氧化层,可见当时秦代的科技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秦始皇铜车

9、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人们被铜车马设计之精巧、工艺之高超所震撼。许多学者专家都无法想像秦始皇在创造这样庞大的军阵的同时,竟然也能造出这样精美的铜车马。2200 年前的中国人就能选出如此精美的铜车马,令世人震惊,令国人骄傲。中华文明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拥有过辉煌,也经历了低谷。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这其中既有自己制度的原因,当然也有外来文化的冲击,这是中国人永远都不能忘记的伤痛。我们不能让中华文化衰微下去,作为中国人,我们有信心再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综合探究:我们应该怎样振兴中华文化?探究结果(四个小组从不同角度谈

10、) ;国家为振兴中华文化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把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传统民族节日确定为法定假日;经典诵读;国粹京剧进课堂;电视播放“史说汉字” ;举办了文化年活动等。我们一中为振兴中华文化也做了很多事情。在“触摸历史,感悟文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第三小组就从校园文化角度进行了走访。 (展示校园文化的照片、播放采访邰亚臣校长的视频)作为一个公民,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要为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不懈努力。比如:写好汉字,说出中国话,参观、游览时注意保护古迹等。教师总结提升:我们的国家在传承中华文化,我们的校园在传承中华文化。我们期待中华文化在传播中发展,在发展中繁荣。我坚信:有你,有我,有他,有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三、教学反思以甲骨文“明”字导入,并用以“明”字组成的词汇“文明、清明、明白”作为关键词贯穿全课,既让课堂充盈文化韵味,又使课堂环环相扣,具有整体和谐美。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一生愉悦地浸润在文化之河中的幸福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