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合用在治疗泄泻中的体会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88852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方合用在治疗泄泻中的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成方合用在治疗泄泻中的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成方合用在治疗泄泻中的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成方合用在治疗泄泻中的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成方合用在治疗泄泻中的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方合用在治疗泄泻中的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方合用在治疗泄泻中的体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成方合用在治疗泄泻中的体会作者:叶品良 申金贵 刘婷婷 魏座英【摘要 】 从整体观出发,以治疗泄泻为例,说明临床治疗复杂病证应根据多环节病机的主次轻重,选择两个以上具有某些相同功效的成方联合应用,使原方剂中的相关药组及药物间构成新的配伍关系,既增强原有功效,又可产生新的综合治疗效果。 【关键词】 泄泻;成方合用;配伍;体会Fund project:Item supported by Sichuan Provincial Key Subjects(No:2009003084)经典成方的临床疗效确切且药物配伍严谨,是祖国医学临床治病的主要手段。但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辨证论治,体现的是整体观念

2、,只有对疾病及患者进行整体调治,才能药到病除。因临证病情变化多样,对于病机复杂的病证,应突破一病一证一方制,本文基于此,以治疗泄泻为例,说明临床治疗复杂病证应根据多环节病机的主次轻重,选择两个以上具有某些相同功效的成方联合应用,并酌情调整各方之间的量比,或适当进行药味及药量的加减,使原方剂中的相关药组及药物间构成新的配伍关系,既增强原有功效,又取长补短,从而产生新的综合治疗效果。2泄泻一病,临床上病因、分型虽多,但皆与湿邪、脾胃有关。外邪中湿邪最为重要,湿为阴邪,易困脾土,运化失司,影响气机升降,水湿清浊不分而致泄泻,其它诸多邪气均需与湿气兼夹,方易成泻。内伤中脾虚最为关键,脾主运化、主升,为

3、喜燥恶湿之脏,脾土强则能胜湿而无泄泻。因此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外湿最易伤脾,脾虚又生内湿,两者密不可分,互为因果。故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脾胃的特点,无论泄泻因于外感或内伤,以运脾除湿为原则,恢复脾胃纳运升降,以得较好的疗效。笔者治疗泄泻,常用自拟方(苍术、白术、藿香、木香、厚朴、半夏、茯苓、猪苓)为基本方。以素问至真要大论 “湿淫于内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为立法依据,选用燥湿、芳化、淡渗药物为主组合成方。燥湿、化湿、利湿三法在方中均有体现。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燥湿、芳香行气、化湿止泻之功,配伍精当,切中病机。“湿”是导致泻泄的主要病因,但“湿”不是唯一的因素,如寒邪、热毒、饮食、积滞

4、等、亦能伤脾,且常与湿邪相合为病,导致运化失司、清浊不分而成泄泻;脾虚又有阴虚、阳虚、气虚等不同,症状亦异,因此治疗时亦应据症灵活辨证用方。故临床治疗不同证型泄泻时常用上述基本方合相关经典方剂化裁应用,疗效满意。具3体加减变化如下。( 1)外感寒湿型:寒湿客于胃肠,起病急,症见肠鸣腹痛,便泻清稀,兼寒热头痛、身痛等表证,加紫苏、白芷、大腹皮、陈皮、桔梗(合藿香正气散之意)解表化湿,升清降浊;若脾虚不能制湿,寒湿困脾阳,或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而症见腹泻如水,则可加陈皮、泽泻、桂枝、甘草(合胃苓汤意)燥湿运脾,化气行水。( 2)胃肠湿热型:湿热相杂,下迫大肠而致腹痛泄泻,常兼有便时肛门灼热

5、,大便黄臭,口渴心烦,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加黄连、黄芩、白芍、榔片、甘草(合芍药汤之意)燥湿清热,气血并调。( 3)食伤脾胃型: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损及脾胃,纳运失常,症见嗳腐吞酸,胸腹满闷,腹痛则泻,泻后痛减,便臭难闻,脉象滑实,苔浊腻,加炒山楂、神曲、炒麦芽、陈皮、砂仁(合保和丸之意)以和胃导滞,行气止痛。( 4)脾胃气虚型:素体脾胃气虚,或大病、久病之后,或饮食失节,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出现面色不华,眩晕,倦怠,腹胀,便溏等症,加党参、扁豆、山药、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合参苓白术散之意)健脾益气,渗湿止泻;若脾胃气虚严重,致中气下陷4者,加黄芪、陈皮、炒升麻、柴胡(合补中益气汤之

6、意)升阳止泻。( 5)脾胃阳虚型:中阳不足或机能衰退,寒气内生,不能温化水谷,出现食少便溏,自汗无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舌质淡嫩,苔白脉虚者,加党参、干姜、炙甘草、附片(合附子理中丸之意)温中散寒;若腹痛呕吐甚,再加丁香、吴茱萸(合丁萸理中汤之意)温中止痛,降逆止呕。( 6)脾胃阴虚型:泄泻日久,失治误治,造成津液亏耗,兼见舌红苔少,口渴,脉细数者,则将基础方药量减小,加南沙参、麦冬、五味子(合生脉散之意)以及芦根、乌梅、淮山药等养阴益胃,益气生津。( 7)肝气乘脾型:脾虚生湿,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加柴胡、白芍、炒枳壳、炙甘草、陈皮、防风(合四逆散、痛泻要方之意)扶脾柔肝,祛湿止泻。( 8)脾肾阳虚型:肾阳衰弱,脾土失煦,土虚不运,木邪干土,见大便滑脱不禁,或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加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合四神丸之意)温肾暖脾,温肝疏郁,涩肠止泻;5或加附片、人参、淮山药、芡实、莲子等温补脾肾,益气强精。( 9)血瘀气滞型:久病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瘀血日久脏腑失养,功能紊乱,气血运行不利,肠道传化失常,见反复腹泻不止,面色晦暗,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脉涩或弦紧,加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川牛膝、柴胡、枳壳(合血府逐瘀汤之意)活血化瘀,理气止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