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学生研究时的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972598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学生研究时的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学生研究时的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学生研究时的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学生研究时的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学生研究时的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学生研究时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学生研究时的(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学生研究时的“一时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避免研究“一时热”现象:1、 真正做到过程性评价到位,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要“结题” ,过程中必须要努力,从评价上给学生一个导向。2、 教师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经常与课题组保持沟通,了解课题的最新进展情况,为学生设置一些阶段性的任务和成果,要求各课题组定期提交阶段研究成果。3、 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激励,在检查学生进度的同时,要巧妙地对学生已经做好的工作进行肯定,鼓励其继续下一步的研究。二、 在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组长“挑大梁” ,团队合作差的现象,教师应该如何来应对这种情况?

2、1、 教师首先要做好组长的工作,弄清楚问题具体出现在哪个环节,并向他讲清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避免其盲目单干的情况2、 教师要帮助组长理清小组内部各成员的关系,避免不良情绪的蔓延3、 教师还要检查小组的分工情况,进一步明确各个组员的责任,让所有组员保证完成自己的任务。三、 BBS 是互联网非常常用的网络服务功能之一,师生可以进行信息实时交流,在 BBS 组织主题讨论时,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教师是整个活动的调控者,要做好以下工作:1、 在进行主题讨论前,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整个活动要精心的设计。要仔细考虑如:如何抛出主题、该提供的资源是否已经准备好,如何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讨论中学生会有哪些

3、观点、怎样对内容进行总结等问题。2、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航者” 。当发现有偏题的情况时,及时发一些提醒性质的帖子,或者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的讨论回归正题,避免学生的知识内容游离,防止跑题。3、 另外,在交流时,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幽默的、更为人性化的网络语言激活学生的思想,激发他们去积极思考,启发他们对问题进行探究,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观点。四、 发现式教学策略是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策略,请以“多姿多彩的图形”一课的教学活动“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为例,总结发现型教学策略的一般过程。发现式教学策略同时强调学生发现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科知识结

4、构的掌握,在教学中通常包括三个教学环节:(1) 问题情境。教师设计问题情境,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结论的实例。如:让学生思考建筑师为什么通过三视图,构想出这个建筑物的外形轮廓呢?(2) 假设检验。让学生提出假说,加以验证,得出概括性结论。如:检验是否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具有唯一性。(3) 整合与应用。将新发现的只是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纳入到认知结构的适当位置。如:三维空间的立体图形,可以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五、 网络时代的发展,使基于互联网的探究式学习普遍起来,请结合数学学科来谈谈基于互联网的探究式学习策略的步骤。1、 首先确定探究主题,如三视图的应用。2、 为了减少学生的挫败感,提供必

5、要的网址和资料。3、 明确探究性学习成果的表述方式。4、 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给学生提供改进的建议。六、 谈谈自主学习策略中的一些弊端,以及如何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的一些策略。如果对自主学习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那么在实践中就有可能出现诸多的问题,如:1、 缺乏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过程松散而效率低下,一切从学习的“需要” 、 “兴趣”出发,课题处于放任自流状态。2、 缺乏必要的指导。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多给学生留出“自由”的空间,而不敢多讲一句话,不敢多提学习要求,不敢多对学生的学习做出适当的评价。3、 自主学习花样繁多。为了自主而“自主” ,对教材内容、学生的特征等缺乏深入的分析,在形式上追

6、求丰富性,忽略了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这一个根本的目的。因此,在使用自主学习策略中,应该注意一下问题;1、 重视人的设计。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设计的重点应该放在能够促进学习发展上,而不是活动的形式上。2、 目标明确。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或者说基本内容) ,然后再围绕主题进行意义构建。另外,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即将知识外化。3、 让学习者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即能实践自我反馈。4、 重视教师的

7、指导。教师是学生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在考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各种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七、 在制作“多姿多彩的图形”一课的课件时,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感悟数学知识,要获取一些具有各种几何图形的生活用品图片插入到演示课件中,请写出两种以上的获取方法。1、 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一些生活用品,将其导入到计算机,插入到演示课件中。2、 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获取一些生活用品的图片,以“生活用品图片”为关键字进行搜索,选取合适的,插入到演示课件中。3、 利用扫描仪,将教材上或者其他辅导资料上的生活用品图片,扫描到计

8、算机,进行必要的处理,在插入到演示课件中。八、 在“勾股定理的证明”一课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那些方法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所讲授的内容?1、 注意与学生的非语言交流,如通过学生记笔记的情况、对问题的反应、眼神,坐姿等,检验学生是否跟上讲课的内容。2、 在课上,可以针对讲授的内容穿插一些小测验,看学生是否真的明白了。3、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勾股定理的内容,直接询问学生是否能够证明勾股定理等等方式。九、 谈谈研究性学习在 促进学生发展方面有哪些优势?1、 获得亲身探索研究的体验。2、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 学会分享与合作。5、 培养科学

9、态度和科学道德。6、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十、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如何发挥指导和支持作用。1、 在研究性学习的几个关键性阶段进行重点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如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开题报告、可行的研究计划,指导学生形成研究结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2、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指导思路为不直接教授,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3、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做过程记录,如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4、 通过多种

10、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十一、请结合教学实践,简要分析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异同。研究性学习无论是在学习的内容、组织与管理还是在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上都与接受性学习不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研究性学习超越了学科概念的体系,在一个学习专题的统摄下,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自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

11、个人体验和感情,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落实到实处。十二、在进行正式研究时,必须对课堂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课题的评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人力。如学生对课题是否有研究兴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特长是否适合承担研究课题,指导教师是否能提供有益的指导。2、 财力。指各种研究性活动的经费,如资料收集、调研等活动所需要的经费是否能支出。3、 物力。如学校内外现有的软件硬件设备,校内外的图书资料、因特网资源、实验设备与器材等是否可用;有关的社会单位是否能提供配合和支持。4、 时间。如课题研究需要的时间有多长,学生是否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各个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会议和教师指导是否有时间进行,阶段性的汇

12、报是否能安排。1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标、途径与方法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目标:(1)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培训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文化,其内涵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

13、伦理等四方面的内容。(2)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4)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通过技术手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途径与方法:(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3)吸取“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的优点,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4)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2您是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的

14、?您在教学实践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误区?今天的学习对您有哪些启示?提示:在回答本问题时,可以结合您在教学中遇到的误区,从技术方面、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方面、教学资源应用方面、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等来回答,并结合自身的特点,答出这些对您教学的启示。3应当根据什么来确定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提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主要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结合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够提供的支持这两个方面来阐述。加、减法的笔算一、概述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810 和 17 页的内容,主要内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教学前学生具备了整

15、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的基础知识,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已从家长那里获得了一些用竖式计算的初步感知。2二年级的学生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时要从实际情境引出问题,使学生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3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掌握还比较肤浅,因此应注重由旧知导入新知、由浅入深,逐步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4学生对数学学习普遍比较感兴趣,尤其喜欢动手操作。5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中学付东方一、概述1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6、是人教版教材初中二年级的一堂数学课。本节课是第1 课时,时间为 45 分钟。2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基本判定方法之后进行的,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扩充的,以平行四边形知识的综合应用为核心,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它的探索方法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方法一脉相承,而平行四边形同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本章的教学难点,为了克服这一难点,主要运用“集合”思想,并结合关系图,让学生分清这些四边形的从属关系,从而梳理它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能根据定义探究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理解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根据其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3)理解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结合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以及相关问题的证明,进一步培养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