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70914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990894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7091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针灸7091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针灸7091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针灸7091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针灸7091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灸709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709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 目的总结穴位给药治疗心律失常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总结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结果穴位给药治疗心律失常具有用药量小、药效高、毒副作用少的特点。结论穴位给药符合心律失常用药的基本要求:尽快产生有效且能被很好耐受的药物浓度,并根据治疗需要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这一浓度而不引起副作用;同时存在着剂型制剂工艺落后的问题,需要借助高科技发展现代新剂型。【关键词】 穴位给药;敷贴;穴位注射;埋线;心律失常随着对药物毒副作用认识的不断加深,医学界开始研究第四代给药方式,其特点是用药量小、副作用小、药效稳定持久等,例如靶向给药。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常见病

2、和多发病,传统的给药方法如静脉滴注或口服往往疗效一般或产生全身毒性反应。近年来,国外采用心外膜药物聚合物骨架粘附给药和离子导入给药,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其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迅速、能进行药物控释,且能避免全身的不良反应,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给药方式1 。中医药在给药方式上的研究还不多,但是中医理论中蕴藏着这方面的认识,例如药物归经理论与现代的靶向给药有相通之处;针灸的穴位给药就是以药量小、副作用小为特点,其给药途径符合第四代给药方式的要求。穴位给药主要包括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穴位埋藏(穴位植入)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尚少,下面对穴位给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作一总结。1 穴位敷贴刘桂珍2报道用

3、麝香保心丸耳穴敷贴治疗室性早搏100例,并与王不留行子组进行比较。方法:取耳穴。主穴:心、神门,配穴: 交感、内分泌、皮质下。取麝香保心丸一贴,剪1 cm1 cm 医用胶布,贴于心、神门穴,先取左耳,敷之3 d 换右耳,这样左右轮换贴耳穴,20次为1个疗程,即2次/周,以药丸溶化效果更好。王不留行子组(对照组)40例选穴相同。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58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33例,总有效率为82. 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100次/min以上)选择降率点、神门、耳中,缓慢型心律失常( 指室率 60次/min 以下)选肾上腺、交感、缘中、兴奋点;头针治疗带:主带为

4、额旁 I 带、额中带透额顶带前1/ 3,配带:快型选左额旁 II 带,慢型选额顶带后1/3;体穴主穴为内关、郄门、太渊、厥阴俞透心俞、膈俞、膻中、足三里,配穴:快型选神门透灵道、心平透少海、太冲、太溪、三阴交,慢型选神藏、胸1-7夹脊、关元透气海、脾俞、肾俞、后溪。结果:有效率 A 组80% ,B 组70% ,C 组76.7%,D 组93.3%,E 组90% ,提示: 耳、头、体穴联合埋线组优于其他组,疗效高、省时间。穴位埋线治疗心律失常的优点是作用时间长,具有长期疗效。4 实验研究倪氏17等以正常家兔及病理模型家兔作为研究对象,从肌肉、静脉或心包经 “内关”穴注射相同剂量的利多卡因,比较3种

5、途径给药所产生的药效差别,结果显示药物穴位注射在正常家兔和病理模型家兔机体上所产生的作用与其它给药途径颇为不同,正常机体的经络穴位组织能减弱药物的毒性作用,但机体处于病态情况时,经脉穴位组织又能增强纠正心律失常作用药物的效应。徐桂芬等18报道穴位注射生脉注射液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家兔心电图时相性及心肌Ca2+Mg2+ATP 酶活性的影响,方法:2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穴位注射干预1 组、穴位注射干预2组、生脉注射液对照组,15 s 内耳缘注射肾上腺素(75g/kg) 复制家兔快速心律失常模型,另取健康家兔5只作为正常组,同步记录仪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ECG)并观察时相性变化,检测心肌 Ca2+M

6、g2+ATP 酶活性,其结果穴位注射干预2组、生脉注射液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快速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延迟(P0.05) ;穴位注射干预1组、穴位注射干预2组与模型组比较,快速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缩短(P0.05) ;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Ca2+ Mg2+ATP 酶活性降低(P005) ,结论是穴位注射生脉注射液延迟快速心律失常出现时间、缩短其持续时间、抑制心肌 Ca2+Mg2+ ATP 酶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其防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之一。何英19报道观察穴位注射参附注射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心肌组织Na+K+ATP 酶活性以及心电图时相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只家兔随机分成4 组,每组

7、5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预防组和治疗组,除空白组外的其它各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盐酸维拉帕米的方法,复制家兔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利用分光光度法及监测心电图的方法观察穴位注射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组织 Na+K+ATP 酶活性的影响和心电图时相性变化的影响,结论为以耳缘静脉注射盐酸维拉帕米的方法复制的家兔实验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的心电图改变基本与人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改变相似;穴位注射参附注射液可明显延缓家兔实验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的时间,缩短其恢复时间;穴位注射参附注射液具有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家兔心肌组织 Na+K+ATP 酶活性的作用,这可能是其预防和治疗缓慢性心律失

8、常的机制之一。实验研究表明用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5 前瞻性研究展望目前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中均提示该种方法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敷贴给药的给药量小;穴位注射对穴位作用时间短、治疗繁琐;而穴位埋线又仅局限于羊肠线的单一刺激、缺少药物作用,心律失常用药的基本要求是尽快产生有效且能被很好耐受的药物浓度,并根据治疗需要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这一浓度而不引起副作用20 。因此把药物作用与长时间对穴位的刺激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临床上用穴位给药法治疗其它疾病中有采用穴位埋入用中药液浸泡后羊肠线的,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慢性胃炎、糖尿病等均有报道,但尚无采用此方法治疗心律失常的报道,因此筛选出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方剂制成上述或者类似的制剂形式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