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施工图审查中的常见问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97372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施工图审查中的常见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2017年整理】施工图审查中的常见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2017年整理】施工图审查中的常见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2017年整理】施工图审查中的常见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2017年整理】施工图审查中的常见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施工图审查中的常见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施工图审查中的常见问题(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图审查中的常见问题超限高层审查技术要点的理解与把握,施工图审查中的常见问题,1采用过期标准,应从思想上加以重视,潜在技术风险,法律方面的潜在风险,执法检查、整个社会维权意识的提高新近颁布的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钢结构设计中关于材料和制作的规范规程(可能是因为与钢结构承包商之间的协作设计所致)。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地勘报告的结论和建议没有在设计中落实,地勘报告中就揭示的不良地质现象所提出的一些建议和要求,应该在设计中具体落实,并在设计文件中作必要的说明。常见不良地质现象如土洞、岩溶、地下水以及地下水腐蚀作用等。地勘报告中还常见就桩基施工、地下工程施工等,提

2、出一些建议和要求。,3. 地下工程防腐设计措施不到位,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腐蚀性时,地下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不应该再确定为二类,应该执行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46-2008中第4.2节、第4.8节、第4.9节规定。第4.2节: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要求,包括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小水泥用量、最大水灰比以及最大氯离子含量等。第4.8节:关于基础(承台)、基础梁、混凝土垫层等,主要是就地下混凝土构件的表面防护措施提出要求。第4.9节:关于桩基工程,主要是就桩的选型、桩身材料选用以及桩身的防护措施等做出规定。,4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计算中的不当,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

3、0表3.4.5直接确定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没有注意该表“注”的要求。注2:特别提高了对主要屋面承重构件和吊车梁的裂缝宽度控制要求。注3:特别提高了对某些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控制要求。,4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计算中的不当,注2:一类环境下的屋架、托架以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屋面梁和托梁应取为0.3mm。表中规定值为0.3mm(0.4mm)。注3:一类环境下的预应力混凝土屋架、托架及双向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表中要求为三级,对应的裂缝宽度限值为0.2mm,提高到二级后为“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注3:一类环境下的预应力混凝土屋面

4、梁、托梁和单向板,应按二a级环境要求进行验算。一类环境对应裂缝宽度限值为0.2mm,二a类环境对应限值为0.1mm。注3:一类和二a类环境下需作疲劳验算的预应力混凝土吊车梁,裂缝控制等级应该不低于二级。按表中要求为三级,对应一类和二a类的裂缝宽度限值分别为0.2和0.1mm,提高到二级后为“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5超长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不当,并不是所有的超长混凝土结构,都可以用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后浇带措施应用得当,应该可以解决大部分的混凝土干缩问题,但后浇带本身并不能够解决温度作用问题,对于地上、露天混凝土结构其作用有限。膨胀加强带的作用和效果,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不宜

5、过分强调。对于地面以上的超长混凝土结构,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措施有一定的作用,最可靠的措施是按规定设缝,宜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并适当加强配筋。,6钢结构设计中的不当,未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第1.0.5条(强制性条文)要求,注明各类焊缝的质量等级、钢材的质量等级等。对焊缝质量等级的要求不恰当,滥用二级焊缝。二级焊缝必须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探伤比例为20%。此外,对二级焊缝的外观质量标准,也有更严格的要求和限制。,7桩身承载能力验算中的不当,在进行单桩承载力计算时,所采用的是标准组合下的单桩竖向力QkRa。但在进行桩身的承载能力计算时,应该采用基本组合下的单桩竖向

6、力Q。,8计算书内容不完整,没有标准构件的选用计算。没有做规定应进行的地基变形计算。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确定为乙级甚至甲级,但没有进行相应的地基变形计算。对于大跨度构件和长悬臂构件,没有进行裂缝控制计算和挠度计算。这类构件的设计可能会由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控制。没有悬挑构件的抗倾覆计算。注意按照计算的实际情况,在设计文件中载明对施工的要求。地下工程抗浮计算不完整:整体抗浮平衡计算,底板的局部抗浮计算,某些压重不够的柱位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影响,根据抗浮平衡计算对施工阶段抗浮提出要求。,9抗浮设计中的一些不当或不足,应该有明确的抗浮设计地下水位作为设计依据,并在设计文件中载明。整体抗浮平衡计算满足要求,但在

