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872224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高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高安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命题人:文桃英 审题人:杨敏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第卷 1 至 4 页,第卷 5 至 8 页,共 150分。第卷(选择题共 36 分)一、 (18 分每小题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纤尘(xin) 恣意(z) 霰雪(sn) 喟然长叹(ku) B聒噪(gu) 荠麦(j) 剽掠(pio) 形单影只(zh)C阴霾(mi) 勖勉(x) 缫丝(so) 呱呱而泣(gu)D舟楫(j) 伛偻(l) 哂笑(shn) 怙恶不悛(h)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踯躅 联袂 寂寥 仓惶北顾B青冥

2、 酒馔 雪霁 饥肠漉漉C殒身 神妪 玉簟 鼎铛玉石 D倏忽 言讫 修茸 锱铢必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五一”劳动节表彰了一批劳动模范。正是这些劳动者,凭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B虽然对于申办 2026 年世界杯,中国足协踌躇满志,但是对于不成功的可能性,也从来没有低估过。C生命的意义是过好每一天,而不是刻意地去追求荣华富贵,那些都是兔起鹘落,过眼云烟。D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络游戏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真善美”中,尤以“真”最为难得。无论是媒体的报道,政府的信息公

3、开,和商家的经营,中国人都渴求一个“真”字。B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赢利的方向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C. 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的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D. 教育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因受某些因素影响而过早承担大人的责任是很不幸的,这对孩子一生造成了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 。 。, 。 ,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

4、渺漠,意境十分深远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 ,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 B C D 6. 关于名著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中梅与瑞珏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梅青年孀居,终至悒郁而死;瑞珏被封建迷信残害,不幸难产而死。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家 )B爱斯梅拉达被诬陷刺杀弗比斯,被

5、副教主克洛德判处绞刑。在刽子手行刑时,加西莫多勇劫法场,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C王熙凤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借刀杀人;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维系生命的一丝希望也断绝了,尤二姐遂吞金自尽。 (红楼梦 )D南蛮进犯,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其间采用马谡攻心的计策,七擒南蛮首领孟获,孔明都放走了他。孟获心悦诚服。 (三国演义 )二、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文化一脉说家训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的家长用于训诫、教育子弟后代的文字。它包括家诫、家规、家书、家范、家箴、家诰、遗训等形式。家训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

6、家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历代的名人志士、文豪学者、文武大臣多以家训的形式训诫子弟、垂饬后代。这些家训有不少一直流传到今天,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很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有些家训收集了不少警世哲语,并将这些警世哲语加以编排、分类,读来朗朗上口,对今人也颇有警策意义。有些家训,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涉及音乐、风俗等内容,简直可以说是一部家教百科全书了。一般来说,家训的内容包括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立志、气节、为政等几个方面,其中又以修身、处世、治家为最主要。封建士大夫历来重视对子孙后代的人格教育,反映在家训中,就是勉子立志、劝子为学、教子修身的内容。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

7、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尤其在家书中,更是占绝大部分。其中如“志当存高远” 、 “有志者当勉学以就业” 、 “君子忧天下不忧个人”等, ,足可让人奋发;“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 “正不可不守” 、 “清白之家,当以家声为要”等,又足可让守定气节,义不受辱;反映戒骄戒躁、反躬自省、节欲制怒、淡泊寡欲等思想的训诫之言也举不胜举。因为是“家训” ,所以“治家”在其中占主要地位是可以理解的,由于中国封建时代盛行宗法制度下的大家族,所以“治家”不仅仅是父慈子孝,耕读传家,而且包括了相当部分的有关宗族礼法、墓域祠堂、田产房屋、奴仆侍役等方面的规定。其中立家以勤俭为本的思想为主,中间

8、还夹杂安贫乐道、耕读传家、教子当早、教子当严、齐家以和、忍让兴家、教子以正等思想,这些思想都是今天应该加以弘扬的。已广为人知的家书,是家训的一种重要形式。家书往往随事而写,有感而发,尽管不很系统,但富有情感,词气真切。在家书中,有的直接点出了教子的主题,如西汉刘向的诫子歆书 、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等。与家诫的板起面孔的训诫相比,家书中那些娓娓道来的长者之言,更富于感染力,更能启发、教育和鼓舞下一代。如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彭端淑的“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左宗棠的“志患不立,尤患不坚”等,都是家书中的教育名言。这些名言,今天读来,仍使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

