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体会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88383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体会【摘要】目的观察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82 例患者分成二组,治疗组 120 例,对照组 78 例。治疗组以百芍安胃汤综合西医治疗,与采用奥美拉唑和吗丁啉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4.17%、56.94%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百芍安胃汤结合西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程短,疗效好,值得研究应用。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自拟百芍安胃汤 慢性浅表性胃炎乃临床常见病,属中医胃脘痛、吐酸、嘈杂、呃逆之范畴。自 20052009 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取得满意疗效。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2、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 78 例,男 48 例,女 30 例;平均年龄 36 岁;病程 2 个月8.4 年,平均 2.2 年。观察组 120 例,男 72 例,女 48 例,平均年龄 38 岁;病程 3 个月8 年,平均2.1 年。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各有差异,有的患者可无症状和特征,多数患者可有食欲不振、食后饱胀、上腹部隐痛及嗳气等,且症状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均在胃镜下表现胃黏膜充血、水肿及点状出血或甚则伴有糜烂、黄白色粘液性渗出物。两组病例均经病理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符合中医诊断和鉴别诊断学2 1 之标准。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奥美拉唑 20

3、mg 口服,每日 2 次;吗丁啉 10mg,每日 3 次;Hp 患者清除 Hp。20 天为一个疗程。治疗组:上述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拟百芍安胃汤,药用:百合30g、白芍 20g、乌药 10g、太子参 15g、枳壳 15g、白术 15g、茯苓 20g、蒲公英 20g、甘草 6g。随证加减:胃阴伤重者加石斛、麦冬、玉竹;胃中嘈杂、吐酸甚者加乌贼骨、煅牡蛎;有胆汁返流者加柴胡、金钱草;胃脘部胀满甚者加川朴、枳壳改炒枳实;伴胃部痛甚者加玄胡、川楝子;纳差者加砂仁、神曲、麦芽。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服药期间禁食酒、辛、辣、肥腻厚味,予软食,少食多餐,保持情绪稳定,20 天为一个疗程。 3 疗效评定

4、标准与结果 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胃脘痛及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好转:胃脘痛缓解及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胃镜检查有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无变化。结果:经 23 个疗程,治疗组:治愈 95 例;显效 10 例;有效 8 例;无效 7 例。总有效率 94.17%。对照组:治愈29 例;显效 8 例;有效 4 例;无效 31 例。总有效率 56.94%。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 4 病案举例 3刘某,男,42 岁,2008 年 9 月初诊。主诉:胃脘痛反复发作 4年,并伴脘腹胀满疼痛,胃中灼热,口吐酸水,上述症状明显加重。胃镜检查:慢性浅表

5、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曾服用多种胃药及中药汤剂疗效欠佳。显胃中胀痛、满闷、灼热、晨起口吐酸水,口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方选自拟百芍安胃汤加乌贼骨、煅牡蛎各 15g、陈皮 12g、柴胡 10g,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各温服250ml,嘱注意饮食、生活起居,调畅情志,忌吸烟饮酒。服 5 剂后,脘腹痛减轻,纳食稍增,但仍有神疲乏力,苔少欠润,舌淡红而干,脉细弦数。继进 15 剂。患者症状明显缓解,上腹痛消失,能正常进食,食后不胀,夜寐好,舌苔薄而润,脉细弦。浅表性胃炎已治愈。随访 1 年,未复发。 5 讨论 浅表性胃炎发病率高,病情复杂,缠绵难愈。西医多用 H2 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

6、泌并用吗丁啉增强胃动力,纯西药治疗疗程长,效果欠佳。本方由百合汤、芍药甘草汤、四君子汤化裁而来,百合清轻平补且治心腹疼痛;乌药辛温行气止痛,畅胸腹逆气;二者一凉一温,润而不滞;白芍敛阴柔肝,甘草缓肝之急,二药合用,调理肝脾,流畅气机,通解胃络;四君子汤健脾和胃助运化。蒲公英清热而不伤脾胃;柴胡、枳壳舒肝理气。 笔者认为:脾胃病常因寒热之邪、饮食不节、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为患。其病因虽有多种,但均可导致“气机失畅,脾升胃降功能失调” 。本病以脾胃气伤,邪气内陷,升降失常为关键。现代人生4活压力大,节奏紧张,因精神因素而致本病者临床越来越多见,抗抑郁要和镇静药已列为其治疗原则。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动静结合,达到痛定胀除,健脾和胃的功效。在此方的基础上结合辩证加减,可收到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朱文峰,中医诊治与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56 157. 2国家中医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