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在诗歌鉴赏中的策略及原则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816409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悟在诗歌鉴赏中的策略及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感悟在诗歌鉴赏中的策略及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感悟在诗歌鉴赏中的策略及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感悟在诗歌鉴赏中的策略及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感悟在诗歌鉴赏中的策略及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悟在诗歌鉴赏中的策略及原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悟在诗歌鉴赏中的策略及原则孙华天(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莱芜 271103) 摘要:感悟是实现诗歌鉴赏的重要途径,在鉴赏过程中根据诗歌的审美特点,在完形心理学的指导下,综合利用音乐、绘画、朗读比较等策略,整体感知诗歌文本,深入领会诗歌意境体验诗歌的思想感情。在张开想象的同时,必须坚持整体性、综合性、客观性的鉴赏原则。 关键词: 感悟 诗歌鉴赏 建构 策略 原则 诗歌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诗歌鉴赏是指评定和欣赏诗歌作品的能力,是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作家风格、作品意义等方面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欣赏。它是以理解为基础,由意象感知到情感体验,再到理性升华的深化过程,是一种包涵

2、了认识作用在内的审美活动。这就要求阅读者有一定的知识阅历,情感体验,具备较高的审美情趣。而把握诗歌的特点运用科学的鉴赏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诗歌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抒情性“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1 透过意象体验情感,是诗歌鉴赏最重要的活动。从认知到体验的过程中,感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感悟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及策略谈谈拙见。 一、诗歌的主要特点及审美特征 1、强烈的抒情性,是诗歌的重要特征。诗歌的感情可以直接抒发,还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2、丰富的想象性,这是由诗歌形象的间接性决定的,它给人创造了无比广阔的思维空间。3、鲜明的音乐性,这主要表现在节奏和韵律两个方面。诗是感情的激发,是

3、感情激动到了最高点。 “诗要求一个有特别天才的人,或有点疯狂的人;前者自易于具备那必要的心情,后者真能因情感而忘形。 ”(亚里士多德诗学十七)诗人的感情使他忘形,他便走入另一世界。诗是以感情为起点,从而找到一种文字,一种象征,来表现他的感情。只有诗才配称字字是血,字字是泪。诗是多注意于怎样传达表现一个感情或一思想,它是感情找到了思想,而思想找到了文字。只要它真是由感情为起点,而能用精美的文字表现出,便能成功。2 诗歌这几个主要的特点和审美特征都是与它的艺术载体-语言的特殊性而产生的。高尔基说“文学的根本材料是语言-是给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思想等以形态的语言,文学是借语言作雕塑描写的艺术”3。诗歌

4、的介质是语言而不是意象本身。因此意象表达的情感,是无法从文本本身获得的,只有经过解读与整合才能实现。这就为欣赏者提供了驰骋想象,自由创造的广阔空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丰富作品形象,从而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欣赏者的经验越丰富,感悟力越强,就越能获得更为准确更为丰富的美感享受。 二、感悟在诗歌欣赏中的作用 (一)感悟的心理图象及其建构 所谓“感悟”其实可以分为“感”和“悟”两个心理过程。 “感”即“感触” “接触”这个过程是以文本的细节局部为对象的。这个过程是过渡性的,引发性的,读者的心理流向即刻向“悟”的方向发展。所谓“悟”就是由表及里,见微知著。可以说“感”是“悟”的基础, “悟”是“

5、感”的目的。两者虽然不能截然分开,却还是有区别的。一方面, “感”着眼于文本的组成部分, “悟”着眼于文本的整体;另一方面, “悟”比“感”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感”强调的是审美客体, “悟”强调的是欣赏主体自身的认知和经验。 感悟的心理目标是意义。就诗歌欣赏来讲就是感受诗的意境。欣赏诗歌的过程也就是其各部分之间文本与个人经验之间积极构造意境的过程。文本本身并不带有意义,它是创造产生意义的蓝图。它向读者提供了如何从已有知识和经验中,使用一定的策略来构造意义的方向。4 在已有的研究中,完形理论是对于感悟的比较恰当的解释。完形学派的整体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完形心理学坚持心理的整体观,认

6、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完形,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在他们看来,部份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不等于部份之总和。整体决定着部份的性质和意义。 人的心理完形功能可以自动的对文本加以意义上的补充,使其完整化。感悟就是一种完形心理过程。或者说感悟就是对诗歌感情、意境的完形化。完形理论下的感悟既强调了审美主体对文本的再创造的自由自主状态,也肯定了再创造对文本依赖的相对性。感悟是主体在客体制约之下的完形,是顺应文本的创造。完形派认为学习的成功和实现完全是由于顿悟的结果。顿悟是对情境全局的知觉,是对问题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也就是完形的组织过程。苛勒认为,问题的解决是由于突然领悟即顿悟而实现的,学习是对知觉经验

7、的重新组织,是对情境关系的顿悟。5 在现代教学论中无论是暗示教学模式还是情境教学模式都强调文本内容与各种相关艺术形式的结合引导学生感悟使学生对审美客体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从而达到对美的认识和体验。而如何利用与审美课题相关的艺术形式来进行感悟,既是技术的,也是精神的。 (二)感悟在诗歌教学中的策略 1、朗读感悟 诗歌用语言来表达情感,它既不像造型艺术那样直接创造视觉形象,也不像音乐艺术那样直接创造听觉形象,只有调动我们的想象,才能在意象中看到听到作者所描写的事物,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正确、优美的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也是走入诗歌意境的一条道路。朗读,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

