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953977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第卷 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文明、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上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 房屋建造 陶器制作 牲畜饲养2. 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图一:骨耜 图二:石犁 图三:铁锄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3.灌溉工具

2、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图 1 相比,图 2 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2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C节省了人力 D灌溉不受水源的限制4“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特点是少投人多产出5. 史载:明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登记每块土地的面积、地形、四至及田主姓名,并编制图册,史称“鱼鳞图册”。这反映了( )A 明朝土地兼并严重B 明朝限制土地兼并,重视田赋收人C皇帝带头兼并土地D政府不断清查土地,便于土地分配6.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

3、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 300 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7 . “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式认识正确的是( ) 自耕农经济是当时社会进步的表现 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自耕农经济形势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 B C D . 8.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

4、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3数主。”由此可见,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封闭性 B.落后性 C.脆弱性 D.分散性9.马克思指出:“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他们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马克思反对皇权主义 B.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C.小农人数众多却互不来往 D.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10.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某一水利工程的

5、描述:具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作用,它应该处于以下四大经济区中的哪一经济区( )A.山东经济区 B.山西经济区C.江南经济区 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11.宋史食货志载:“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后乐集载:两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之曰江曰湖,今皆田也。水稻种植遍及南方各地”。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南方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B.南方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C.江南的农业生产发展 D.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12.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有这样一段记载:某家的马因为管理疏忽,跑到别人的田里吃了庄稼,因而引起纠纷,“(马)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论当及赏(偿

6、)稼”。这说明 ( )A.当时已用法律手段保护土地私有 B.当时的法律已经健全完备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D.自耕农拥有小块土地和牲畜13. 855 年,唐朝政府颁布的令文说:“如有贫穷不能存济者,欲以男女佣雇与人,贵分口食,任其行止,当立年限为约。”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A.官府注重减轻农民负担 B.皇帝兼并土地农民生活艰难C.唐朝租佃关系普遍存在 D.唐朝开始产生租佃经营方式414.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

7、自给自足15. 2013 年 3 月 22 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首访俄罗斯,并对非洲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此行,他们的穿着引起服装界的轰动。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服装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丝国”称号 B唐代的缂丝技艺使服饰极具艺术神韵C元代棉纺织技术的推广使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D清代中期棉布的流行使其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16.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古代中国南京

8、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17.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18. “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次旋转都伴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古代中国( )A商人尊崇重义轻利思想 B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9.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9、:“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5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20.明朝郑和下西洋后,“皇帝下诏禁止海外远征,并强迫立即执行这一命令。这一诏书之所以可行,是因为中国商人缺乏西方商人所拥有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材料所述现象实际上是由于中国( )A.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B.闭关锁国政策所致C.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D.重农抑商源远流长21.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

10、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22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范围 B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23“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句话反映了 专业市镇的发展 区域分工加强经济重心南移 资本主义萌芽 ( )A. B. C. D.24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

11、共有大小院落 123 座,房屋 1118 间,面积共 45000 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的消极影响是( )6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25平遥是著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清代道光四年(公元 1824 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昇昌”票号在平谣诞生。三年之后,“日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 世纪 40 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结论的是 ( ) A明清时期

12、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B晋商对外国资本有一定的抵制作用C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 D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26.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率天下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C.贵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27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28.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着棉袄,吃着烤熟的甘薯,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

13、窦娥冤,这位农民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在( )A.北宋 B.元朝 C.唐朝 D.明朝29于昌明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正为他的儿子准备上学堂的学费。张三不知道在这种情形下,主角应该使用何种货币。请您根据历史知识为张三判断最有可能的货币是( )7A纸钞 B金币 C银两 D布帛30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第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3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

14、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电影天仙配歌词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四: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