7、某些柱位上,压重并不能完全平衡水浮力,忽视由此产生的向上作用会导致相关构件的损坏:柱下桩承受非预期的抗拉作用、相关部位的地下室构件承受非预期的弯剪作用。(插图)在水浮力的向上作用下,板、梁、承台之间的约束和支承,与正常楼盖相比方向是相反的,应该注意对相应钢筋的上下层次和锚固构造要求,做必要的规定和说明;(插图)应该按照抗浮平衡计算的实际情况,对施工阶段的抗浮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要求降水措施延续到结构施工至哪一楼层。,9抗浮设计中的不当或不足(举例),9抗浮设计中的不当或不足(举例),9抗浮设计中的不当或不足(举例),10计算模型中对节点和边界条件的假定,在设计中没有得到相应的落实,挡土侧墙与底板

8、的连接部位,水池顶板与侧壁的连接部位。钢柱柱脚:铰接柱脚,固定柱脚。(插图)钢梁与柱端的连接节点。大跨度钢屋盖与下部支承结构的连接部位。有条件时宜按照整体结构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如采用简化方法分别进行计算分析,应注意各自计算模型的边界约束条件与连接节点构造设计的一致,并且应该在设计文件中予以明确。可以平移的滑动支座,可以转动的铰接支座,橡胶弹性支座。不恰当的构造设计,会导致结构计算分析中的基本假定和计算简图不能成立,计算分析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11. 忽视输出结果中的振型异常现象,第2振型、甚至第1振型即为扭转振型。第1振型应该为平动振型,此外抗震概念设计要求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应有尽量接

9、近的刚度、承载力和动力特性,再加上高规中对周期比的限制,扭转振型出现在第一、二振型中是不符合要求的,应该适当调整结构布置。原因:抗扭刚度不足,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过大。,12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确定中的不当,带有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确定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时,没有按照高规中第10.2.2条规定,“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宜取至转换层以上两层且不宜小于房屋高度的1/10”。裙房与主楼相连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宜延伸至裙房以上一层。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对应的上下各一层受刚度与承载力突变影响较大,抗规第6.1.3条、第6.1.0.条,以及高规第3.9.6条均针对这一部位提出了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10、,13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规定的抗震措施未完全落实,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高规第12.2.1条有一系列明确的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顶板应避免开大洞,楼盖设计应符合第3.6.3条规定,地下一层和相邻上层的层刚度比不宜小于2。梁柱节点应该符合以下2项要求之一,以进一步保证嵌固端的约束条件: a、地下一层柱每侧纵筋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的1.1倍,地下一层梁端顶面和底面的纵筋应比计算值增大10%采用。 b、地下一层柱每侧纵筋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的1.1倍,梁端和下柱上端的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应小于上柱下端实际受弯承载力的1.3倍。,14提请

11、注意的抗震设计要求或抗震薄弱部位,关于剪重比的控制要求。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时,应该重视与楼梯相关的抗震设计。剪力墙肢与其平面外相交的楼面梁刚接时,应该重视相关构造。错层结构应采取的加强措施。竖向体型收进超过限值时应采取的加强措施。,关于剪重比的控制要求,抗规第5.2.5条,高规第4.3.12条。规范反应谱在长周期段下降较快,由此计算所得的楼层剪力可能太小。实际上对于长周期结构,地面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对结构的破坏具有更大影响,而规范反应谱尚无法对此做出估计,因此需要进行楼层剪力调整。当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略小于规定值、大部分楼层均能够满足规定要求时,可采用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处理。,关于剪重比控制要求

