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记金华的双龙洞》—卢海英、王继森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879330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参赛-《记金华的双龙洞》—卢海英、王继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部参赛-《记金华的双龙洞》—卢海英、王继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部参赛-《记金华的双龙洞》—卢海英、王继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部参赛-《记金华的双龙洞》—卢海英、王继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部参赛-《记金华的双龙洞》—卢海英、王继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部参赛-《记金华的双龙洞》—卢海英、王继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参赛-《记金华的双龙洞》—卢海英、王继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 案 设 计小 学 语 文 记 金 华 的 双 龙 洞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3、学生课前准备: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3)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4) 、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学会本课 4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2、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3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4、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

3、船出洞的情况。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 ,内洞的“黑、奇、大” ,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课文按两条线索来写。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景点的方位和作者观察的移动有机结合,同时移步换景,堪称游记体文章的典范。其中“过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游记体“篇”的特点,将游程、见闻和感受有机结合,是高年级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四、教学方法:本 文 最 大 的 特 色 是

4、 作 者 观 察 仔 细 , 语 言 朴 实 准 确 , 描 写 生动 形 象 , 叙 述 有 详 有 略 , 分 别 详写了孔隙、内洞的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从整体感知入手,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游览顺序,根据游览顺序,画一张导游图。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揣摩、体会文章内容,做到不仅读懂,而且有所感受,增强阅读体验。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 是 通 过 视 频 诵读 , 让 学 生 感 受 金 华 双 龙 洞 自 然 景 观 的 美 , 激 发 学 生 热 爱 大自然的情趣;二是通过感悟,让学生了解作者按游览顺序记叙的表达方式,并体会、运用作者将见闻

5、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法。五、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光。2、播放配乐的课文朗读。http:/ )(2) 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 http:/ 探寻游踪,理清条理。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3、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一幅游览图,注意内洞、外洞、孔隙的画法。4、 课文主要

6、写了哪些景点?出示金华双龙洞游览图:http:/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2、 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映山红、油桐、粉红的沙土、新绿一片明艳。http:/ 欣赏读:“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 仿写句子。板书:山色水声3、 引读第 2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4、 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 ”(老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二)游览外洞和内洞。1、 自由读第 4 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2、 看洞口外洞的图片,课件出示:“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http:/ 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

7、四人小组研读第 5 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4、交流:读了第 5 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A:孔隙的特点窄、矮板书:窄、矮B:作者的感受好奇、险板书:险引导学生观看孔隙图片,加深理解。http:/ 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 ”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6、 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出示内洞图片:http:/ 6 自然段,再同桌交流。A: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 、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 、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B: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四、 情境再现,总结延伸。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图片。http:/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

8、喜欢的段落,积累自己喜欢的好句子。4、 总结: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下面我们再跟随叶老去旅游一下双龙洞的景区。http:/ (窄、矮、小) (黑、奇、大)六、教学反思: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本文语言虽然直白,但是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来把握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另外,我还大胆尝试了各种教学方式,受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触:一、对于这篇文章的讲解,我进行了大胆尝试、创新。学习本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放了记金

9、华的双龙洞视频朗读。让学生仔细观看聆听这段视频。然后让学生谈谈知道了什么,学生基本上把本课的重点都说出来了。我很高兴,因为达到了我理想的效果。我发现这种尝试还是不错的。先让学生欣赏聆听文章,然后再讲,这样比直接讲学生接受得快,印象更深。二、这是一篇游记,讲课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这也为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做准备。因此,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者的游览路线是什么?圈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 ”学生们先自学后小组交流讨论作者的游览路线。紧接着,我又设计一道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一幅游览图,注意内洞、外洞、孔隙的画法” 。通过这道题,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理解了本课。另外,学生更容易掌握每个洞的特点。从本课的学习来看,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时间还是有点紧。学生读的时间还是有点少,像孔隙、内洞两个自然段应该反复读,细细品味他们的特点。这节课,也使我领悟到: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让孩子们在语言里感受想象的美丽,在文字里享受体验的乐趣,是多么有意思的快乐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