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953632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3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力的整体 重解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文化工业的批判- -Tag: 法兰克福学派 文化工业 批判 无力的整体重解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文化工业的批判栾 轶 玫 “法兰克福学派” 与“ 批判理论”似乎有一种天然的宿命联系,在谈到“ 法兰克福学派”时,所有的着眼点都在于“批判”二字上。这种印象来源于多种因素:首先,法兰克福学派较早旗帜先明地提出“批判理论”,与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领域的传统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不同,该学派将批判的目标与内容转向“ 社会”,转向“文化”,这种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的转型,直接影响到该学派的批判视角以及其后的后现代主义等;其次,法兰克福学派在审视社会问题时,是以一种批判的视角,以一

2、种超越的维度,以期实现人的全面自由,这与传统的阐释学派不同。正如阿多诺所言“批判的途径不仅仅是形式的,而且也是质料的。如果它的概念是真实的,批判的社会学,依照它自身的理想,必然也是一种社会批判。”1; 此外,法兰克福学派所坚持、所代表的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批判理想,除了超然的批判精神外,他们更倾向于彻底的批判意识与批判方法,其批判理论因此经常给人以走极端的印象。 法兰克福学派的前身是 1923 年 2 月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建立的社会研究所,首任所长是格林贝格。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以及早期的哈贝马斯(哈贝马斯后来脱离法兰克福学派)。 “社会哲学” 是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的重点,

3、究竟什么是他们所定义的社会哲学呢?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的理解是“它既不是一种专门为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高傲的义理之哲学价值理论,也不是五花八门的社会科学的成果的某种综合,而是这些科学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之根源,它是普遍的整体将不会被遗忘(the universal would not be lost sight of )”2 要想更好地理解法兰克福学派对于文化工业的批判,就必须理解“普遍的整体将不会被遗忘” 这一该学派进行批判的目的与初衷。 无论霍克海默、阿多诺,还是马尔库塞,他们的研究都涉及文化工业,而且基本上,对文化工业,都持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他们对文化工业的反思与批判也都集中在“

4、普遍的整体被异化为无力的整体” 这一命题上。 一、文化工业批判的内容: “文化工业” 是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启蒙的辩证法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为此,他们专门写了题为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的论文来展开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在这篇文章中,他们指出,“文化工业”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商品化了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 法兰克福学派通常使用的“文化工业 ”范畴与大众文化非常地接近,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最重要的是揭示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异化力量的消极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众文化的商品属性: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由于技术的异化作用,通俗化、大众化的文

5、化已经丧失了真正文化的本质属性,艺术已远离创造,日益呈现出商品化趋势,具有商品拜物教的特征。诚如马尔库塞所言,资产阶段的艺术作品都是商品,“由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组织起来的这个世界,已把个体的发展转化为经济的竞争,把他的需求的满足,抛入市场中。肯定的文化用灵魂去抗议物化,但最终也只好向物化投降。”3 关于大众文化的商品属性,霍克海默与阿多诺也多有论述。对于艺术与商品性的屈从,他们在启蒙辩证法中有着精彩的见解:“由于出现了大量的廉价的系列产品,再加上普遍进行欺诈,所以艺术本身更加具有商品性质了。艺术今天明确地承认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质,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但是艺术发誓否认自己的独立自主性,反以自己

6、变为消费品而自豪,这却是令人惊奇的现象。”4 随着科学进步,文化中越来越多地被加入技术的因质,当艺术同大众传播媒介结合以后,文化的商品化趋势越发明显-“广告成了唯一的艺术品”,艺术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已然让位于大众文化的商品属性,真正的艺术因此被搁置在不为人知的空间里。 (二)大众文化的克隆特征: 从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定义中(“文化工业” 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商品化了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我们可以看到大众文化具有“克隆特征” “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是文化工业一个显著特点。 霍克海默对此做出形象的描述:“现在一切文化都是相似的。电影、收音

7、机、书报杂志等是一个系统。每一个领域是独立的,但所有领域又是相互联系的从宏观上和微观上表现出来的统一性,说明了人民所代表的文化的新模式:即普遍的东西特殊的东西之间的虚假的一致性。在垄断下的所有的群众文化都是一致的,它们结构都具有工厂生产出来的框架结构,这一点已经开始明显地表现出来电影和广播不再需要作为艺术。”5 文化工业体系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克隆机器” ,经由这种体系生产出来的大众文化具有 “模样相同,内质近似”的特点,真正的文化、真正的艺术的唯一性、独特性因此销声匿迹。文化工业正以一种模式化的东西异化着人类真正的文化与艺术。 (三)大众文化的麻醉效应: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经由文化工业体系生产

8、出来的大众文化,通过提供越来越多的娱乐消遣与通俗产品,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消闲需求。大众文化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在麻醉着作为消费者整体的大众,使人们渐渐失去思想与深度,渐渐远离超越与批判,在无思想的享乐中,追求与他人的同一性及对现状的认同,从而获得片刻的安全感。 在现代社会中,整个世界都得通过“文化工业” 这个过滤器,生活和电影、电视等文化产品之间在人们的错觉中不在有什么区别,这在某种程度上转移了人们对现状的不满足,使得人们能通过沉浸在大众文化中而成功实现对现实的逃离。 “文化产品本身,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声电影,抑制观众的主观创造能力。这些文艺作品,虽然能使观众迅速理解他们的真实内容,能吸引观众

