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 继续教育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844300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讲座  继续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讲座  继续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讲座  继续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讲座  继续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讲座  继续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讲座 继续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讲座 继续教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讲座高中历史必修 “现代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的教学研究白幼蒂 北京师大附中特级教师1917 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同时,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单一模式让位于多种现代化模式。资本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是其中的两种主要模式。第一部分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知识结构】20 世纪 20 年代资本主义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加之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普遍推广,生产力飞速发展。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过热与消费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终于酿成了 1929 1933 年的经济危机。依靠市场进行自发调节应对危机的失灵,说明“

2、放任自由”经济政策无法适应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与垄断集团的发展。资本主义运行机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罗斯福新政大大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担当起稳定和发展经济的责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1936 年凯恩斯主义的形成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放任自由为特点的资本主义近代市场经济,发展到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点的现代市场经济阶段。资本主义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七十年代初,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社会主义的“计划”也为西方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从所有制财政政策国民收入

3、分配等方面对经济全面干预。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新变化,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0 世纪 70 年代,面对经济的 “滞胀”状态,西方国家采取了 市场调节与国家 干预相结合的经济政策。【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课程标准: 6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1) 了解 1929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3)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依据课程标准,这一专题包括三个学习要点。第一, 1929 19

4、33 年的经济危机。这里有两个不同层次的要求。第一层次要求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第二层次要求对罗斯福新政背景的认识,除第一层次的知识外,还应包括对胡佛应对措施失败的分析。第二,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面对大危机自我调整的成功范例。这一要点既是本专题的重点,又在专题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中应通过新政的措施,分析特点,进行评价。第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是罗斯福新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和发展。学习中注重把握“新”变化的表现和实质。学习本专题要把握一个中心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重点是把握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影响。难点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重点难点分析】1. 1929

5、 1933 年的经济危机(1) 全面认识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机械的罗列美国爆发危机的原因。建议从产销矛盾入手,具体分析造成生产过热和消费不足的原因。二是否认大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实际上, 生产能力的扩大与实际消费能力不足矛盾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性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之一。(2) 对胡佛应对危机政策的认识面对危机,当时美国总统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用经济实体的细胞 生产者和消费者 来自我治疗。”他限制政府对企业的援助;无视大量失业人口,迟迟不进行救济;动用武力镇压索取退役金的失业

6、退伍军人。胡佛执行的“自由放任”的政策,即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1776 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标志着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的产生。他认为市场调节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价值规律,自由竞争,自发地进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认为国家的职能只限于保卫本国不受侵犯、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这一政策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成为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政策。1932 年胡佛政府被迫采取了:联邦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企的措施。属于暂时、个别、小规模的干预。结果不能缓解危机。也有的史学家认为:胡佛政府后期的措施,客观上对罗斯福新政有借鉴作用。2. 罗斯福新政新政

7、的特点与评价1933 年,美国颁布了银行法、第一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通过法律,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以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这是新政的显著特点。新政的积极作用和开创性: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缓解了社会矛盾;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和保障体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北京大学教授何顺果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现代经济制度的开始。即通过政府的积极经济干预,以实现经济复兴和充分就业;通过创办政府事业或公共工程,来修正从前的自由企业制度;通过社会保障及收入的再分配,来改革资本主义的结构。(何顺果美国史通论)罗斯福采取的国家干预经济与凯恩斯主义不谋而

8、合。 1936 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消费不足等弊病。提出: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降低利利率等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学生常常误解新政是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产物。实际上二者都是经济大危机的产物,新政的措施与凯恩斯的主张不过是异曲同工。新政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教 学中常把新政局限性表述为这样一句套话。建议补充:新政的实施带来美国国库每年 60 70 亿美元的亏空,并且仍有 700 多万人失业,从

