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37例疗效观察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79527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37例疗效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37例疗效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37例疗效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37例疗效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37例疗效观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37 例疗效观察【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是围产期窒息后引起的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由于窒息使血供中氧含量减少,脑血流灌注不足,引起一系列的症状,表现为青紫、抽搐、尖叫、昏迷及脑功能障碍等变化。近年来我们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以 2002 年 2 月2007 年 10 月我院收治 137 例住院病例为资料,137 例患儿均符合 1996 年杭州会议制定的临床诊断依据和分度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87 例,

2、男 63 例,女24 例;入院日龄6 h 27 例, 24 h 48 例,72 h 12 例;轻度23 例,中度 51 例,重度 13 例。对照组 50 例,男 33 例,女 17例;入院年龄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包括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吸氧,控制惊厥、降颅压、纠正酸中毒及供给热卡、能量合剂及脑水解蛋白应用等。治疗组加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两药同时应用,其量 6 (mg)体重(kg)加入 100 ml 液体中静脉缓慢滴注 7.5 ml/h(有条件最好微泵维持静脉点滴) 。轻、中型患儿可用多巴胺 3 mg、多巴酚丁胺 3 mg 同时加入 40 ml 液体静脉点滴

3、,控制滴速 7.5 ml/h,一日 12 次,避免血压的剧烈波动,维持收缩压在 6.6 kPa(50 mm Hg)以上。7 天为一疗程,两组治疗均为12 个疗程。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用药 7 天内上述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用药 14 天上述症状消失;无效:用药后病情恶化或临床死亡。1.4 结果 治疗组: 87 例,显效 73 例,有效 9 例,无效 5 例,总有效率 94.25%;对照组:显效 33 例,有效 9 例,无效 8 例,总有效率 8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讨论3HIE 是因围产期窒息而引起的脑损害,患儿多在生后 12 h 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4、,根据病情不同分为轻、中、重度:轻度表现为兴奋、激惹、肢体肌张力正常或增高,拥抱及吸吮反射存在,症状一般于 24 h 后逐渐减轻;中度表现为嗜睡、肌张力减弱、原始反射受到一定程度抑郁,部分患儿出现惊厥:重度表现为昏迷、松软、脑干功能受抑制,颅内压增高和持续惊厥。轻型预后良好,重度可致新生儿早期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因此积极预防和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是预防 HIE 的关键。本病的主要治疗措施在于防止血压的波动,减轻脑水肿,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保护各脏器的功能。保证脑组织的氧供,维持足够的通气和最佳的灌流。其中维持血压的稳定性是我们治疗的关键。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大大降低了病死率,降低了神经系统的后遗症,提高了治愈率,建议基层医院合理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