9、。7. 下列对文中“家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训分家诫、家规、家书、家范等多种形式,历史上家长用其对子弟后代进行训诫和教育。B家训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悠久。有些家训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家训是周文王的诏太子发 。C有的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涉及音乐、风俗等内容,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D家训中“治家”这一内容占主要地位,其中安贫乐道、齐家以和等现在也应弘扬的思想在家训中都有所体现。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家训的内容主要是修身、治家、处世,而家训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占绝大部分。B历代的名人志士都以家训的形式训诫子弟后代,其中一些警世哲语,对后世人仍

10、具警策意义。C. 古代家书中不乏教育名言,如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就充分表现出诸葛亮对天下读书人的教诲与期望。D. 古代家书往往富有情感而又词气真切,那些娓娓道来的长者之言比板起面孔的训诫更富于感染力,更能启发、教育和鼓舞下一代。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的名人志士多用家训训诫子弟,这些家训既教育鼓舞了子孙,又为今人留下了一笔很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B. 家书中那些含有让人奋发、守定气节、戒骄戒躁、淡泊寡欲等思想的训诫之言举不胜举,这和封建士大夫重视对子孙后代的人格教育有很大关系。C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成了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教科书,简

11、直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D对于家训中有关宗族礼法、墓域祠堂、田产房屋、奴仆侍役等方面的规定,今人不能完全接受,而要辩证地看待。三、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曾巩元丰元年,巩为福州,奏疏曰:“臣所领内,知泉州事、尚书屯田员外郎陈枢,质性纯笃,治民为循吏,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故为郎久不迁。宜优进其官,以奖恬退。 ”于是天子特迁君尚书都官员外郎。君为人恂恂蹈规矩,有善不自伐。于势与利无秋毫顾计心,于义所在侃然自任,人莫能及也。所至必兴学校,以教化为先。初尉鄱阳,令得盗五人,属尉使为功,君辞不受。令旌德,旌德之民岁输米于芜湖县仓,路回远

12、,费甚,君请输钱以便民。罢县,民绝桥闭门留君,以间乃得去。泉州岁凶,君筑室止穷民,饥者给食,病者给医,人忘其穷。使者搜兵于闽,以益戍广西,君建言兵当搜者,父母老,或疾,至无他子,皆可听免,诏定著于令。余尝闻君之令旌德也,州有所赋调,他县皆奉行,至旌德,令独计曰:“非吾土之所有也,非吾人之所堪也,不敢以赋民。 ”争或至十反。守恚,出语诋君,君益争,州听然后止。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此君之事,余得之于耳目者也。君字慎之,湖州长兴人。君进士及第,初尉饶之鄱阳,用荐者令抚之宜黄,避亲嫌,令宣之旌德,用荐者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亳之谯县。今上即位,恩迁尚书屯田员外郎,

13、用荐者知越州司录。未至,丁父忧。服除,授三司盐铁判官。未至,丁母忧。服除,徙权发遣明州事。未至,又徙泉州,留再任,以疾请致仕,未报而卒。君既行治高,世皆以谓宜不次用。然卒不得至中寿,而用止于此,其非命也夫!余与君好为最久,故不辞而铭君墓。辞曰:所处而安,绌外累也。所守而固,笃自强也。诗以铭之,其常存也。(选自元丰类稿 ,有删节)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 课 :考核B君筑室止穷民 止:使.居住C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 具:器具D. 诗以铭之,其常存也。 存:思念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宜优进其官,以奖恬退

14、 不赂者以赂者丧B.所至必兴学校,以教化为先 某所,而母立于兹C.民绝桥闭门留君,以间乃得去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而用止于此,其非命也夫! 如吾之衰也,其能久存乎?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枢对于权势和利益,丝毫不放在眼里;而对于符合道义的事情,他却能果敢地自 觉承担。为官以民为本,注重教化。B拒绝属尉给不属于自己的功劳;为争取百姓的利益,被责骂被讥讽也不为所动。这些全都表现了陈枢为人处世的原则及对“义”的坚守。C陈枢颇有吏才,当世的人都认为朝廷应该破格重用他,但事实上他却因为性格耿直、经常生病、家庭屡遭变故等缘故,仕途并不顺达。D曾巩与陈枢友情深厚,曾上书朝廷为陈枢久不升迁鸣不平。文中所叙写的陈枢的事迹都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因而真实可信。第 II 卷(共 114 分)四、 (28 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分)(1)君为人恂恂蹈规矩,有善不自伐。 (4分)译文: 非吾土之所有也,非吾人之所堪也,不敢以赋民。 (4分)译文: 所处而安,绌外累也。所守而固,笃自强也。 (4分)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