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发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960463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论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论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论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论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发展/face 谢佩宏 (00321030 历史系 03 本) 汉字记载下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璀璨无比的文明,而与汉字发展息息相关的书法艺术就像一枝艳丽夺目的奇葩烘托着历史的发展。那究竟什么是书法艺术呢?词典1里这样描述书法:“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书法与中国文化2中说到:“书法是一种关于汉字书写的学问。以这门学问为依据,为法则,书写的一些汉字,形成了一件作品,这件作品非常符合书写的法度,可供别人以之为“法” ,并可供别人欣赏,便可称之为书法艺术。 ”这里,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书法艺术的含义加以补充:我认为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

2、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能成为一种别人效仿的“法则” ,给人以美感,并反映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所以,书法艺术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它还从某种意义上反映着社会背景,它的发展与时代同步,并由它所在的时代背景决定其命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混乱,经济遭受很大破坏,社会又十分动荡的时代,然而却又是思想上十分解放,艺术十分繁荣,并富有创造精神的时代。书法艺术也不例外,在这一时期,书法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仅楷,真,草,行各种字体相继问世,而且整个社会都尚好书法。这已是整个时代的特征。曹魏之时, “文士云蒸,书家鳞萃;鸿都流风,去之未远;中郎(蔡邕)虽往,法度可寻”3。两晋之书

3、法亦 “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4。北朝的碑志书法,缤纷多彩,隶楷转变,无体不备。就是国势不振的南朝,书法也是盛极一时。有文云:“上自天子,下自庶民,互相淘淬,浸成风俗。 ”5这表明,书法已经在整个社会普及并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法国艺术家丹纳说:“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 ”6秦汉不乏书家,但难称“书圣” ,唐宋书家虽多且不俗,但未再生“书圣” 。因此,要研究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空前发展的原因,大概要从其时代的文化背景中去探究。 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成就得益于同期社会文化环境的滋养。 首先,从政

4、治上看。九品中正制和门阀政治的既行,使世家大族作为一个特权阶层,有着优越的条件从事文化活动,他们中间有很多学识广博的学家,涉及很多领域,比如书,画,文,史由于处于有闲阶层,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物质基础去专心学业,并多有大成者。毛汉光先生曾经指出,中国比较重视的社会价值项目为:孝悌之品德、文才、礼法、外貌、与礼仪、清谈及应付、艺术等六项,其中艺术类又以书法最受重视。 ”7而龚鹏程先生也认为:“书法,在汉魏南北朝间,是新兴的艺术门类,也是当时地位最高的艺术。 ”8在中国古代,特别是魏晋,文士受到社会的尊崇,一个人要跻身名士阶层,就必定要具备各个方面的才艺,诗、书、琴、画、棋,成为文人,特别是门

5、阀士族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随着玄学的兴起,文人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才情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当时盛行的人物品藻中的地位,进而影响到他的仕途,家族名誉等等,因此,书法受到普遍重视就不奇怪了。这一时期,虽然世家大族因势作威作福“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9,但他们从客观上对皇权的弱化反而使政治淡化了对学术、艺术的控制,抑制了“独尊”局面的出现,加上他们本身对书法的重视程度,无疑为书法艺术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二,从社会风气上来看。 六朝书法与文化中有一段这样的资料: face=楷体_GB2312 刘宋时期的朱异,射猎文史,兼通杂艺,博弈书算,皆其所长。沈约戏谑道:“卿年少,何乃何乃不廉也

6、?”朱异没有领悟出沈约的意思,沈约说:“天下唯有文义棋书,卿一时将去,可谓不廉也。 ”10刘宋时, “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 。宗炳素来有高节,晚学都来讨教,而宗慤独任气好武,不为乡里人所称道。11当时还有一个人叫张欣泰,不尚武事喜好“隶书” ,读诸子之书,在十余岁的时候,他去拜访当时的吏部尚书褚彦回。褚彦回问其骑射的本领,张欣泰回答,性情怯懦,见马害怕,也无力牵弓射箭。彦回听过后,很是惊诧。12可见尚文轻武之风不是个别现象。颜之推身经数朝,多经乱世,知道武力之重要,他告诫后辈说,先王重视武力,并以此认为是选贤任能的标准。但是,他又说,即便如此,我也不希望你们骑马游猎。他认为, “江南冠

