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丰县民族中学高三临门一脚考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815300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丰县民族中学高三临门一脚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丰县民族中学高三临门一脚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丰县民族中学高三临门一脚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丰县民族中学高三临门一脚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丰县民族中学高三临门一脚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丰县民族中学高三临门一脚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丰县民族中学高三临门一脚考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丰县民族中学高三临门一脚考试语文试题 2012-5-29一、 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刹车 / 名山古刹 慰藉 / 声名狼藉 着陆 / 着手成春B.涤纶 / 羽扇纶巾 精辟 / 开天辟地 吭声 / 引吭高歌C.差遣 / 差强人意 泄露 / 崭露头角 纰缪 / 未雨绸缪D.臧否 / 否极泰来 拾级 / 拾人牙慧 数控 / 数见不鲜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印度公益组织要求印度代表团联手与谈判各方合作,在德班会议上消除包括绿色气候基金争议在内的分歧,并达成共识。B据苏州市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一、剧装

2、戏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荣森调研统计,剧装制作总成本的 60来自刺绣。C警察牌号车接送单位职工孩子上下学,表面上看是为社会分忧,实则是权力支配下的谋求私利, “警用校车”还是不要的好。D复旦大学将试行“推优直选 ”在全国录取试点生的办法,即由中学校长推荐优秀学生、大学综合评价后录取的人才选拔模式。3阅读下面文字,概括“巨蟒”发电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不超过 6 个字。(4分) 一根取名“巨蟒”的巨大橡胶管能为低成本海浪发电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巨蟒”两端密封,里面装满水。将“巨蟒”固定在海面以下,一端朝海浪袭来的方向。海浪拍打到“巨蟒”一端使之受挤压,管子内部就形成激突波(即内部压力波)。激

3、突波在管内传动,而海浪则在管外以同速流动,这样就对管子形成了越来越大的挤压,于是激突波也越来越大。随之,激突波使得固定在“巨蟒”另一端的涡轮启动,于是电能产生,并通过一根电缆传送到海岸上。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答题。(5 分)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孩子无祭地看着窗外,窗外飘着一个风筝,紧接着画面上打出了三句话:楼下有人放风筝;我一点也不喜欢 t6n 钢琴;星期天,我好想去公园玩。可爸爸给我报了英语班。请结合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广告宣传语,要能鲜明表达广告主旨,不超过 12 个字,并说明理由。广告宣传语:理由: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庆历三

4、年秋,天子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顿首。于是诏书屡下,劝农桑,责吏课,举贤才。其明年三月,遂诏天下皆立学,置学官之员,然后四方万里之外,莫不皆有学。学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之兴废。记曰:“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此三代极盛之 时大备之制也。宋 兴盖八十有四年,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 岂非盛美之事,须其久而后至于大备欤?是以 诏下之日,臣民喜幸,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其年十月,吉州之学成。州旧有夫子庙,在城之西北。今知州事李侯宽之至也,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事方上请而诏已下,学遂以成。李侯治吉,敏而有方。其作学也, 吉

5、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用人之力 积二万二千工,而人不以为劳;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而人不以为 多;学有堂筵斋讲,有藏 书之 阁,有宾客之位,有游息之亭,而人不以为侈。既成,而来学者常三百余人。予世家于吉,而滥官于朝,然予闻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其勉于人者勤,其入于人者渐。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至于礼让兴行而风俗纯美,然后为学之成。今州县之吏不得久其职而躬 亲于教化也,故李侯之 绩及于学之立,而不及待其成。惟后之人,毋废慢天子之诏而殆以中止,幸予他日因得归荣故乡 而谒于学门,将见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问于其俗,而婚 丧饮食皆中礼节;入于其里,而长幼

6、相孝慈于其家;行于其郊,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然后乐学之道成,周览学舍,思咏李侯之遗爱,不亦美哉!故于其始成也,刻辞于石,而立诸其庑以俟。(选自欧阳修吉州学记,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问治天下其要有几 要:关键B.劝农桑,责吏课 劝:劝导C.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 须:等待D.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 中:合乎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宽治理吉州“敏而有方”的一组是(3 分)( )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长幼相孝慈于其家A. B

7、.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朝天子深知教育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但在兴办教育时实施了分步推进的策略,首先发展农业生产,然后兴建学校。B.作者以夏、商、周三代为先例,告诫人们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长期地陶冶教化,才能收到持久而深远的成效。C.吉州原先的学舍是城西北的孔子庙,已不能适应天子兴办教育的要求,所以李宽到任后首先迁址,然后进行了扩建。D.李宽在吉州兴建学校影响深远,在他去世之后,人们到州学游览,仍然深深缅怀并吟咏他遗留给吉州子孙后代的爱。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3 分)译文:_

8、(2)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3 分)译文:_(3)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4 分)译文:_三、古诗词鉴赏(10 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桂州严大夫韩 愈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1)找出诗中突出桂州物产之“丰”的词语。由桂州的“黄柑”可以联想到苏轼惠州一绝中直抒宦游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 分)答:_(2)颔联写出了桂州山水的哪些特征?是怎样来写的?(4 分)答: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答:_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9、每空 1 分)(1)木受绳则直, 。(苟子劝学)(2)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3)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4)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6)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无题)(7)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 ,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语录 )(8)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雨洒梅花岭郑纯方扬州的雨,是多情的泪,纷纷扬扬挥不去。当地人说,扬州一旦下起这样的雨,不 见雪花不会晴。偏就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一心要去拜谒史可法纪念 馆。淋湿的不

