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11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910780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1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1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1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1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1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1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石景山区2011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石景山区 2011 年初三第二次统一练习语 文 试 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第 I 卷和第 II 卷,全卷共 8 页,包括六道大题,23 道小题。2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3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填写准考证号、学校、姓名,然后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 I 卷(共 70 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是:A诘责拮据 倔强自强不息B翘首翘起 刊载满载而归C懊悔教诲 涨红水涨船高D伫立 贮藏 薄弱厚此薄彼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是:来源:

2、学科网 ZXXKA读史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渊博。国学大师季羡林学识渊博,德高望重。解说:两个“渊博”意思相同,都有“深而且广” 的意思。B这个人有三十岁模样。 看你打扮成这模样, 我几乎认不出来了。解说:两个“模样”意思不同。句中的“模样” 指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句中的“模样”表示约略的情况。C天空中变幻莫测的白云,让人产生无限遐想。面对变幻莫测的外贸形势,很多企业不得不采取新的出口策略。解说:两个“变幻莫测”意思相同,都有“变化多端,难以揣测”的意思。D漫步在曲曲折折的山间小路上,常常会有峰回路转的惊喜。人生的征途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解说:两个“峰回路转”意思不同。

3、句中的“峰回路转” 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句中的“峰回路转”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3在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是:2 月下旬以来,长期困扰利比亚的国内社会矛盾终于演化为一场全国性骚乱,正所谓 。这一阶段,我们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班集体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还需要 。A句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句填“再接再厉”B句填“滴水穿石” 句填“再接再厉”C句填“滴水穿石” 句填“百尺竿头,更进一步”D句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句填“百尺竿头,更进一步”4下列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是:漫长清冷的冬夜在晨曦中隐去了身影,吵醒了晨梦的麻雀在窗外叽叽喳喳地雀跃着,。开窗问候早

4、晨,好生 纳闷,居然有几只麻雀迎着寒风蜷缩在梧桐树冠的最高处, ?看着它们被风吹得零乱的羽毛,我更加怜惜这些冬的忠实守候者。A给寂寥的冬晨增添了不少生机 莫非它们也懂得“高处不胜寒”的道理B给美丽的冬晨增添了不少乐趣 莫非它们也懂得“高处不胜寒”的道理C给寂寥的冬晨增添了不少生机 莫非它们不懂得“高处不胜寒”的道理D给美丽的冬晨增添了不少乐趣 莫非它们不懂得“高处不胜寒”的道理5对下列公益广告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不正确的是:A说好普通话,走遍神州都不怕。 (“推广普通话”公益广告)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学好普通话的益处。B别踩,我怕疼。 (“爱护草坪 ”公益广告)理解:运用拟人的修辞方

5、法,表现小草的娇嫩柔弱、惹人喜爱。C为何血浓于水?因为爱在其中。 (“无偿献血”公益广告)理解: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引发思考,强调献血这一善举的意义。D欲望就像气球,极度膨胀的结局只有一个 自我毁灭。 (“反腐倡廉”公益广告)理解: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警示人们如不廉洁自律,就会自取灭亡。6下列标点符号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正确的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 不同地域, 有着不同的风情 藏族的赛马会 傣族的泼水节;塞北的腰鼓,江南的社戏 轻柔婉转的越剧,高亢嘹亮的秦腔 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让人心驰神往。A , : , ; B 、 , ; , C 、 : , ; D , , , ; 二、填空题

6、(共 8 分)7默写(5 分) ,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1 分)至若春和景明, ,上下天光,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2 分)陶渊明在饮酒 (其五)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现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 ? ”。 (2 分)8名著阅读(3 分)所著的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为主线,通过宋江、 等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深刻反映了北宋末年的社会状况,揭示了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三、综合性学习(共 11 分)2011 年 1 月 13 日,首钢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全面停产,意味着这座有 91 年历史的“十里钢城”在北京正式谢幕。为回顾 首钢的过