7、冕儒生,多不习此” (颜氏家训 杂艺 ) 。无疑是以南方士族为榜样。他还告诫家人说,即便千年来的冠冕之家,如不通晓书写记录,莫不从事耕田养马之类的事情。这样看来,如能常拥百卷书,千年可不为小人(颜氏家训 勉学篇 )从此便可看出颜之推更注重家族的文化艺术修养。/face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从魏晋到南北朝时期,虽然时代更易频繁,但是世风中有很多地方却是延续传承的,崇尚文艺的社会风气仍然没有变化。正是因为如此,大量上层书家出现,与此同时,庶族为了跻身上层社会之列,也注重了在文艺方面的修养。一个人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一定要有某些方面的才艺,而善书往往是最不可缺少的才艺之一。 六朝书法与文化中引道: fa

8、ce=楷体_GB2312王僧虔的儿子王彬善篆隶,与其兄长王志齐名,当时人盛赞为:“三真六草,为天下宝” 。同时代的刘沆,勤于读书,工于篆隶,美风姿,容止可悦。13南方如此,北方也不例外。河东裴敬宪,性情和雅,未尝失色于人,工于隶草,解音律五言之作,独擅于时,名声甚重,晚辈都仰慕与他。14 /face如此可见,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书法都已成为了社会所公认的素质与修养的重要组成分之一。 第三,从人们对艺术的理解来看。汉魏以来,被称为是人性自觉的开始,也是艺术自觉的开始的时期。魏晋之人开始着力于研究生命的价值,讲究形神之美和形质之美。形神之美是指人的外表风度,形质之美是指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等,而这

9、些都是士人应该具备的修养,更是士族身份不可或缺的基本表现。东汉书法家蔡邕在笔论15里提出“书者,散也 ”的著名论断,论述了书法抒发情怀的艺术本质,以及书家创作时应有的精神状态。随后则论及书法作品应取法、表现大自然中各种生动、美好的物象,强调书法艺术应讲求形象美。在其另一篇文章九势里,首先提出了“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16的重要思想,揭示了书法美的哲学根据,阐发了汉字结构本身所蕴含的美感因素。至此,书法渐渐进入艺术时代。所以,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提高,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就有了其发展的最有力的基础大众认同感。 第四,从宗教文化对书法的影响来看。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

10、国,魏晋始兴,到南北朝时,佛教的发展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无论北方还是南方,寺院之多,僧尼之众,几不可想象。道教产生于东汉,至两晋传遍于天下。由于道教为某种意义上的偶像崇拜,兴庙建寺是必然之举,于是到了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普天之下,无处无庙观。而众所周知,一般的宗教,都有阐发教义所依据的经典的需要,道教、佛教也不列外。先说道教,在印刷术没有发明以前,道教之宣传除口头相传以外,还要借助于笔墨的抄写。道经抄写被认为是一种积累公德的行为。道家经典云笈七签卷三八善劝戒说:“劝助治写经书,令人世世聪明,博闻妙颐。 ”另外, “书写精妙。纸墨鲜明,装潢绦轴,烧香礼拜,永劫供养,得福无量,不可思议” 。17因

11、而抄经为道教所大力鼓励的。然而,道经是圣人所垂之象,是众生悟道之根本,是“登真”之路径,经书能使终生超脱五浊之津,等六度之岸,所以,抄经就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了。不仅抄经的环境要求幽静,而且抄经者皆为能书之人。道教经典18中曾说,如果书法迟拙不清不能抄经,富者可以用金帛雇人,而贫者可以出卖劳动力,请人帮助抄经。因此,雇请善书之人抄经便成为一种风气。随着道教传播范围及影响的扩大,对抄经的需求越来越大,以至于从事抄经的“善书”之人越来越多,因而书法艺术也随之扩大了影响。与道教相同,佛教的传播也需要大量善书之人抄经以满足社会对佛经的需求。就佛寺数目看来, “东晋偏安一百四载,立寺乃一千七百六十八,可

