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师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844501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师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灌南高级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使用日期:2014 年 月 日,编号:34)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导学案主备人: 包科人: 印制份数: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结构特色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2学习本文通过具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学习重点:把握文章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学习难点:学习本文欲扬先抑,善抓人物特征等写作手法 一、自主学习1、字音绰( )号 玉箸( ) 两盅( ) 按捺( ) 选辑( ) 胡诌( ) 张东荪( ) 冗( )长 模( )样 油渍( )扑拙( ) 鼾( )声 愕( )然 踱( )着 蔡孑( )民 怅惘( )2、成语积累惟妙惟

2、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作金石声: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 得宜。迎刃而解:比喻关键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有关问题就容易解决。3、文章分四部分,以_欲扬先抑_的手法刻画了形象。概括下列各部分段意:第一部分:( 1 ) 总写不能忘记国文老师的原因 第二部分:(2 6) 叙写国文先生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惯 第三部分:(7 11)叙写“我”从徐先生处所得到的益处 第四部分:( 12 )写“我”对徐先生的深深怀念 二、合作探究1、一个

3、年近七十的老人竟然还记得自己十八九岁时候的老师,可见这位老师给他留下的印象之深。你们预习了这篇课文后,对这位国文老师印象如何呢?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你对这位国文老师的印象。脾气暴躁绰号是“徐老虎”、凶、老是开口就骂人像(相)貌古怪脑袋有棱有角 头尖、秃、亮 脸形方方的、扁扁的 鼻尖红习惯有趣戴一副墨镜、两肩高耸、鼻涕吸溜、长袍油渍斑斓、仰头迈八字步、狞笑、爱骂人2敬业对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不满、自己选编教材、讲课亲切投入爱生敢于批评学生、耐心指导学生请同学们在题目的“国文老师”前加一个修饰语,来概括你对这位国文老师的总体印象:示例:我的一位脾气暴躁、像貌古怪、不修边幅、习惯有趣但却敬业爱生

4、的国文老师2、这样一位令人难忘的国文老师,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刻画的呢?(本文作者用诙谐幽默的笔调刻画了自己敬仰的恩师徐老师的形象。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请思考作者是如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明确:(1) 欲扬先抑的手法对徐老师的描写从开始的“徐老虎” 、古怪相貌、不良习惯、暴躁脾气,到后来的敬业爱生,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实际上是通过那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可爱,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反衬,正所谓“瑕不掩瑜” 。(2) 善于抓住特征,进行细腻描画“国文老师”的形象之所以能刻画得如此惟妙惟肖,究其原因是作者善于抓住特征,进行细腻描画。那

5、有棱有角的脑袋轮廓,那秃秃亮亮的肩头,那方方扁扁的脸形,那总是耸得高高得肩头,那常吸溜鼻涕的酒糟鼻子,那油渍斑斓的长袍寥寥几笔,人物就形神兼备了,作者不愧是散文大家。(3)语言幽默诙谐语言幽默本就是梁实秋散文的语言风格,本来回忆恩师的文章应该严肃庄重些,但作者偏偏不肯,你看他谢老师的鼻子,一会说他“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 ,一会说他:“鼻孔里常常的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 ,一会又说他“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 ,真是竭尽调侃之能事,文中这样风趣幽默的描写比比皆是,但毫无造作之感,高达到了炉火

6、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4)还有作者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3、本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以写人为主的散文,单元的标题就是“活生生的这一个”。写人就要把人写活了,写人就要写出人的个性。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能总结一下,怎样写才能写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呢?把人写活的方法:1、善抓富有个性化的特征2、善抓富有个性化的细节3、善抓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三、拓展训练:练习:猜一猜“他”(“她” )是谁?用 100 字左右刻画我们班其中一位任课老师的外貌或是有关的一个细节,写好后读给同学听3一听,看看同学能不能猜出来。四、小结:这位徐锦澄先生有幸了,因为他活在自己学生梁实秋的笔下。演员被观众记住,作家被读者记住,父母被儿女记

7、住,教师被学生记住。这都是一种幸福!而今天我们的这些老师能被你们记住,也是我们的幸福了!五、知识链接1、梁实秋, 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梁实秋出生于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旧式官僚家庭,父亲是前清秀才,他曾入同文馆攻习英文。1915 年秋考入清华学校 ,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 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新人文主义者白壁的影响较深,文学观有很大变化。后来他更竭力反对文学文学的阶级性。这些观点受到鲁迅和左翼作家的批评,由此引发出一场关于文学阶级性的激烈论战。梁实秋从 1927 年开始写散文,直至 987 年病逝绝