12、,当计算的楼层剪力系数太低、或不满足要求的楼层数太多,表明结构刚度不足或重量太大,应对结构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不应该再单纯地采用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处理: 1、当底部总剪力相差较多时(小于规定值的85%),结构的选型和总体布置需要重新调整,不能仅采用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处理。 2、较多楼层(15%以上楼层)不满足要求时,亦应对结构的选型和总体布置做重新调整,不能仅采用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处理。 3、只要底部总剪力不满足要求,则结构各楼层的剪力均需要调整,不能仅调整不满足的楼层。 4、满足最小地震剪力是结构后续抗震计算的前提,只有调整到符合最小剪力要求才能进行相应的地震倾覆力矩、构件内力、位移等等的计

13、算分析。,框架结构应该重视与楼梯相关的抗震设计,楼梯是紧急情况下重要的竖向逃生通道。楼梯的不当布置,会对主体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楼梯构件所受到的复杂作用。与楼梯构件相连的框架柱内力增大,不相连的框架构件其影响可以忽略。,框架结构应该重视与楼梯相关的抗震设计,抗规第3.6.6条、第6.1.15条,高规第6.1.4条:尽量减少楼梯布置所造成的平面不规则,避免楼梯不当布置对主体结构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抗震计算应该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同时应对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进行验算。对楼梯间相关构件(包括楼梯构件以及与楼梯构件相连的抗侧力构件),应该采取适当的加强措施。应该加强楼梯间砌体填

14、充墙与主体结构的拉结。,框架结构应该重视与楼梯相关的抗震设计,框架结构中楼梯间的抗震设计:梯板应计入轴力和弯矩的影响;顺梯方向的休息平台梁应计入轴力的影响;横梯方向的休息平台梁应计入剪力和扭矩的影响;支承平台梁的柱子应该考虑短柱效应。楼梯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楼梯构件的设计,与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有关,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采取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11G101-2楼梯平法并未按照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抗震设计,因此不可能完全符合规范的相关要求,设计使用时应该加以注意。可采用图集的梯板形式和表示方法,抗震设计应按照规范的相关要求执行。,剪力墙肢与其平面外相交的楼面梁刚接的相关构造,JGJ

15、3-2010第7.1.6条规定,当剪力墙肢与与其平面外相交的楼面梁刚接时,应设置沿梁轴线方向的剪力墙或扶壁柱,否则应设置暗柱并符合规定的要求。在房屋转角部位更应该加以注意。,剪力墙肢与其平面外相交的楼面梁刚接的相关构造,暗柱的截面:高度取墙厚、宽度应取梁宽加2倍墙厚;暗柱的纵筋:应按照计算确定,并符合表7.1.6的规定(相当于框剪结构中的框架中柱);暗柱的箍筋:一二三级不小于8-150,四级和非抗震不小于6-200;梁纵筋的锚固要求:锚固段的水平长度不小于0.4labE,否则应将梁伸出墙面形成梁头,或采取其他可靠的锚固措施。,错层结构应采取的加强措施,错层结构应按照JGJ3-2010第10.4

16、节要求,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10.4.4条关于框架柱:截面高度不应小于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箍筋全柱段加密配置,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10.4.6条关于错层处平面外受力的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墙厚非抗震不应小于200mm、抗震不应小于250mm,分布钢筋配筋率非抗震不应小于0.3%、抗震不应小于0.5%。 (常见的局部错层举例),常见的局部错层举例,常见的局部错层举例,竖向体型收进超过限值时应采取的加强措施,竖向体型收进超过限值时,应按照JGJ3-2010第10.6节要求,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10.6.2条:竖向体型突变部位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不宜小于0.25%的双层双向配筋,体型突变部位上下层结构的楼板也应加强构造措施。10.6.5条:上部收进结构的底部楼层层间位移角不宜大于相邻下部区段最大层间位移角的1.15倍。10.6.5条:体型收进部位上、下各2层塔楼周边竖向构件的抗震等级宜提高一级采用。10.6.5条:偏心收进时,应加强收进部位以下2层结构周边竖向构件的配筋构造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