12、谓奢盛” ,而“自宋迄梁,代有增加。梁时合寺两千八百四十六,而都下乃有七百余寺”19。 “北魏佛寺也达到 3000,隋近4000,此皆为大寺,至于私家兰若招提,皆不计其数。 ”20而众多的寺院都需佛经以供诵读,在这种背景下,善书之人大量出现也不足为奇了。另外,佛教对书法的影响与道教的不同更在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两次涉及全国范围的灭佛运动,由于灭佛之举使佛教图书,经卷,寺院,佛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道宣续高僧传中曾记载僧慧思言:“我佛法不久应灭,当往何方避此难?21”这说明为防止再遭劫难,使佛法永存,佛教内部产生了相应的护法运动。于是石经就应运而生了。可以这么说,灭佛事件客观上激发了书法与佛教

13、的新结合,使佛教书法不再仅仅是纸张上的手抄经,而是走出屋室,走向自然的浑厚、肃穆之体。正所谓“艺术之发展多受宗教之影响,而宗教之传播亦多借艺术为资用” 。22 第五,从寒人崛起与书法的关系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士族把持国家大权的同时,出身相对低微的庶族也在悄然的崛起,这一点在南朝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表奏题答,书法都代表其门面,因而时人十分重视,在南朝恩幸之人中就多有代为帝王签名,题答的事例。 六朝书法与文化一书中曾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face=楷体_GB2312萧道成在领军府时, “令(纪)僧真学上手迹下文,至是报答书疏,皆付僧真,上观之,笑曰:我亦不复能别也 ”纪僧真“诸权要中,最被恩眄”

14、,其中固然有很多原因,如善于随机应变,“容貌言吐,雅有士风” ,但善书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纪僧真最初被赏识,是萧道成在淮阴时随从左右, “以闲书题,令答远近书疏” ,因而“自寒官历至太祖冠军府参军、主簿” 。23/face可见,没有这方面的特长,他根本没有得以升迁的机会。北朝也有类似的情况。吕思勉先生说过:“虏主不能书而使工书者为代也”24。因此寒人得以侍奉左右,进而身份升迁,地位提高。而这种没有家族背景,仅因“善书”而被擢用,从而踏上仕途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乏其例,所以,书法成为了中下层阶级仕途的敲门砖,很多寒人勤苦学书,由此,书法艺术便渐渐的在民间扩散,书法的社会基础也慢慢的扩大了。

15、第六,从社会条件来看。艺术社会学认为:“社会条件向艺术创造提供了机会,而不能构成必然如此的原因,机会和社会条件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现象和艺术现象汇发生巧合的情况,但这不能说明它的因果关系。 ”25的确,在魏晋南北朝萧条,混乱的社会状态下仍然产生了如此辉煌的书法成就便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艺术和社会条件方面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尤其是和艺术发展有直接关系的物质条件的发展。因为物质条件的发展可以丰富艺术的表现手法,从而拓宽艺术的表现领域。魏晋南北朝时,与书法发展密切相关的诸物质要素在逐渐丰富,其中文房四宝制作的讲究和广泛应用于书法,对书法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节点。没有这个物质基础,书法就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魏晋时期继承了汉代的制笔技术,很多书法家对于制笔都有自己的见解,甚至于亲自造笔。王羲之书札当中曾说到对笔的要求,他说:“复与君,斯真草所得,极为不少。而笔至恶,殊不称意。 ”26而这一时期,纸的品种的多样性也为书法的表现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六朝书法与文化一书中列举了多种纸张品种,如晋时的麻纸、鱼卵纸、紫纸、蚕茧纸、蜜香纸、六合纸、侧理纸、剡藤纸,南朝时的张永纸、黄纸、桃花纸等等。纸张的广泛使用给魏晋南北朝书法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外部条件,除了有利于传播以外,更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书法作品的出现,因为纸的多方面表现效果有助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