8、笔,结集出版过骂人的艺术雅舍小品秋室杂文实秋杂文雅舍杂文清华八年等 20 余种,涉及小品、杂感、游记、回忆录、读书札记等文体。梁实秋还是一个美食家,他的散文雅舍谈吃介绍了很多菜的做法与吃法。2、梁实秋谈散文: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散文的美,美在适当。不肯割爱的人,在文章的大体上是要失败的。3、延伸阅读:中 年梁实秋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的移动着的,移动的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动。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你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到这时候大概有两

9、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讣闻不断的来,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很煞风景;同时又会忽然觉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现,从前也不知是在什么地方藏着的,如今一齐在你眼前摇幌,磕头碰脑的尽是些昂然阔步满面春风的角色,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样子。自己的伙伴一个个的都入蛰了,把世界交给了青年人。所谓“耳畔频闻故人死 眼前但见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写照。从前杂志背面常有 “韦廉士红色补丸 ”的广告,画着一个憔悴的人,弓着身子,手拊在腰上,旁边注着“图中寓意”四字。那寓意对于青年人是相当深奥的。可是这幅图画都常在一般4中年人的脑里涌现,虽然他不一定想吃“红色补丸”,那点寓意他是明白的了。一根黄松的柱子

10、,都有弯曲倾斜的时候,何况是二十六块碎骨头拼凑成的一条脊椎?年青人没有不好照镜子的,在店铺的大玻璃窗前照一下都是好的,总觉得大致上还有几分姿色。这顾影自怜的习惯逐渐消失,以至于有一天偶然揽镜,突然发现额上刻了横纹,那线条是显明而有力,像是吴道子的“莼菜描”,心想那是抬头纹,可是低头也还是那样,再一细看头顶上的头发有搬家到腮旁颔下的趋势,而最令人怵目惊心的是,鬃角上发现几根白发,这一惊非同小可,平夙一毛不拔的人到这时候也不免要狠心的把它拔去,拔毛连茹,头发根上还许带着一颗鲜亮的肉珠。但是没有用,岁月不饶人一般的女人到了中年,更着急。那个年青女子不是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一弹就破的样子?那个年

11、青女子不是玲珑矫健得像一只燕子,跳动得那么轻灵?到了中年,全变了。曲线还存在,但满不是那么回事,该凹入的部份变成了凸出,该凸出的部份变成了凹入,牛奶葡萄要变成为金丝蜜枣,燕子要变鹌鹑。最暴露在外面的是一张脸,从“鱼尾”起皱纹撤出一面网,纵横辐辏,疏而不漏,把脸逐渐织成一幅铁路线最发达的地图,脸上的皱纹已经不是烫斗所能烫得平的,同时也不知怎么在皱纹之外还常常加上那么多的苍蝇屎。所以脂粉不可少。除非粪土之墙,没有不可污的道理。在原有的一张脸上再罩上一张脸,本是最简便的事。不过在上妆之前、下妆之后,容易令人联想起聊斋志异的那一篇画皮而已。女人的肉好像最禁不起地心的吸力,一到中年便一齐松懈下来往下堆摊

12、,成堆的肉挂在脸上,挂在腰边,挂在踝际。听说有许多西洋女子用赶面杖似的一根棒子早晚混身乱搓,希望把浮肿的肉压得结实一点;又有些人干脆忌食脂肪忌食淀粉,扎紧裤带, 活生生的把自己“饿”回青春去。有多少效果,我不知道。别以为人到中年,就算完事。不。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回头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细看看,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脸肿,有好多处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之蛙。回想从前,自己做过扑灯蛾,惹火焚身;自己做过撞窗户纸的苍蝇,一心愿奔光明,结果落在粘苍蝇的胶纸上!这种种景象的观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

13、坡。路,好走得多。施耐庵水浒序云:“人生三十未娶,不应再娶;四十未仕,不应再仕。”其实“娶”“仕”都是小事,不娶不仕也罢,只是这种说法有点中途弃权的意味。西谚云。“人的生活在四十开始”。好像四十以前,不过是几出配戏,好戏都在后面。我想这与健康有关。吃窝头米糕长大的人,拖到中年就算不易,生命力已经蒸发殆尽。这样的人焉能再娶?何必再仕?服“维他赐保命”都嫌来不及了。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青的时候楞头楞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挑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5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劳洌!对于他们,中年 没有悲哀。 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如果年届不惑,再学习溜冰踢踺子放风筝,“偷闲学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令,有点勉强。半老徐娘,留着“刘海”,躲在茅房里穿高跟鞋当做踩高跷般的练习走路,那也是惨事。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