10、仅是衣襟,还有凝重的心。也许天公通晓了人意,泪水也有些禁不住似的。史可法纪念馆原名史公祠,坐落在广 储门外梅花岭畔。梅花岭,多么富有 诗意的名字。我想象着那素洁的梅花瓣上应当浸润着点点血色霞光。冬天还未到,梅花初含苞,正好啜饮着雨汁做一点精神上的准备吧。我 缓步跨进纪念馆大门,恍然觉得开封与扬州就近在咫尺了。仿佛英雄史可法伸开巨大的臂膀一搂,两座 历史名城就亲 如兄弟般地拥抱在一起了。因 为,史可法是开封(祥符)人,却为 保卫扬州而壮烈殉国,岂不是一个人连起了千里之遥两座城么? 其实,史可法的确一人成全了两座城池。先说开封。一个地处中原的历 史文化名城,多少年来尽管 历 史地位不断下滑( 由都

11、城而省会而省辖市),始终有“ 瘦死的 骆驼比马大” 的那么一种皇城人的派 头。这里不缺少帝王将相文韬武略。不缺少才子佳人风 花雪月,就是一个普通的市民也多少带点儿精明、算计、义气,外加上显而易见的自负自居。 这里出过眼睛向下、虚心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的梁惠王;出过能言善辩、纵横天下的一代奇才 张仪;出过招贤纳士、重用人才的信陵君:出过因为一首黄鹤楼诗让诗无敌的李白刮目相看的崔灏;出过执法如山、铁面无私的清官包拯(但包拯不是开封人,是合肥人);出过忠诚爱国、一门英烈的杨家将( 杨家将也不是开封人,是山西人 );也出过号称“南秋 (瑾)北刘” 中的女革命家刘青霞。它所欠缺的大 约也就是燕赵之士的那种

12、慷慨悲歌、大义凛然的英雄大气吧 !但恰好又由史可法填补了这项空白。他在扬州仅仅十天的时间,却用生命完成了开封人另一面性格的辉煌展示:忠诚 、爱国、大义、爱民,清正廉洁,文武全才,视死如归。宛如女词人李清照因为“人比黄花瘦”等 绮丽词章被冠以婉约派之名, 终于也有了“至今思 项羽,不肯过 江东”的金刚怒目式。 这倒是开封人更可引以为傲的一个资本。再说扬州。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扬州是一个“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自古以来就是达官贵人、诗家墨客诗酒游乐 的地方。晚唐 诗人杜牧可以说 才华横溢,时人把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名声可谓高矣。他曾 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之邀,赴扬州任节度推官,后转为掌书记,

13、监察御史里行。牛十分器重颇有才华的杜牧, “凡文词之事,皆出书记”,对外接待答辩,也委托他办。可是杜牧并没有好生地做官,却与娼楼歌妓每每交好,很有点儿“锦袍玉带多拘谨,乐不思蜀醉此生” 的味道了。直到后来离开了扬州,仍念念不忘那里的歌舞宴 乐,眷恋之情 萦绕于心。有诗为证: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红楼梦中写的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也曾是扬州一位负责盐运的官员,当年林府乃是这里的名门望族,据说他的政绩和名声都不 错。林黛玉在病入膏盲时还念念不忘梦里扬州,不住地感叹;父母若在,南边的景致,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 遗迹诸事可以任意。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相传也是

14、以 扬州的园林为背景的。 这 里的秀丽风光也多是与诗人居士等有着不解之缘的。凡此,扬 州之美、之秀、之文、之雅、之 风流、之享乐等等, 应有尽有了,惟一缺憾的仍是史可法这样的大丈夫气概也!所以,短短的扬州十日,绝不仅仅是史可法全其名节、成为一个时代大英雄的特 别时段,也是 历史给予扬 州一个机遇,得以展现刚烈强悍、威武不屈的性格风采。偶尔露 峥嵘,就消除了一漫 长的历史 误会:除了“ 烟花三月”, 还有“ 绿扬喋血”! 这也许 就是扬州那场大悲剧的喜剧余音。见仁见智,大约总不是一个开封旅游者的牵强附会吧。还应该感谢那位写出千古名剧桃花扇的孔尚任先生。生活窘迫,不得不卖掉心爱的马,穷得几乎“ 离

15、唱莲花落不远 ”的程度,他仍旧大 义凛然地写出了史公“为国事,不顾残躯”的壮哉之气:领着一枝兵和他三家傲似垒卵泰山压倒你站住繁华二十四桥竹西明月夜吹箫他也想隋堤柳下安营巢不教你蕃嫠观独夸琼花少谁不羡扬州鹤背飘妒杀你腰缠十万好/怕明日杀声咽断广陵潮。他不拘史实,让史公在恨与爱的痛彻肺腑中“看江山换主,无可留恋” 而慨然沉江殉国。因为史可法,开封与 扬州可以 说同时完成了自己的城市性格史,找回了久藏于内的精神主体。所以,它是英雄用生命写下的血色诗篇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宏观题旨啊! 暮秋时节,扬州多雨。那雨总是不停地洒落在郁郁葱葱的梅花岭上。古老的梅花岭耸起英雄的脊梁,便将那雨点点吸入冬梅的苞蕾,一经雨收雪飞,漫岭的梅花吐艳流芳,于是,扬州便绽开了最美的笑容。11、阴雨绵绵的日子,作者为什么仍然“一心”要去拜谒史可法纪念馆?(4 分)12、 “这也许就是扬州那场大悲剧的喜剧余音。 ”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 分)13、为什么说“史可法的确一人成全了两座城池”?(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