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留置针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静脉炎观察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79077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周静脉留置针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静脉炎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外周静脉留置针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静脉炎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外周静脉留置针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静脉炎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外周静脉留置针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静脉炎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外周静脉留置针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静脉炎观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周静脉留置针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静脉炎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周静脉留置针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静脉炎观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外周静脉留置针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静脉炎观察【摘要】 目的 比较外周静脉留置针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化疗过程中主要并发症-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 将2008 年 1 月至 2009 年 7 月 36 例进行首次化疗的肿瘤患者分为两组,16 例外周浅静脉留置针为 A 组,20 例 PICC 置管为 B 组,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护理中观察记录并发症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A 组发生静脉炎 9 例,占 56%,B组发生静脉炎 1 例,占 5%,经两样本百分数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两组差异显著。结论 PICC 置管比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

2、化疗中静脉炎发生率更低,并且 PICC 导管安全、留置时间长,局部渗漏堵管率均比外周浅静脉留置针低,因此 PICC 导管比外周浅静脉留置针更适合肿瘤患者化疗。 【关键词】 肿瘤; 化疗;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静脉炎为了肿瘤患者术后的化疗过程中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静脉,一般医院都采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或外周浅静脉留置针。PICC 是指经外周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临床上用于 7 天以上的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或用于需2要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的情况。外周浅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为 35 天,

3、对于手术、危重、抢救等患者减少穿刺,可随时做到静脉输液,保证治疗。我院于 2008 年将 PICC 运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现将外周浅静脉留置针与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中静脉炎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8 年 1 月至 2009 年 7 月在荣昌县人民医院住院的首次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共 36 例。根据不同的输液方式将使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设为 A 组 16 例,男 9 例,女 7 例,年龄 3274 岁,平均 49 岁; 将使用 PICC 途径的设为 B 组 20 例,男 8 例,女 l2 例,年龄 3065 岁,平均 43 岁,所有患者穿刺前

4、静脉保护良好并排除有外周血管疾病及患肢穿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静脉状态等基本情况相近。1.2 方法1.2.1 穿刺方法 A 组选用苏州 BD 公司第四代(Intima-)密闭式静脉留置针,选择外周粗直,弹性好的血管,消毒穿刺部位后成功穿刺,用 3M 6 cm7 cm 透明贴固定;B 组选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 PICC 导管,型号 18G。按照 PICC 使用指南,选择肘部静脉3(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 用皮尺测量自穿刺点至同侧胸锁关节,向下至第三肋间的距离,消毒穿刺点皮肤,铺洞巾穿刺,插入测量长度,在穿刺点覆盖安尔碘棉片,后外贴透明贴固定,再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穿刺结束后行

5、X 线摄片,以确定导管位置。1.2.2 观察指标 (1)静脉炎判断标准: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级 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2)静脉滴入化疗药物期间,观察并记录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红肿或水肿,有无条索状改变及硬结,询问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有无疼痛。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两样本百分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方法。2 结果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见表 1。A 组 9 例发生于化疗后15 天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静脉炎症状。采用红外线照射穿刺肢体 2 次/

6、d,每次 30 min,以及热湿敷 1 次/2 h,每次 20 min,57 天症状消失。 B 组 1 例发生于置管后第 5 天。给予热湿敷和红外线照射后 1 天疼痛消失, 4 天后静脉炎痊愈。表 1 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43 讨论肿瘤患者一般需要长期静脉输液,采用静脉留置针可避免每日静脉穿刺,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也在一定程度上了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已普遍应用临床2,但针对肿瘤化疗患者还存在静脉炎发生几率高,注射化疗药物疼痛明显及易发生局部渗血和外渗组织破坏性大等缺点。与 PICC 置管方式比较,静脉炎发生率较高,本组观察结果外周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达到 56.25%,显著高于 PICC。

7、有研究表明,外周静脉血流量为 1 ml/min,腋静脉血流量为 300 ml/min,锁骨下静脉 1 500 ml/min;中心静脉达 2 500 ml/min3。外周静脉血流量为低,化疗药物注入后不能迅速被稀释,而造成对周围血管的损伤。中心静脉血流量为高,化疗药物注入后迅速被稀释,从而消除了化疗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损伤,保证化疗计划的顺利实施及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降低了化疗药物对血管损伤作用,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刘绪凤等4等研究证明PICC 与外周浅静脉留置针一样,操作安全,易掌握,置管后患者活动自如,留置时间长等。并且解决了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高的问题。总之,从护理角度来看,肿瘤化疗过程中应首选 PICC 置管,如因其他原因必须使用静脉留置针,则应针对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的5情况,加强针对性、预见性护理。【参考文献】1 胡述彬.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护理管理,2004,4(11) :30.2 韩敏. 外周静脉留置针在肿瘤科的使用观察.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20(3):339-340.3 谭海梅,伍美娟,陈秀强,等.PICC 置管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实用护理杂志,1999 ,15(11):37-39.4 刘绪凤,张宁,李丽霞,等. 外周静脉留置针与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临床军医杂志,2007,35(4) :37-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