9、的注意力,也能使观众熟悉它们,但是,如果观众不能摆脱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许多掠过的具体细节,它们就约束了观众的能动的思维。”6 二、文化工业批判的核心: 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文化工业批判 ”的核心是什么?本文以为“文化工业造成了人们整体的无力状态”是该学派对文化工业进行口诛笔伐的核心动力。 正如前文所述,普遍的整体将不会被遗忘一直是法兰克福学派进行社会研究的初衷与目的,也是他们进行社会批判的终极理想。该学派一直保有一种清醒的自觉意识,即追求人的全面的自由。由于深受马克思“异化” 理论,特别是卢卡奇“ 物化” 理论的影响,他们在进行文化工业研究时,常常将文化工业对人,对社会的异化作为研究的重点。这在霍

10、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的著作中都有所反映。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法兰克福学派在考察现代文化工业,发现文化工业导致了人们的异化与自我异化-激起了他们的强烈的批判意识,“无力的整体” 正是他们对文化工业批判的一种简明表述。 这种“整体的无力状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文化工业促成了人的自我异化与个体心理结构的变异; 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的异化问题不仅仅表现在统治人的异化力量从有形的政治经济力量向无形的文化力量转化,更严重的是,异化的机制逐步深入和内化到人的生存结构中,导致了人的性格结构和心理机制的异化。文化工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直接作用。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现代人的性格结构和心理机制的异化是人的最深

11、层的异化,而以技术发展和消费娱乐为背景的文化工业作为一种新的操纵力量,通过提供娱乐与消遣让人迷失在大众文化的盛宴中,从而放弃天赋的批判力量与超越维度,主动地与现存秩序认同,在性格结构和心理机制的层面上消解掉超越和否定现存秩序认同,成为非创造性的人格。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中深刻分析了文化工业对人的这种异化现象。他指出:现代人往往“自由地” 经受压抑,把压抑视为自己正常的生活,他们不像早期资本主义时期的工人那样反抗机器,逃避劳动,而是能够忍受劳动的枯燥与痛苦。他们借助劳动之外的娱乐消谴来平和自己的生活。而大众文化正好提供了这种娱乐消谴。 大众文化的齐一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统一了人们的口味,使人们不

12、但失去了创造性,同时也失去了个性特征,从而表现出一种“整体的无力 ”感。 (二)文化工业为意识形态统治提供了新的合法外衣,这种软化的力量变形为新的统治力量; 在法兰克福学派眼中,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欺骗性等特征,对此,阿多诺认为,意识形态以提供消谴、娱乐、舒适的生活为手段掩盖现存社会的内在冲突和分裂,在现代,意识形态的这种统治作用主要通过大众文化,通过文化力量来实现的,特别是依靠大众传媒完成的。阿多诺用“电影” 举例说明,他认为,电影就通过为人们提供美好生活的幻影,从而为现实辩护。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也指出:“大众传播与交通工具、吃穿住日用品,具有非凡魅力的娱乐与信息工业输出,这些也同时带

13、来了人为规定的态度、习俗以及多少舒适的方式使消费者与生产者结合并通过后者与整个社会结合起来的某些理智和激情反应。这些产品灌输、控制并促进一种虚假意识,这种意识不因自己虚假而受影响。而且,随着这种有益产品对更多社会阶层的个人变为可得之物,他们所携带的训诫就不再是宣传而是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比从前的要美好的多,而且,作为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它抗拒质变。一种单面思想与单面行为模式就这样诞生了。”7 文化工业将人变成“单向度”的个体,为意识形态的教化打下了基础。这种软化的力量成长为一种新的统治力量,实现着意识形态对个体的操纵与统治。无数个失去了自主意识与自觉能力的个体结集而成“无

14、力的整体”,他们不再拥有批判意识与超越渴望,他们更加顺从,更加麻痹的面对社会现实,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整体的无力感”正在内化为一种群体意识。群体对“无力状态” 变得习以为常,变得像是从来如此般的。 “无力的整体” 是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最透彻、最深刻的批判,这种批判虽然带有某种极端的色彩,但是依然值得我们肯定的是,正是源于对社会最深切的关怀,才会有这样深刻的批判;正是有了这份关怀,法兰克福学派成员提出的“无力的整体 ”因此而更加振聋发聩,更能警示世人! 现代大众文化即文化工业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认为, 现代大众文化具有商品化、标准化、强制性等特点,从而成为巩固现

15、行秩序的 社会水泥.照搬这一理论主张限制中国目前的大众文化发展并不合适,当前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文化产业市场.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文化工业的理论批判为当代大众文化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对大众文化的研究产生了日益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存在的局限性,需要对其再认识,以推动当代大众文化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本文重点阐述了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对其理论的反思与批判,并指出其理论的现实意义及启示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历来被视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点。因此有人说“不读法兰克福学派的著作,就没有资格来谈大众文化。 ”从总体上来说,这一学派对文化工业持坚决

16、的批判态度,其主要代表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等。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有哪些批判维度?作为一种文化批判理论其局限性何在?这种批判对我们今天进行电视文化研究有什么启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接下来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一、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视野中,文化工业已经试析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 2004614500076 传播学 陈芳 内容摘要: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历经三代人的批判、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工业理论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然后在逐一分析法兰克福学派所概括的商品化、技术化、齐一化、强迫化诸种特征基础上,揭示了文化工业的基本内涵,最后对该理论存在的历史局限性进行了批判。 关键词: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