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技术规范2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980370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技术规范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消毒技术规范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消毒技术规范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消毒技术规范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消毒技术规范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毒技术规范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技术规范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毒技术规范 23.4 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3.4.1 适用范围本节规范适用于一般常规使用的诊疗用品(如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压舌板、开口器、舌钳子、吸引器、引流瓶、胃肠减压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及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扩阴器等。),包括接触皮肤及浅表体腔、黏膜的器材。3.4.2 清洁与消毒方法3.4.2.1 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清洁与消毒方法 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若有污染应随时以清洁剂与水清洁。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 250mg/L500mg/L 的消毒剂浸泡30min 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

2、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腋下体温表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 75%乙醇或含有效溴 500mg/L1000mg/L 的二溴海因浸泡 30min 或过氧乙酸 1000mg/L 浸泡10min30min 后,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3.4.2.2 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清洁与消毒方法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子、压舌板、口表、肛表等器具,用后应先清洗去污,擦干,耐高温的器具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可选择压力蒸汽灭菌后清洁干燥保存备用。不耐高温的器具如口表、肛表等可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 75%乙醇或二溴海因或含氯消毒剂 500mg/L 浸泡 30min 或过氧

3、乙酸 1000mg/L 浸泡 10min30min 后,清水冲擦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3.4.2.3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清洁与消毒方法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可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瓶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可清洁后浸泡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 500mg/L 浸泡 30min 后,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有条件的医院可采用洗净消毒装置进行洗净、8093消毒、烘干自动完成,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3.4.2.4 分枝杆菌、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器具

4、的消毒灭菌方法如遇分枝杆菌、炭疽菌、气性坏疽杆菌、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的病人污染的器具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 1000mg/L2000mg/L 浸泡 30min45min 后,清水冲净,擦干,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瓶、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可在清洁后再次浸泡在含二溴海因消毒剂1000mg/L2000mg/L 浸泡 30min60min 后,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有条件的医院可直接放置在洗净灭菌装置内洗净灭菌依次完成,可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及保护医务人员。3.4.3 注意事项3.4.3.1 任何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均应充分清洗干净。3.4.3

5、.2 清洗可采用流动水冲洗,清洁剂去污,管道可采用酶制剂浸泡,再流动水冲洗干净,再浸泡在相应的消毒剂中浸泡消毒或灭菌。3.4.3.3 使用的消毒剂应严格检测其浓度,有效期内使用,确保消毒灭菌效果。3.4.3.4 消毒灭菌后的医疗用品必须保持干燥,封闭保存,避免保存过程中再污染,一旦发现有污染应再次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3.4.3.5 消毒灭菌后的物品有效期一过,即应从新消毒灭菌。3.5 内镜的消毒灭菌3.5.1 适用范围本节规范适用于各种内镜的消毒灭菌。3.5.2 内镜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3.5.2.1 根据内镜在人体内使用部位的不同,要求对其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1) 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

6、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室的内镜及其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2) 凡进入破损粘膜的内镜附件也应达到灭菌水平,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3) 凡进入人体自然通道与管腔粘膜接触的内镜及其附件,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3.5.2.2 选择内镜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内镜的消毒、灭菌应首选物理方法,对不耐湿热的内镜可选用化学方法消毒、灭菌。(1) 压力蒸汽灭菌:具体方法见消毒、灭菌常用方法;使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灭菌则按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主要适于能耐湿热内镜的灭菌,如金属直肠镜、直接喉镜金属部分

7、的灭菌,以及能耐湿热的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等的灭菌。(2) 环氧乙烷灭菌:具体方法见消毒、灭菌常用方法;适于各类内镜的消毒、灭菌。(3) 2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消毒需浸泡 20min,灭菌需浸泡 10h。(4)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适用于胃肠内镜的消毒。ORP 大于等于 1100mV,pH 在 2.7 以下,有效氯含量一般为 50mg/L。在清洗干净的条件下,流动浸泡消毒作用 15min,或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方法进行。(5) 煮沸消毒:煮沸 20min,可用于内镜金属部分和某些附件的消毒。(6) 其它消毒、灭菌方法:经卫生部门批准的内镜消毒剂和消毒器,具体使用方法按产品使用说明。3.5.

8、3 内镜的消毒3.5.3.1 软式内镜的消毒(1) 2%戊二醛浸泡:将洁净干燥后的内镜置于 2%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 20min,结核病患者使用后的内镜需浸泡 45min,灭菌需浸泡 10h。(2) 自动清洗消毒器:经卫生部批准的内镜消毒器,具体操作按使用说明,注意用该法消毒前,内镜应先用手工彻底清洗。(3) 其它消毒剂: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剂,具体消毒方法见使用说明。3.5.4.2 硬式内镜的消毒(1) 能耐受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部分或全部,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能承受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其部分,首选环氧乙烷灭菌;或用 2%的戊二醛浸泡 10h,也可用低温蒸汽甲醛灭菌。 (2) 其它消毒剂与消

