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科学中的创新教育及其实施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小学科学中的创新教育及其实施方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浅谈小学科学中的创新教育南屯 唐相叶【摘要】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 。必须将创新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渗透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并应当逐渐变成一种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准则。而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把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新时期小学教育必须面对的新任务、新课题。那么,在具体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呢?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让学生在亲自“探究”的基础上,学习掌握一些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探索、认识事物,从而自行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只有加强创新教育,让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
2、充分表露出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呢?下面将从六个方面针对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及其实施方法进行阐叙。【关键词】 创新教育;科学教学;能力的培养;小学;科学教师;科学认识一、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应该要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意识的能量释放出来。首先,好奇心是创新信念形成的重要起点,科学知识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因此,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神秘的科学知识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比如:妈妈的丝绸围巾是怎么来的?凤仙花的生长过程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不死的植物?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念,
3、产生好奇,促使创新信念的形成。 利用丰富多彩的科学事物,使学生产生联想,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创新意识是一种渴望用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愿望。苏霍姆林期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没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就不会有创新的行动。科学课教学要摆脱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因为通过启发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通过引导可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和动机。大家知道,人的认识领域是无限的,而大脑的容量也是无限的,它蕴含开采不尽的宝藏。引
4、导和启发就是开采大脑宝藏的挖掘机,只要我们努力去挖掘,一定会挖掘出新的知识。二、注重小学课堂的教学设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创新的内部动力。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精神、成功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教具学具、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使用各种方法创设创新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好的课堂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促进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当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因此要重视教学设计,我们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既要
5、保证学生有较高的兴趣,又要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如教学水的蒸发和沸腾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探究“水的蒸发需要什么条件”这个问题前,给儿童先创设一个情景,给每个小组两支温度表,表上指示当时的室内温度,两支温度表读数相同,然后让学生用一支温度表侧一杯比室温略低的水的温度。紧接着让学生估计把这支温度表刚刚提出水面,温度表的读数会有什么变化?并且用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这种教学设计收到很好的效果。当学生发现温度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非常惊奇,不由自主地纷纷讨论起来,急于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我这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原因,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自己寻找原因。学生带着问题反复实验,兴趣很高,直到得出“
6、水蒸发要吸热”这个结论。蒸发是常见的现象,但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要吸热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探究过程的实践,把直接看不见的过程和条件揭示出来,使学生获得新知,促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过程是建立在教师精心设计安排之中的,为了使孩子有多种多样的思路去探究,能在关键时刻补充材料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孩子们的想像力,必须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搞好教学设计尤为重要。三、重视教法与学法的灵活结合目前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类是以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学习科学探究中要用到的各种技能。教学方法要与教
7、学内容相适应,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方法。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应该让学生到大量简单的科学事实。在事实性知识的学习中,不能对现象进行单纯的描述,要根据先前的知识或假设,根据观察到的证据判断哪些事实有价值,哪些事实没有价值,然后进行选择性的收集,这就要用到分析的思维方法。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有条件的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分析,还要进行综合,即根据整理除的信息得出一定的结论。例如:学习磁铁的性质,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了解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哪些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事实;然后让学生将物体分类,能够被磁铁吸引的分为一类;不能被磁铁吸引的分为一类;接着重点分析这些物体为什么能被
8、磁铁吸引?这些物体属于哪一类物体?最后得出磁铁有磁性,能够吸引铁制品的结论。四、让能力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 ”当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因此可以这样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课堂实验和课外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什么事总想理解,做什么都想亲自试试的特点,我们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达到手脑并用的效果。比如在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来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分析现象产生的过程,这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9、,发展认知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在科学教学中不能把科学知识简单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手体验的机会,鼓励、引导他们以研究者的身份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使他们不仅仅看到结论的本身,重要的是看到结论形成的过程。科学课中有许多实验和观察材料,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准备的。学生在做准备工作的过程中会亲身面对课本以外的意想不到的问题,从而获取很多新知识,对于科学创新精神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天性好奇,爱学爱问,爱发表自己的意见,创造欲望很强。他们对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想问个为什么,更乐意去亲手动一动,摸一摸,这是人创造意识的一种表现,但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
10、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课堂实验诱发他们的创造灵感。教师应该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要求他们自己设计实验,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并通过相互交流、研讨,获得新的发展,自己得出结论。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喜爱活动,教师要加强学生课外兴趣的指导。如精美的科技小报、科技剪报、多姿多彩的科技制作、富有新意的创新方案设计、深入有效的调查活动等都能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很大提高。利用电教媒体,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小学儿童的知识水平和大纲的要求,这一环节可设计讨论、小组交流、个人发言等,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东西说出来。如教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
11、,我打一个简单电路图的摄影,让学生思考: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电珠、灭的?我特意准备了牙膏皮,让学生自己组装电路。有的小灯泡亮,有的小灯泡不亮。于是,同学们因实验结果的不同而争论起来,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请他们各自讲自己的做法,讲出其中的道理。经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灯泡不亮是因为把导线连接在有漆的那面上了,说明这面是绝缘的;灯泡亮,是因为导线连接在没有漆的一面,这面是导体。运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讨论,使他们展开创造性思维。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了新的知识。五、激励发展学生勇敢大胆的创新精神激励学生的勇敢精神,让学生“敢”字当头,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敢想敢说是科学家发现、发明的前提。教师要
12、解放思想,打破传统教学中各种陈旧思想的束缚,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三敢”精神:敢想,即鼓励学生不要受任何框框的约束,敢于思考问题,敢于想别人想不到的问题;敢说,即敢于把自己的各种想法都说出来,不要怕说得不对或说错;敢于实践,即敢于动手把自己的想法实施于行动。科学课教学就是要在“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六、实现目标,体验创新乐趣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当学生实现了创新目标,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使他们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产生更大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动力。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成功者,去体验创新的成功感。总之,创新教育是永恒的教育。我们的素质教育应当以“全面
13、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我们科学老师应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的意义在于为国家、民族的崛起,培养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打基础;知道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在科学教学这一科学启蒙的阵地上,我们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积极扶持学生的创造萌芽,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浅谈小学科学中的创新教育南屯 唐相叶【摘要】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 。必须将创新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渗透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并应当逐渐变成一
14、种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准则。而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把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新时期小学教育必须面对的新任务、新课题。那么,在具体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呢?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让学生在亲自“探究”的基础上,学习掌握一些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探索、认识事物,从而自行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只有加强创新教育,让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充分表露出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呢?下面将从六个方面针对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及其实施方法进行阐叙。【关键词】 创新教育;科学
15、教学;能力的培养;小学;科学教师;科学认识一、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应该要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意识的能量释放出来。首先,好奇心是创新信念形成的重要起点,科学知识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因此,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神秘的科学知识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比如:妈妈的丝绸围巾是怎么来的?凤仙花的生长过程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不死的植物?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念,产生好奇,促使创新信念的形成。 利用丰富多彩的科学事物,使学生产生联想,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创新意识是一种渴望用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愿望。苏霍姆林期基
16、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没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就不会有创新的行动。科学课教学要摆脱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因为通过启发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通过引导可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和动机。大家知道,人的认识领域是无限的,而大脑的容量也是无限的,它蕴含开采不尽的宝藏。引导和启发就是开采大脑宝藏的挖掘机,只要我们努力去挖掘,一定会挖掘出新的知识。二、注重小学课堂的教学设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创新的内部动力。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精神、成功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教具学具、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使用各种方法创设创新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好的课堂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促进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