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药扶芳藤的生药学鉴定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94938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药扶芳藤的生药学鉴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民族药扶芳藤的生药学鉴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民族药扶芳藤的生药学鉴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民族药扶芳藤的生药学鉴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民族药扶芳藤的生药学鉴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药扶芳藤的生药学鉴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药扶芳藤的生药学鉴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民族药扶芳藤的生药学鉴定作者:孙羽,海莉,任朝琴,刘圆【摘要 】 目的对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药扶芳藤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结果扶芳藤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等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结论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图能够很好地鉴定扶芳藤。 【关键词】 扶芳藤; 生药学鉴定扶芳藤为卫矛科植物扶芳藤 Euonymus fortunei(Turez). Hand.-Mazz.的枝叶,又名滂藤(本草拾遗),岩青杠( 贵州),卫生草(广西 ),抬络藤(浙江 ),换骨筋(云南) 1。侗族、瑶族、哈尼族、佤族、僳僳族、壮族中药用2。入药首载于

2、本草拾遗:“扶芳藤,味苦,小温,无毒,主一切血,一切气,一切冷,去百病,久服延年,变白,不老大主风血 ” 1,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肌劳损、吐血、血崩、创伤出血、月经不调、血瘀闭经、跌打骨折等症,主要是以茎叶入药。 本草拾遗:“味苦,小温,无毒;主一切血,一切气,一切冷,大主风血。以酒浸服。 ”贵州民间药物 广西药植名录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江西草药手册2文山中草药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中国壮药志 中国壮药原色图谱 中国瑶药学均记载35,性味辛、平,具有行气活血、舒筋活络、补肝肾、止血等功效,用于治疗腰肌劳损、风湿痹痛、咯血、血崩、月经不调、跌打骨折、创伤出血等,并收载了不同疾病

3、的经验方。现代药理作用证实有抗衰老作用及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6,7。 广西中药材标准1990、1996 版, 浙江中药材标准收载。作者在对广西南宁进行民族药用植物资源考察研究中,对民族药扶芳藤进行了生药学研究。1 材料扶芳藤,采于广西省南宁市药用植物园,海拔 100 m,由笔者鉴定。YD-1508 轮转式石蜡切片机 (浙江金华科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Sony DSC-100 数码相机( 索尼公司);KQ 3200 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电子显微镜(上海兴行实业有限公司)。2 方法与结果取部分所采材料药用部位按常规石蜡制片法制作石蜡切片;按中国药典2005 版薄层色谱法进行定

4、性鉴别研究。32.1 原植物鉴定常绿或半常绿攀援状灌木,高约 1.5 m。枝具棱和突起的圆点状皮孔。单叶对生;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 2.58 cm,宽 1.54 cm。边缘有圆细锯齿,上面叶脉稍隆起;叶柄短。2 枝聚伞花序腋生,花浅绿色,萼片 4,近圆形,雄蕊 4与花瓣互生着生于花盘边缘,子房上位。蒴果球形。种子外被橘红色假种皮。花期 67 月。果期 910 月。生于山野、林缘,攀援于墙壁或树上。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2见图 1。2.2 性状鉴别茎长为 1 m 左右,枝具棱和突起的圆点状皮孔,枝呈棕色,枝较硬,不易折断,断面呈黄色。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呈灰绿色,长 2

5、6 cm,宽 13 cm,边缘有圆细锯齿,上面叶脉稍隆起;叶柄短。药材剪成长约 2 3 cm 的饮片。味淡,平。2.3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由多列排列整齐、紧密的扁长方形木栓细胞组成。维管束外韧型,具维管射线。韧皮部较窄,木质部分化到髓部,无髓部,导管和木薄壁细胞均木化,亦偶见被固绿染成绿色的内含物团块(附图 2A,2B)。茎横切面:表皮由 1 列排列紧密、整齐的扁平薄壁细胞组成,有皮孔。皮层由多列椭圆形薄壁细胞组成,比表皮细胞稍大,4有棕色内含物,细胞内可见被染成绿色的类圆形叶绿体。维管柱与皮层分界明显,其中薄壁细胞大小不一,维管束为外韧型。皮层、韧皮部的大型黏液细胞中含有簇晶,木质部成

6、环状,髓部位于茎的中央,宽广,由薄壁细胞组成(附图 3A,3B)。叶横切面:表皮由 1 列近方形排列紧密的生活细胞组成,具角质层和气孔。叶肉由含有叶绿体的薄壁细胞组成。栅栏组织为圆柱形,由排列整齐紧密的两列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由近圆形的薄壁细胞组成。主脉处两侧向外突起。维管束为外韧型,周围有多层纤维组成的维管束鞘包绕(附图 4A,4B,4C)。图 1 扶芳藤原植物图 2A 扶芳藤根部横切面 图 2B 扶芳藤根部横切面局部图 3A 扶芳藤茎根部横切面 图 3B 扶芳藤茎部横切面局部图 4A 扶芳藤叶部横切面2.4 薄层鉴别2.4.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扶芳藤材粉末 1 g(过 20 目筛) ,加醋

7、酸乙酯 10 ml 置锥形瓶中,密塞,超声处理 30 min,滤过,5浓缩至 5 ml,作为扶芳藤的供试品溶液。2.4.2 展开系统 1 吸取扶芳藤供试品溶液 10l,点于含 0.3 %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贴剂的硅胶 G 板上,以甲苯- 醋酸乙酯-甲酸-水(20101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 硫酸乙醇溶液, 100 烘约 8 min,日光检视,可见 3 个斑点。图 4B 扶芳藤叶部横切面 图 4C 扶芳藤叶部横切面局部2.4.3 展开系统 2 吸取扶芳藤供试品溶液 10 l,点于含 0.3%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贴剂的硅胶 G 板上,以正丁醇-醋酸乙酯- 水(4l5)上

8、层液 -甲醇(101)为展开剂,置氨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 16 cm 以上, 取出,于 100 烘干,喷以 10 %硫酸乙醇溶液,100 烘约 8 min ,日光检视,可见 4 个斑点。2.5 紫外光谱鉴别取样品粉末 10 mg,加 95 %乙醇 25 ml,超声 30 min,滤过 ,滤液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 95 %乙醇作为空白液,在波长 200400 nm 范围内扫描,结果最大吸收波长为 205 nm。3 讨论6本文作者在扶芳藤的薄层鉴别实验中曾用 95 %的乙醇和醋酸乙酯提取。两者分别用了甲苯-醋酸乙酯-甲酸- 水(20101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和正丁醇-醋酸乙酯- 水 (415

9、)上层液-甲醇(101)为展开剂,但前者斑点不明显。后者斑点比较好,且这两个展开剂系统可以较好地把斑点分开,故选用后者。【参考文献】1 宋立仁,洪 恂,丁绪亮,等.现代中药学大辞典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39.2 贾敏如,李星炜.中国民族药志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259.3 朱 华,王乃平.中国壮药志,第 1 卷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417.4 朱 华, 蔡 毅.中国壮药原色图谱 M.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176.5 覃迅云,罗金裕 . 中国瑶药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616.76 刘华钢,梁秋云.扶芳藤及其制剂药理与临床研究概况J.广西中医药,2003,26(3):6.7 朱红梅,钟 鸣.扶芳藤及其提取物的有关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0,7(3):1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