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八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848358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八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北八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北八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北八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北八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八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八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八校 2013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炽热 /款识 潜伏/情意 缱绻 帷幄/韦编三绝B模样/模型 巷道/大街小巷 嚼舌/味同嚼蜡C蛰伏/跫音 骠勇/虚无 缥渺 香茗/酩酊大醉D自缢 /关隘 稂莠/书 声琅琅 捭阂/俾众周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摧眠 吊胃口 不假思索 万古长青B告罄 金刚钻 计日程功 眼急手快C端详 粕来品 改弦更章 众口铄 金D姿势 掉书袋 见风使舵 抵掌而谈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川石棉大水沟碲矿是至今世界唯一 发现的碲独立原生矿沫

2、,但现在却面临着被国外公司收购的危险,这令有关专家痛心疾首。B进入高三后,很多同学都意识到了时间的紧迫性,更加勤奋上进,长此以往,他们 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 绩。C先生早年法庭雄辩,教学育人的风采我未能亲见 ,这是一大遗憾;但我又是幸运的,承蒙先生不弃,十二载耳提面命、言 传身教,足以让我受用终生。D沿着水路, 顺着清江,让我们一起欣赏秀色可餐的山水风光,这里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让我们 一起见证大自然的奇迹吧!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广大考生和家长高度关注高考政策的 变化,因 为这些变化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考生未来的命运。B怀着迫切的心情读完了 这部亚洲销量最大的被誉 为有史以来最具

3、想象力的悬念小说,使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C章太炎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幼年跟随外祖父读经 ,接受启蒙教育;后又在其长兄指导下“ 一意治经 ,文必法古 ”。D走进 坐落于京城一隅的国内首座农民工打工博物馆,写有“尊重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这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道德”的字样悬 挂在展厅的墙上,非常醒目。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A前四史是指西汉司马迁的 史记, 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和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其中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B药选自鲁迅的小说集 呐喊,采用双 线结构,通过革命者的鲜血成为普通百姓治病的药这一悲剧故事,剖析了辛亥革命不成功的历史原因。C中国古典诗歌包

4、括诗、词和典,其中 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白居易的 琵琶行是古体诗,杜甫的 登岳阳楼是近代诗中的五言律诗。D翠翠、四凤 、娜塔莎、娜拉分 别是沈从文的边城、曹愚的雷雨、列夫托尔 斯泰的 复活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人物。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闲话信仰某留美人士在接受提问“ 美国人 为什么这么不喜欢中国人?” 时答道:“因为中国人没有信仰。 ”早就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薄弱环节是宗教资源的稀缺。这话大体不错。因为 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从源 头上就和宗教情怀各执一端。 长期以来

5、,儒家在文化思想领域内占据着统治地位, 这种 统治地位又和封建王朝专制制度互为依托,形成一个“超稳定结构”,这自然就没有给任何宗教留下适宜发展的空间和条件。中国人缺少宗教情怀不假,但不信教并不等于什么也不信,事实上,中国文化中关于道德信仰方面的分量并不低于任何一种高级宗教。中国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信仰,其所经历的艰苦思想过程,使它在人类精神文明史上居于一个相当高的层次。比如, “孝” 和“以孝治天下 ”观念的提出,就反映出在信仰问题上的煞费苦心和独一无二。先儒们早就发现,人的精神层面的进步必然植根于对动物本能的抵制、疏离和克服。在这 个过程中, “孝”正是最中心的环节。处 于文明早期阶段的人

6、类没有“孝道”这一说,相反历史上许多游牧种群都有歧视老人的风俗。时至今日,西方发达世界的伦理秩序中,下一代也仍然排在上一代之前。这种对下一代的关爱,是和 动物的本能完全一致的,只有 “孝”却是反其道而行它是一种和动物本能逆向的理念。能够在这点上取得突破,推而及之,其他道德信仰的贯彻 就变得切实可行了, 这就叫做“ 百善孝为先”。因此可以说, “以孝治天下”确实是很高明的政治哲学。上面是对传统文化中道德信仰方面的正面评估,是一种积极的说法。而要做到客观公允,它消极的另一面也不能回避。由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缺失了“ 彼岸情结”的支撑,道德信仰的状况常常受时代环境的左右,在一个反常的、险恶的社会条件下