9、1937 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又走向衰退。实践证明新政没有找到彻底解决危机的灵丹妙药。3.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初期到 70 年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1) 所有制方面。在投资高、利润低、风险大、私人不愿承担或无力承担的高新科技或基础工业领域建立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只是私营成分的一种补充,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物质手段而发挥作用。(2) 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资产阶级政府通过经济计划,通过扩大政府开支、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对一定时间内的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起了重要作用。(3) 推行社会福利制度。 福利机制作为社会再分配的形式,其直接目标是达

10、到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平衡。这种平衡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成为提高人民福利的机制和手段,在有些条件下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羁绊。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成为战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黄金时期的主要因素。【教学的困惑与对策】模拟罗斯福智囊团的自主学习罗斯福新政在传统课程中就是重点内容。如何将以教师的讲述为主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困扰很多老师的问题。北京 161 中学的 胡京昌老师作了有益的探索。他组织学生模拟罗斯福的智囊团。智囊团下设:金融监管团、复兴工业团、振兴农业团、启动需求团、社会保障团、环境保护团六个分团。以角色扮演模拟历史的形式进行学

11、习。历史感和使命感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任务分工和角色同伴促进了合作学习与交流。(教学案例参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8 年第 11 期)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教学资源整合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新课程增加的部分。教材内容繁杂,涉及的经济学名词生僻,相关的史实少,需要对不同模块的教学资源、课内外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1) 补充历史背景。这是课标没有要求的内容。为了使学生理解资本主义为什么要调整,如何调整的问题,建议在教学中从二战的影响、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矛盾、社会主义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说明调整的必要性。(2) 补充具体史实,深入浅出的解释相关经济学名词。北京丰台 1

12、2 中郭燕红老师作了有益的尝试。例如,对宏观调控中的“财政政策”的理解。郭老师出示了 1961 年肯尼迪政府出台的投资城市住宅、降低利率、减税方面的具体措施,引导学生分析其涉及了 扩大政府开支、货币政策、税收政策,最后归纳概括为财政调节。从具体到抽象层层剖析,使学生对资本主义调整有了具体、清晰的认识。(3) 全方位的阐释重要概念。例如,学生感兴趣又不甚了解的“福利国家”。建议老师引用相关资料补充说明其物质基础、目的、实质和存在的问题。【学习目标检测】1. 学习达标的检测内容命题内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对福利国家的评价。命题角度:一是着眼于体制的调整,

13、创新具体问题的分析。二是与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如在经济建设中如何正确的利用计划和市场的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保持社会的和谐问题。2. 典型试题列举 2009 年广东高考卷第 30 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2001 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 比重( %)19952005 年 GDP 年均增长 速度( %)美国 14.7 3.3英国 21.8 2.8挪威 23.9 2.8德国 24.3 1.4芬兰 24.8 3.5法国 28.5 2.1瑞典 29.5 2.723 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 22.0 2.6注: 1995 2005 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

14、会福利开支占 GDP 比重与 2001 年的数据相当。-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问题:(1) 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的合理性。(2) 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3) 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

15、自由等角度论证皆可)试题解析这道试题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数据切入,考查学生对社会福利制度的评价。解设问( 1)( 2)的关键是要理解:与发达国家的平均值相比,两组统计数据的三种关系。一是 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随社会福利开支占 GDP 的比重的降低而增长较快,如美国。二是 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随社会福利开支占 GDP 比重的提高而增长相对缓慢,如法国、德国。三是 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随社会福利开支占 GDP 比重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如芬兰。解设问( 3)要根据试题要求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参考答案( 1)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 2)否。数据显示

16、,相对而言,有的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的国家低福利低增长。( 3)考生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反对的理由,例如: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支持的理由,例如,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知识结构】社会主义如何成为落后国家走上现代化的新模式,是本专题要解决的问题。本专题要抓住一条主线,四个要点。这条主线是传统社会主义的理论。四个要点分别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斯大林模式;苏联的经济改革;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其中第二、第四个学习要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传统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是贯穿这一专题的主线。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关键性的构想:一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二是社会主义应该具备的特征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