7、去、祝福首钢的明天,我校将举办“首钢文化展”。作为筹备小组的成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9按照首钢的发展历程,展览分为三个部分。请根据下面的首钢大事纪,将每部分的标题补充完整(每空 4 个字)。(4 分)首钢大事纪1919 年,作为首 钢前身的“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铁厂”建设工程启动,中国最早的一座炼铁炉诞生。1958 年,建起我国第一座侧吹转炉,结束了钢铁厂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 年,建成我国第一座 30 吨氧气顶吹转炉,北京的工业基础由此奠定。1979 年,首钢率先实行企业承包制,竖起改革的一面旗帜。1994 年,首钢的钢产量达 824 万吨,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2005 年,发改委正

8、式批复首钢搬迁方案,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新首钢。2007 年,首钢的钢产量 1540 万吨,在中国企业 500 强中名列第 36 位。2010 年,首钢新厂钢产量达到 2500 万吨。第一部分(1919 年-1978 年)艰苦创业, 第二部分(1979 年-2004 年) ,探索发展第三部分(2005 年-现在) , 10为了弘扬首钢精神,学校小记者对一些首钢工人进行了采访。请根据采访记录,与参观者谈谈首钢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4 分)杨师傅:解放初期,首钢高炉不冒烟,厂区内长满荒草。我们用大锤、扁担和箩筐,半年时间,就让高炉流出铁水。张师傅:我进厂 30 多年,陪伴它的时间比陪伴妻子还多

9、,当年我们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白天黑夜不闲着。李师傅:虽然我们许多人会因为首钢搬迁而离开工作岗位,但为了北京的蓝天,为了企业的未来,我们支持。11在活动结束前,学生会主席代表全体同学对首钢的未来表达美好的祝愿。请结合下面的材料,将发言稿补充完整。 (3 分)【材料】搬迁调整后,首钢科学规划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北京地区大力发展高端金属材料等五大产业,争取 2015 年实现北京地区销售收入 1000 亿元。搬迁调整后,在河北曹妃甸,一个现代化的钢铁基地正在崛起。至 2010 年底,新钢厂已集中了目前我国最大、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型焦炉、烧结机、高炉、转炉等设备,如亚洲最大的 4座 7.63 米

10、特大型焦炉,世界领先的 5500 立方米高炉等,代表了 21 世纪钢铁企业的水平。同时,新钢厂还以再利用为原则,对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含铁物质和固体废弃物充分循环利用,基本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发言稿】首钢人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辉煌史诗。随着国家工业战略的转移,首钢又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衷心祝愿首钢凭借 、 、 的优势,在新的征程上再展雄风,书写更绚烂的篇章!四、文言文阅读(共 8 分)阅读陋室铭 ,完成 12-14 小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11、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2 分)来源:学科网斯是陋室苔痕上阶绿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3 分)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1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德馨”表现在哪些方面。 (3 分)五、现代文阅读(共 31 分)(一)阅读寒冷的味道 ,完成 15-17 小题。 (共 15 分)寒冷的味道黄明山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还有人说,这是厄尔尼诺现象。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现在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也许我对寒冷还

12、只是一知半解。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说得具体一点,是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行走。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 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我在冰上驻足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到了寒冰的高度。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穿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冬天也看露天电影。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

13、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 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陡生,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 。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份。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墩烤就的一堆火,炖着狗獾肉(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果),或者鸡子、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

14、着,看那门外的雪轰轰烈烈地下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别样的滋味。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 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风景?不仅仅是孩子们。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朵,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结果。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寒冷还会来的。15结合文中有关“寒冷”的三件往事,将作者的体验感受补充完整。(4 分)第一件往事:冰河上行走,疼痛让“我”刻骨铭心。第二件往事:看露天电影, 。第三件往事:围火吃炖菜,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的后果是什么。(4 分)17第段中, “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一句揭示了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