7、,又较容易受到蛊 惑,因而其 坚定性确实赶不上各种高级宗教。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令人厌恶的现象,小者拐骗偷摸;大者杀人食肉。而在权力场中,谄媚逢迎,虐杀无辜;或者是崇洋媚外,唯利是 图,内涵虽然不同,嘴脸一样丑恶。而且,从表面看来,其来源和过程毫不相干甚至互相对立的东西,能够按照当权者的意志一夜之间便蔚为风气。这在宗教传统很深的国家是很难看到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西班牙和巴尔干地区发生过猛烈的碰撞,反反复复的改宗斗争是一个相当漫长而惨烈的过程,时至今日,巴尔干人民还在饱尝这一惨剧留下的苦果。相对他们而言,中国人倒该算是有福的了,在这里所谓“坏事变好事”的逻辑得到了 证明。不是吗?如

8、果我们也十分执著于某种信仰,那中国和世界今天会是何等模样。说到这里,再回到开篇的问题,美国人 为什么不喜欢中国人?那位留美学者的答案“没有信仰 ”云云,便很值得怀疑。6下列关于“信仰”的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从某种意义上说,宗教资源的稀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薄弱环节,这使得中国人缺少信仰。B儒家思想在文化领域内的 统治地位和封建王朝专 制制度互为依托,没有给其他宗教信仰在中国的发展留下任何空阔和条件。C为信仰献身不是宗教徒的 专利,在中国 历史上的某些 时期,道德教化表现出的强大力量足以媲美于各种宗教。D道德信仰易受时代环境左右,在反常的、险恶的社会条件下,其坚定性往往比不上其他宗教信仰。7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信仰之所以在人 类精神文明史上居于相当高的层次,正是因为它经历了 艰苦漫长的过程。B对动物本身的抵制、疏离和克服,体 现出人的精神层面的进步,从这一点上讲,先儒们“孝”的观念的提出,可谓煞费苦心和独一无二。C中国历史上,在国家基本安定的情况下, 统治者总会重视文化建设,道德教化也会得到有效传承。D由于 对生命意 义的探索缺失了 “彼岸情结”的支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信仰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消极的一面。8依据原文的信息,不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也许缺少宗教信仰,但是中国文化中的道德信仰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高级宗教,所以,宗教对于一个民族

10、并不是不可或缺的。B“百善孝为先 ”。“孝”道得到推行,其他道德信仰的贯彻就变得切实可行了。今天,我们仍然应该推行“孝”道。C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道德信仰有其消极性,也有积极性。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崇尚宗教,仍应加 强道德建设。D中国和平安宁,而巴 尔干地区还在饱尝漫长而惨烈的改宗斗争,这表明道德信仰优于宗教信仰。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留侯论 苏轼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 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夫子房受书于圯

11、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 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 义。而世不察,以 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 灭者,不可胜数。虽 有贲、育(古代的勇士),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 间。当此之 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 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 幸于不死。此圯上之老人所 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

12、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 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 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 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 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13、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注传说张良在下邳圯上遇见黄石公,后者故意将鞋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拾起来给他穿上,张只得照办 。如是者三次。黄石公说 “孺子可教矣”。就将 太公兵法一书授予张良,并说“读此则为王者师矣”。此后张良辅佐刘邦成就汉业。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A其锋 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乘:利用B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特:只是, 仅仅C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折:摧折,挫败D郑伯肉祖牵羊以逆 逆:迎战10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了“忍” 的一项是而特出于荆轲 、聂政之计勾践之

14、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足者、三年而不倦 故深折其少年 刚锐之气 卒然相遇于草野之 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美其全 锋而待其弊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人以 为 圯上老人为鬼物,张良能辅佐汉高祖定天下是因为获得圯上老人的兵书, 苏轼却认为张良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圯上老人磨练了他能忍的性格。B文章的主旨在于阐发“忍小忿而就大谋”的道理,作者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史实加以论证,很有说服力。C司马迁认为张良的相貌像女子一 样,和他的志向气 节很不相称;苏轼却不以为然, 认为状貌如妇人正是 张良成功的原因所在。D本文析理透

15、彻,言 简意赅;文笔纵横极尽曲折变化之妙。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体 现了苏轼史论汪洋恣肆的风格。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3 分)(2)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3 分)(3)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3 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 线的部分断句。 (不超过 6 处)(3 分)殷仲堪怒为刑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 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 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 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8 分)云 来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亩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1)请概括这首诗中“ 云” 的特点。 (4 分)(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