9、毒器:经卫生行政部门部批准的消毒剂与消毒器械,具体消毒方法见使用说明。3.5.4 内镜附件的消毒3.5.4.1 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应做到一用一灭菌,消毒方法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环氧乙烷灭菌或用 2%戊二醛浸泡 10h 灭菌,或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剂与消毒器械进行灭菌,具体方法见使用说明。3.5.4.2 其它物件的消毒(1) 口圈、弯盘、敷料缸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如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 mg/L 的过氧乙酸或 2%的戊二醛)浸泡消毒 30min,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2) 注

10、水瓶及连接管的消毒:用高水平以上的化学消毒剂(如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 2000 mg/L 的过氧乙酸或 2%的戊二醛)浸泡消毒 30 min,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灭菌水,每天更换。(3)吸引瓶、吸引管的消毒:检查结束后,先清洗吸引瓶,之后用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 2000 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 30min,刷洗干净,干燥备用。(4)软式内镜的槽或容器:消毒软式内镜的槽或容器应每天清洁,再用 500mg/L 的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或 2000 mg/L 的过氧乙酸擦拭,用于浸泡灭菌的容器应清洁后作灭菌处理。3.5.5 内镜消毒与灭菌的注

11、意事项3.5.5.1 软式内镜消毒:软式内镜在每天使用前应用 2%戊二醛浸泡消毒 20min,用水充分冲洗后使用;当天检查结束彻底消毒(2%戊二醛浸泡消毒 30min),也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3.5.5.2 工作结束后的消毒: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对内镜室的环境包括空气、物体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3.6 医务人员手的消毒3.6.1 适用范围适用于外科手术前后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在进行各种诊疗活动前后手的消毒,以及诊疗过程中需要消毒时手的消毒。3.6.2 手消毒3.6.2.1 外科手消毒(1) 消毒刷洗手臂法:在用肥皂流动水洗手的基础上,取无菌小刷蘸取洗手液涂擦手、臂,从指尖到肘上 10cm,两手交

12、替刷,包括指甲沟、指尖(间)、腕部等处,按顺序进行无遗漏的刷约 2min,丢弃小刷,以无菌水冲洗干净后,另取无菌刷蘸取洗手液刷手、臂 2min,无菌水冲净后待干,或取无菌擦手巾擦干。(2) 先刷洗后消毒手臂法:首先取无菌刷蘸肥皂液,按以下顺序无遗漏地刷洗手臂三遍,共约 10min;先刷指尖、然后刷手、腕、前臂、肘部、上臂下 12 段,每遍 3min,特别要刷净甲沟、指间、腕部。刷洗时,双手稍抬高。每遍刷完用流水冲净。冲洗时,水由手、上臂至肘部淋下,手不能放在最低位,以免臂部的水返流到手。刷洗完后,用无菌小毛巾由手向肘部擦干。手、臂不可触碰他物,如误触他物,必须重新刷洗。3.6.2.2 消毒手、

13、臂:双手和前臂刷洗完毕,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待自然干或无菌擦手巾擦干后,将胍类(氯己定等)醇类(异丙醇或乙醇等)消毒液 3ml5ml 涂擦于手和前臂,过 1min 左右即干,然后戴上灭菌手套。3.6.2.3 连续进行手术的洗手消毒法:若连续进行下一台手术时,需重新按外科手消毒法进行。3.6.3 卫生手消毒医护人员在各种操作前,应用皂液流动水冲洗双手。进行各种操作后,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3.6.3.1 各种治疗、操作前的消毒: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前,医务人员用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如果手被感染性材料污染,应使用有效消毒剂搓擦 2min 后,用流动水皂液洗净擦干后进行各种操作。3.6.3.2 连续治疗

14、和操作的消毒:若接连进行治疗和操作时,每接触一个病人后都应用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液搓擦 2min。也可用氧化电位水洗手消毒。3.6.3.3 接触传染病病人后手的消毒(1) 医务人员为特殊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应戴一次性手套或无菌乳胶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应更换一付手套,操作结束后用抗菌皂液及流动水洗手。(2) 若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染之后,应将污染的双手使用消毒液揉搓消毒 2min 后,再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3) 连续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病人时,每接触一个病人后都应抗菌皂液流动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抗菌消毒剂搓擦 2min。 (4) 接触污染物品

15、、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后手的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污染源之前,应戴好一次性手套或乳胶手套,然后进行操作,操作后脱手套用皂液流动水洗净。如手直接接触污物者,操作后应将污染的双手使用含醇或碘手消毒剂搓擦 2min 再用皂液流动水洗净。3.6.3.4 注意事项(1)洗手时应用皂液和流动水将手的洗净。(2)当手与病人接触前后或微生物污染源接触后(包括脱掉手套后)必须用皂液流动水或用含醇的手消毒剂洗净双手,包括手部皮肤和指甲的所有表面。(3)在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如放置血管导管、导尿管,可选用手快速消毒剂进行洗手消毒。(4)外科洗手应将双手和前臂、指甲等彻底洗净后,再按程序作外科手消毒。3.6.4 常用手消毒剂(1)醇类和胍类醋酸氯己定等复配的手消毒液。(2)有效碘含量为 5000mg/L 的碘伏溶液。(3)75乙醇溶液或 70%异丙醇溶液。(4)氧化电位水。(5)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用于手消毒的其它消毒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