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19818325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如何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如何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如何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如何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教研视角 Jiaovanshiiiao 中国基础教育 (CBE)如何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江苏省丹阳六中王夕良真正的学问 应该是在问中学 ,在学中问.提问的人也应该是学生,从心理学角度讲,学习实际上就是不断自我置疑,自我解惑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才会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反观我们的教学现状:备课时,教师们把一个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成向学生提问的问题.上课时,当学生把教师设计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教学的任务也就顺利 完成了.这种教师提问 ,学生解答 的教学模式完全颠倒了师生关系.当学生提问的权利被剥夺后,学生的学习任务就只能是单调地记答案,背知识,什

2、么置疑特性,批判精神,知识整体的发生过程,探索新领域的能力,情感体验等等统统与学生无关.因此杨振宁说: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因此也就没有创新的能力.既然提问不是教师的专利,教学的着眼点就应该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者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多问,善问,并在师生,生生间多边互动的立体交流中解决问题.实现从师问 到多问 的转变应成为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实现这一变革呢?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问心理学上有一个着名的例子:一个窄窄的木板如果放在地面上,人们都敢从它上面一步步地向前走过去.但如果架在高空中,敢从上面走过去的人就很少.不是没有走过

3、去的能力,而是不安全的环境制约了人们的能力发挥.笔者曾就学生提问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过调查,结果如下:表 1 学生向教师提问状况调查(要求:第一项如实填写,后三项为三选一.数字为占总调查学生人数百分比.)有过提问意向的平均每天提过一很少向教师提出过问题从未向老师提出过问题的个问题的的81.3%1.8%57%41.2%选)表 2 向教师提问较少的原因调查(单没有或很少有问题怕说错了被老师讥笑怕被同学瞧不起其它原因15%19%32.6%33.4统计数据显示:从未向教师提过问题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学生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发现了问题不愿提出来,尤其是学困生.表 2 中其它原因 栏填的最多或意思相近的

4、是问同学也一样 和随大流,别人不问我也不问两种.究其原因 ,除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品质外,缺乏信心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开创出人人都是学生 ,个个都是先生的新局面 ,在平等对话 ,共同参与的氛围里,才能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使学生心灵彼此敞开,敢于提问.怎样营造这样的课堂氛围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学习不怕问题多,就怕提不出问题,会问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其次,教师要在思想上做到三变: 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变一言堂 为群言堂, 变老师的 教为学生的问. 为了引导学生提问,开始时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给予积极评价

5、,及时对学生闪现的思维亮点给予褒奖,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对一些内向型学生或质量不高的提问,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切忌挖苦讽刺.可通过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学生提问时,教师专注的目光与神情,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所提的问题非常重视,即使问题提得不恰当,也能得到教师耐心的帮助与亲切的关怀,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学生如果提出了有创见性的问题,老师应给予充分肯定,以学生本人的名字命名成问题 或猜想 ,将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必要时,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立问题奖 ,激励学生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在笔者课堂中,一遇到有价值的提问和回答,全班同学都会习惯

6、性地给予掌声鼓励.学生在品尝质疑乐趣的同时,激发了提问的热情.还可以采用统计提问次数,对提问评级打分,张贴富有探索性的学生提问,开展学生提问互评活动等激励评价机制,激发学生人人都参与,个个都敢问的课堂氛围.使教学充满智慧和激情,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魅力.二,刨设情景,让学生有所问当人们的新认知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Jiaoyanshijiao 教研视危生冲突时,问题就会随之产生.认知冲突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促使学生进行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实现认知重建.认知矛盾的焦点处就是学生最想提问的地方.就学生而言,其认知冲突主要有两种产生来源:一是自己的预测同其经验的结果相反时;二是自己的

7、观点与教师或同学不一致时.问题源于情境,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精心创设情境,使其与学生本身的认知结构相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问题情景中.问题除了来自于教材,还可以来自以下几方面:1.从日常生活中来.自然现象,时事热点,生活点滴,都是我们进行问题情景创设的源泉.在教学中以实际事例引入,既让学生觉得每一学科的学习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意识.例如,有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中可能有语法错误,收集起来就是语文课创设问题情景的好素材.2.从学生的兴趣中来.兴趣是激发探究欲望的动力源泉,同样也为我们进行问题情景创设提供了丰富的线索.创设一些生动,丰富,有趣的问

8、题情境,以趣激问,创设乐学的氛围,就会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提问.3.从实验,实践中来.新课程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提倡情景体验.观察实验产生的各种现象时,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提出相关问题,并有对其进行探究的欲望.但在不告诉学生某些实验,小制作的关键地方之前,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或进行小制作,他们就会因为没有了解玄机 而失败,此时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琢磨:哪个地方出问题教研视角 Jiaovanshiiiao了?如何解决 ?课堂中模拟真实情景的实践活动或课本剧表演,能为学生建构知识搭建脚手架, 教师再适时增加悬念,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问题情境,此时学生会从各个方面提出各种

