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84486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护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方法静脉输血病人给予输血的全程护理,即通过输血前的准备,输血时严格无菌操作,输血后严密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护理及预防等。结论对静脉输血病人给予输血前严格的核对,输血时严格无菌操作及输血后严密的观察及护理,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证,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护理 临床输血主要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是急救和临床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输血要求既安全,又有效。输血护理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还维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输血

2、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出现某些新的症状和体征,并且用原有疾病不能解释者1。我科是消化、血液内科,输血的病人比较多,现将临床中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总结如下。 1 输血前准备 1.1 输血前根据医嘱备血,经双人核对确认无误后抽取病人血标本 2ml,与已填完整的输血申请单,血型交叉配血检验单一起送交血库,供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1.2 根据医嘱凭提血单取血,护士应与血库人员共同认真查对病2人的科别、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储血袋编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量、血液种类、采血日期及有效期,同时需注意检查血液质量,确定无误后方可提取。 1.3

3、核对:回病区后需与另一护士一同按上述要求核对两次,待血液自然解冻,确定无误后方可输入。血液避免用力震荡、加热、暴晒等。 1.4 输血前常规进行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一般体温38.5,暂不输血。输血前后两袋血之间应滴注无菌生理盐水,前者可避免浪费血液,后者可防止两个供血者的血液发生凝集反应。输血前 15分钟,肌肉注射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异丙嗪。 2 输血 2.1 在治疗室需请另一名护士再次核对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量、采血日期、有效期及血液质量、无误后方可输血。 2.2 将用物备齐带至病人床前,对床号、姓名,并向病人解释输血目的以取得合作,嘱病人大小便。同静脉输液法,用输血器

4、先行生理盐水滴入通畅后,严格消毒储血袋口,将输血器上端针头插入储血袋口至根部,开始输血,按需要调节滴速。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输血速度及有无输血反应的发生,输血开始 10 分钟内速度宜慢,观察 15 分钟后如病人无不适,可根据年龄与病情调快滴速,一般成人 4060 滴/分钟,儿童逐减,对年老体弱,心肺疾患的输血者更应谨慎,速度宜慢。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做相应处理。 33 常见的输血反应 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循环负荷过重,其他。 4 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4.1 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轻者表现为畏寒,发热,一般体温在 38左右,症状

5、持续 12 小时后逐渐缓解;重者个别可出现高热,烦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 根据症状轻重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无禁食的病人可口服布洛芬或物理降温,寒战时注意保暖;重症者应立即停止输血,予吸氧、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或静脉注射赖氨匹林、抗过敏等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卫生。并保留余血、输血器等送检。 4.2 过敏反应:症状轻者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 0.9%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畅。如出现呼吸困难者,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喉头水肿严重时可配合气管插管或

6、者切开手术。若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根据医嘱给予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 0.51ml,或者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4.3 溶血反应:是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痛、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4重者表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严重的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一旦发生溶血反应,立即终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与医生联系,并保留余血,核对血型,重做交叉配血实验;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

7、管;双侧腰部封闭,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防止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处理,出现休克症状时,立即配合抢救休克。4.4 细菌污染:这类输血反应虽少见,但后果严重,轻者被误认为一般发热反应,重者即使输入少量也可立即引起寒战、高热、烦躁、休克、尿闭等剧烈反应。处理:立即停止输血。抢救以抗感染和抗休克为主。及早使用抗生素,以静脉滴注大剂量为宜。在血培细菌养结果未出来前,可先用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广谱抗生素,联合用药。将袋内剩血离心取底层直接做涂片染色和病原体培养。 4.5 循环负荷过重:大量快速输血常可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及出血倾向。如输血过多、过快,常在输

8、血过程中突然发生呼吸困难、紫绀、咳大量泡沫痰或血性泡沫痰、烦躁不安、全肺布满湿啰音、颈静脉怒张、四肢浮肿。处理:立即停止输血,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结扎止血带,四肢注意保暖,高压吸氧,快速利尿,若有休克应慎用;平喘:静脉注射氨茶碱;强心:用西地兰 0.2mg 加入2040ml 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注射,同时密切观察心率和心律。严5重者可静脉滴注酚妥拉明 5mg,用药时密切观察血压,如血压下降,应立即停用。必要时要考虑静脉穿刺或切开放血 300500ml,以减少过多的血溶量2 。 5 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5.1 减少不必要的输血,科学、合理使用血液,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在确定需要输血时要选择适当

9、的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应当遵照“能不输则不输,能少输则少输”的原则。提倡成分输血,鼓励自体输血。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治疗的总趋势。全血中的成分复杂,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机会多。应该根据患者的需要, “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进行输血治疗。 5.2 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在一般输血前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过敏史、受血史及妊娠史,有无不规则抗体,必要时做特殊配血。详细了解受血者疾病状况,有无心、肾方面问题及肝炎等。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配血工作,特别是 ABO 血型和 Rh(O)血型。如条件许可,优先选择输用洗涤红细胞,避免输血反应。临床输注前严格“三查七对” ,输注后的 30 分钟内严密观察受血者生命

10、体征,如出现输血反应,及时终止输血,以免发生严重后果3 。 总之,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救治手段,具有其他任何药物不可代替的疗效,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临床输血工作中一定要按照规范及输血技术操作常规进行,在规范血液和血制品质量管理的前提下,提高科学用血意识,加强临床护理工作,严格把握输血适应症,提高输血效果,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6参考文献 1杨成民,李家增,季阳.基础输血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44-451. 2李志强. 现代血液病输血疗法 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06-307. 3江富朝. 临床输血风险及对策 .实用医学杂志, 2003,19(3):2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