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考点指导含练习题教师版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790406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19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阅读考点指导含练习题教师版2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散文阅读考点指导含练习题教师版2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散文阅读考点指导含练习题教师版2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散文阅读考点指导含练习题教师版2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散文阅读考点指导含练习题教师版2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考点指导含练习题教师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考点指导含练习题教师版2(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散文阅读复习专题资料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散文知识储备(一) 、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二) 、理解特点:形散:1、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 、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四) 、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 衬托 对比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 、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

2、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六) 、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主旨归纳七法。(1)从分析标题人手。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标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有的标题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

3、旨,但为分析、归纳文章主旨指明方向。(2)从分析材料人手。材料是表现文章主旨的基础,可以通过材料蕴含的意义总结主旨。(3)从分析首段人手。文章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4)从分析篇末人手。许多记叙文都是在篇末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意思,分析结尾段的含义常常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主旨。(5)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叙事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文章的中心意图。同时,议论、抒情的句子中,可以直接看到作者感情的变化。(6)从概括段意和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主旨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做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主旨。(7)联

4、系作品背景。作品是社会的反映,内容是背景的产物。不少的作品,只有了解了它产生的背景,才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概括出它的主旨。(七) 、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2) 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一) 、整体感知2考点 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 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 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 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例 1:2006 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 1 题:本文以 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二)辨析句子

5、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

6、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六) 、感悟拓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方法指导: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七) “表达作用题”类1、人称表达类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解题思路:(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

7、方向。如下表:第一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2、修辞方法类(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名所用的修辞手法。(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3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现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列表如下:1.比喻 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2.夸张 表达感情更强烈3.拟人 表达亲切

8、,有情趣 4.对偶 整齐,有节奏感5.排比 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6.反复 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7.反问 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 8.设问 突出强调(3)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3、表达方式类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2)明确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如下表:表达方式 主要作用 肖像描写 以形传神 工笔细描 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细节描写 准确传神鲜明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插叙 内容丰富,深化

9、主题,曲折有致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倒叙 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叙后议论 画龙点睛,点明题旨白描 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物事含蓄(3)确定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4、行文段落类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如下表:开头段 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 承上启下(或启下)结尾段 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5、表现手法类解题思路:(1)确认所用表现手

10、法。(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表:象征 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 衬托 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先抑后扬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渲染 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表现人、事4(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美丽乌龟我见过一只非常美丽的乌龟。它的壳和头都是翠绿色的,翠绿色的壳上有着咖啡色的花纹。它的背高高地隆起,就好像是一个篮球的半圆,弧线优美光滑,一点也不像一般的乌龟那样扁平。最奇特的是乌龟的嘴很大,两边的线条翘起,像一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直直地对人注视,一眨不眨。是在一位朋友的画室里看见那美丽的乌龟的。我对朋友说:这辈子没见

11、过如此美丽的乌龟,可惜没带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相。 ”朋友向我谈起这只乌龟的来历。他在巴西旅游时,第一眼看见就爱不忍释;他没想到世界上竟有这样美的乌龟,于是百般恳请,出了高价才从原主人处购得。但是,这用双手才能环抱的大乌龟,重达 30 公斤,怎么带回来呢? 通过了动物出口的种种检验,才从海运将它用货箱托运了回来。“巴西到台湾的货轮开了三个月才到,我心想,万一它死掉了,就留着做标本。没想到开箱的时候,它好端端的,明亮的大眼睛突然张开,吓了我一大跳。 ”朋友说。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美丽的乌龟。万万没想到的是,朋友说:“乌龟死了,这是它的壳,我留下来作纪念。 ”5航行超过万

12、里、在木箱里靠着一息都能存活的乌龟,怎么会死呢?朋友说:“我到南部去开展览,离开一个星期,想想不能每天喂它,离开的时候放了三把熟透的香蕉,回来后少了一把,乌龟却死了。后来找了一位兽医来看,他说乌龟是撑死的,它把一大把香蕉一口气吃了。 ”我和朋友抚摸着巴西乌龟留下的壳,内心感慨不已。在极度的黑暗中在饥寒交迫中还能存活的乌龟,在翠绿的花园的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了。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哪!1.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洁说明本文的写法。(10 字以内)解析:这是属于对散文“形”的考查,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表达方式,然后才能答题。 “表达方式

13、”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书面或口头的“写作”方式。这条题目启示我们,散文阅读必须掌握一些与散文阅读有关的文体知识。参考答案: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2. 从情节梳理的角度,概括本文中的故事。(20 字以内)解析:这是对概括散文要点的考查。答题时紧紧抓住“乌龟”这个材料和线索梳理情节,很快就可以得出答案。参考答案:一只乌龟,经远洋来而无羌,后来却吃香蕉撑死了。或购得乌龟,运回乌龟,乌龟撑死。6也可以这样概括:买乌龟,运乌龟,喂乌龟,乌龟撑死。解析:此题“关注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及穿透的人生哲理” ,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做这条题目要善于注意那些发表议论、揭示文章主旨的关键语句,如“可见困危并不全

14、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哪!”这句话饱含着作者对人类选取生活方式的感悟。参考答案:人生或生命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说本文中的“对比” 。解析:本题是对文章表现手法的考查,属于欣赏层次的检测。题目中要求说说“对比” ,但没有要求我们说出与什么有关的对比。文章以乌龟为中心材料和线索,这“对比”一定与乌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可以围绕这一点来发现“对比” 。参考答案:先写乌龟经三个月的远洋而来,以为它死了,没想到它居然好端端的,写了它不畏恶劣环境的顽强的生命力,后来写它出人意料地被香蕉撑死了。这样,强烈地对比,突出了“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

15、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呀”这一主题。5. 从“忧患与安乐”的角度,写一句话表达你读了乌龟的故事之后的感悟。解析:本题要求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谈感受,为探究类的题型。近几年中考中这类考题日渐增多,且有继续加大的趋势。参考答案:生命在困苦中坚韧,在安逸中委靡。7溪流我愈来愈爱着生我养我的土地了。就像山地里纵纵横横的沟岔一样,就像山地里有着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样,我一写山,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也活了。甚至觉得,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山溪哩。虽然在莽莽的山的世界里,它只是那么柔得可怜,细得伤感的一股儿水流。我常常这么想:天上的雨落在地上,或许会成洪波,但它来自云里;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山峰之下。人都说山是庄严的,几乎是死寂的,其实这是错了。它最有着内涵,最有着活力;那山下一定是有着很大很大的海的,永远在蕴涵的感情,永远是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小溪了。或许,它是从石缝里一滴儿一滴儿渗出来的;或许,是从小草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但是,太阳晒不干、黄风刮不跑的。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