9、各样的问题来.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既然学习的过程就是问题系统产生和解决的过程,教师就要善于利用课件,通过各种素材设置悬念,让学生与其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然后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这是新时期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养.三,预留时空,让学生学会问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了我们有意无意创设的问题情景,还要留给学生提问的空间和时间,课堂教学一般可以分成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段,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三段时间,让学生有时空理清和提出各自的问题.1.课前发现问题.目前的教学多提倡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先进行自学.导学案的设计,也应该注重问

10、题情景的创设,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把置疑写下来,并养成习惯.这些导向性的问题,代表着学生自学时的思维过程.比如有学生在预习背影时提出:课文的题目可不可以换成我的父亲, 父亲跳下站台翻铁路去买桔子,虽然感人,但是不是违反了交通规则等等.当教师在上课前收集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时,你就会感叹: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不比老师逊色.教师根据这些问题修改教案,就会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中国基础教育(CBE)2.课堂激发问题.课堂是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阵地,但传统的一言堂 留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不多. 问题探讨式教学要求改变传统授课方式,课堂先让学生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利用讨论过程中进发出的火花,促使学生相互提

11、出更多的问题来共同解决.还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扮演 小老师 提出问题或解答同学的问题.学生讲,学生问,学生答,主体参与度高,学生激情四射.学生要当好老师,就必须先钻研教材,发现更多的问题,思考解决办法,以防被其他同学问住.这样的课堂,学生的顾虑少了,思路开了,发言积极,气氛活跃,提的问题也就多了.教师干什么呢?协调,评判,点拨,总结.当然,遇到学生很难回答的问题时,教师就得亲自上阵.每堂课的最后还要专门留 35 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向教师发难.教师能回答的就要当堂回答;如果回答不了的,可以课后解决.只有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难以回答了,学生才有可能超过老师.3.课后提出新问题.随着课堂内容的延伸和扩

12、展,在课后的巩固练习中,学生有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当学生把提问变成一种学习习惯,探讨变成解决问题的常态时,老师此时就可以放手,由他们课下自行讨论解决了.四,提升能力,让学生善于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各种有利条件,以促使学生提出问题,但要想让学生及时,顺利,切中要害地把问题提出来,还要提升学生本身的提问能力.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强调两点: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里的问题意识是指主体在进行认识活动时,通过对认识对象的深刻洞察,怀疑,批 Y-U 等多种方式,产生了认知冲突,经过深人思考后仍困惑不解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不断地积极思维,直至问题解决.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和

13、动力,强烈的问题意识,能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进行新的发现和创新.问题意识的提升是实现生问 的基石 .在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善于感知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表达出来.从认知的过程产生看,学生的问题多产生于以下三个地方:知识的生长点 处,要求学生能在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知识的结合点 上,要求学生要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认识不清楚的地方,要学生认识到只要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就能发现处处有问题,随时可提问.2.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发现问题的方法很多,从认知过程的分类

14、看,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从某一点出发,向四周发散思考,发现新问题,即发散法.发散法要求学生从不同的知识板块,不同的行为主体,逆向角度去分析某一问题,以培养学生由点到面,由中心到网络的发散思维能力.另一类是从大量现成的信息中,归纳出某一结论或整个知识的体系,即聚敛法.聚敛法要求学生对诸多问题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和提升,从中提炼思想,培养由面到点,由多方位到一终点的聚合性思维.为此,教学中应当着力培养学生下面两种思维:求异思维:求异思维的关键是要排Jiaoyanshijiao 教研税角除思维定势的干扰,积极,独立,多角度地去思考,以发现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探寻这些新问题,很可能就会有柳暗花

15、明又一村的创造性结果 .因为许多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多方质疑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数学上的一题多解现象就是求异思维的表现.再如,一位小学生在听狼和小羊一课时,提出了异议:狼这么凶猛,用的着找这样那样多的借口才吃小羊吗?批判思维:批判思维是求异思维的更高阶段.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往往把教师和教材看作是权威,他们过于相信书上写的,老师说的.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应鼓励学生挑战权威, 大胆提出不同的观点,解法和结论,形成有个性的思维.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一些对教材有置疑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即使教材也有不足的地方.高中理科教师经常能够发现:有时候学生的解法比自己的更简练!如果教师能够放下面子,大胆承认学生的高明,他们置疑的兴趣将会得以提高.批判性意识人人具有,只要注意巧妙引导,批判性思维就可形成,这是问题意识形成的一个核心要素.如果我们有意识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反思与批判,我们就常会惊喜于学生耳目一新的见解.由于个性差异,学生开始时提出的问题数量可能差别较大,层次参差不齐.但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能够提出大量的问题后,此时问题的数量就不再是评判问题的主要标志,教师应有价值导向,适时引导学生自己评价问题的质量,以逐步提高学生提问的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