8、又是审美的。朗读中要做到:(1)循序渐进。朗读诗歌时,要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感情丰富。因此,在朗读教学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把握基调。一篇诗歌反映的总的感情倾向即感情基调,朗读一篇诗歌的主要语调就是朗读基调。要朗读好一篇诗歌,领会中心,首先就要把握好基调。所以开始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把握诗歌大意及朗读基调,为理解诗歌作基础。 (3)体验情感。在理解诗歌时,要注意讲解和朗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用情的读,深入的理解。 ,感受、体会其节奏和音韵的优美,体验其思想和艺术、情感的魅力,增强诗歌

9、语感。 2、音乐感悟 “诗歌是奏着音乐的哲学”6;诗歌、音乐、舞蹈在最初的时候是三位一体的;“诗言志”7 而“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8 诗歌的间接性和音乐的非确定性都表明了诗歌和音乐在产生表达和审美特征等方面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借助音乐无疑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手段。 (1)选取与诗歌意境或感情表达相一致的音乐,例如,鉴赏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之前,可适当地放一段罗大佑的同名音乐乡愁四韵 。白居易的长恨歌可选用古乐汉宫秋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选用琵琶协奏曲春江花月夜 。使选用的乐曲能够起到营造氛围,把握基调的作用。 (2)配乐朗诵,在音乐与诗歌的整和中酝酿相应的情感、丰富诗

10、歌的表现力。音乐能最直接的表现和激发情感能在声音的运动中直接的表现音乐家从生活体验中获得的种种情感。音乐的情感启发,可以使欣赏者积极的调动各种情感触觉以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欣赏后放音乐,可以强化感情,提升诗歌感染力。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形象,给人以听觉上的美学感受。尤其是当我们掌握一首诗后,诗乐相结合,可让欣赏者在听的同时眼前幻化出视觉形象,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把握。既与诗人情感达成共鸣,又在另一方面领悟到诗歌音乐美的特点。 3、绘画感悟 人们常将“诗”与“画”对举。如“诗情画意” 、 “如诗如画”等,足见两者间的渊源之深。中国画的构形精神是“取象”的,把“形”抽象到了“象”的水平。中国

11、画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追求意趣、意境推崇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如苏东坡评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9。诗歌的意境是由主观的 意与客观的境 有机地结合而成的, “景以情合,情以景生”10。因此读者可以借助于“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审美情趣去感悟诗的意境。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提供与诗歌题材相关的绘画作品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在图画之外的联想和想象。 (1) 、借助对画面的联想和想象,可以把再现与表现两种功能结合起来,通过图画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使人产生与之相协调的情感体验。 (2) 、借助联想和想象,可以感受古诗画面的意境氛围。诗歌的手法与绘画的手法在表现动与静、虚与实等等方面

12、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对绘画表现手法的分析也能感悟到诗人在描绘这些画面时,抒发情感表达思想。 4、意象感悟 在诗歌鉴赏中,情感的把握有赖于对形象的解读。当一个形象被赋于较固定意义的时候,就成为我们所说的意象。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具体的方法是:(1) 、掌握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从意象中体会诗人的感

13、情。 (2) 、求解意象的审美特征,通过思索和感悟能获得意象所负载的意境和哲理。 (3) 、掌握意象组合在诗歌结构和意境营造中的特点和作用。 5、比较感悟 培养诗歌鉴赏能力还要注意提高对诗歌的比较感悟能力。比较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对立意的比较,对意境的比较,对风格的比较。可以是对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的作品的比较把握诗人作品风格形成的轨迹,如王维的诗歌,李清照的词也可以比较同一时期风格不同的作家的作品以强化对诗歌风格的认识,如李杜的比较,小李杜的比较;也可以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题材的作品的比较如南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的比较来感悟体验诗人精神世界的差异。既可以通过对不同意象间的对

14、比来体味诗歌中蕴涵的微妙而独特的情感,又可以通过对相同意象的不同组合方式的对比来体会作家之间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三、诗歌感悟鉴赏的原则 (一) 整体性原则。诗歌的感悟是以诗歌整体为对象的,它强调的是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而不是着眼于对文本细节和局部的分析。因此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应避免出现对诗歌细节过度分析的现象。11 (二) 综合性原则。诗歌鉴赏中要尽可能的综合利用以上几种感悟策略积极调动欣赏者的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各种感官活动,超脱文本合理的张开想象、联想、回忆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感悟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 客观性原则。感悟过程中强调了鉴赏者的自身的认知和经验具

15、有很强的主观性,但是诗歌本身有它存在的客观性“诗乃是对存在和万物之本质的创建性命名 绝不是任意的道说” 。12 诗歌的鉴赏的结果往往是“完全忘记了自己”13 因此对诗歌的感悟从本质上讲不是对诗歌的改造,而是对诗歌本来意义的顺应。 参考文献 1毛诗序 2 老舍文学概论讲义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08 3 周扬编:马克思主义与文艺M 解放社,1940 4 李海林感悟及其教学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 2004,11,8 5 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06-01 6 老舍文学概论讲义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08 7 尚书尧典 8 德 黑格尔美学M (第三卷) 9 宋苏轼东坡志林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0 清 王夫之姜斋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01-01 11 李海林感悟及其教学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 ,2004 ,11,8 12德海德格尔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M北京:商务印刷馆, 2000-12 13德叔本华表象世界:艺术的目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姓 名: 孙华天 出生年月: 1975 9 性 别: 男 单 位: 山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邮 编; 271100 联系 电话: 0634-8090169 电子 邮件: sht123mail.ch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